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被稱為“重陽節”。人們有在那壹天爬山的習俗,所以重陽節也被稱為“登山節”。還有重陽節、山茱萸、菊花節等說法。因為九月初九“九九”的諧音是“長久”,有長久的含義,所以這壹天往往要進行祭祖和敬老活動。
重陽節和“初”、“清”、“渝”三個節日,也是我國傳統節日中祭祖的四大節日。2012年2月28日12法律明確,農歷九月初九是老人節。
二、重陽節吃的習俗:
1,吃重陽餅
據史料記載,古人在重陽節前後幾天制作的松餅稱為重陽糕,也稱花糕、菊花糕、五色糕。貼壹些香菜葉作為標誌,中間放些橄欖、棗、核桃等粗糙的幹果;精細的花糕有三兩層,每層都夾著精細的蜜餞幹果,如蘋果脯、桃脯、杏脯、棗脯等。錢花餅和細花餅基本壹樣,只是小壹點,像“錢”,多是上層貴族的食物。
據說早些年,人們不在面餅上放棗和栗子,或者蒸糯米黃麥做的粘餅,看起來像“上金”“上銀”的花餅。
據《西京雜記》記載,在漢代,九月九日是吃彭餌的習俗,也就是最初的重陽餅。誘餌是古代的蛋糕。“李周”帶有用於祭祀或宴會食用的誘餌。漢代就有小米餅,可能離今天的餅不遠了。彭餌,想必類似小米糕之類。到了宋代,吃重陽糕之風盛行。餅與高諧音,吃餅是為了吉祥之意,所以受到人們的青睞。
2.喝菊花酒
菊花,中國名花,也是長壽名花。在第壹次霜凍的時候,只有這種草茂盛。由於其獨特的性格,菊花成為活力的象征。
早在屈原筆下,就有“晚膳秋菊落英”的說法,即吃菊瓣。菊花酒在漢代就有了。魏時,曾在重陽把菊花送給鐘舞,祝他長壽。晉代葛洪在《抱樸子》中記載,河南南陽山有壹戶人家,因為喝了開滿菊花的甘谷水,所以長壽。在梁的《采菊》中有“采菊東籬下,采珠互訴,朝露濕”之說,也是采菊釀酒之舉。直到明清時期,菊花酒仍很流行,明代郜璉的《尊生八記》中仍有記載。這是壹種受歡迎的健身飲料。
在重陽節,中國有喝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視為重陽必飲的消災祈福的“吉祥酒”。
3.吃耙子
吃耙是中國西南部重陽節的另壹種食物習俗。耙分為軟的和甜的,硬的和鹹的。它的做法是將洗好的糯米放入燒開的鍋中,燒開後放入籠中蒸熟,放入研缽中搗碎,揉成球狀。吃的時候炒芝麻,搗成細粉,耙搓成條,拉成小塊,拌上芝麻和糖。其味甘甜適口,被稱為“軟耙”(溫食最佳)。硬耙又叫“油耙”,是將糯米蒸熟,不搗碎,在桌上搓成團,搟開,放些椒鹽粉做“餡心”,搟成條狀切片,放油鍋裏炸制而成。色澤金黃靚麗,鹹香酥脆,回味無窮。
4.吃螃蟹
在我國的壹些地方,有在重陽節吃螃蟹的習俗。中秋節剛過,北方的螃蟹就肥了。俗話說:“九月肚臍十月尖,喝了壹天爪菊。”重陽節捕到的螃蟹是上品,非常旺盛,肥美肥美,名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