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技術
編輯
栽培地點
可利用潔凈通風的房間或菇棚進行栽培,床架南北向布置,利於遮陽通風。
溫度。平菇菌絲的溫度適應範圍為5-30℃,菌絲生長最適溫度為20-26℃,子實體生長為16-26t,最適溫度為22℃,屬於中高溫型。長蘑菇不需要溫差刺激。
濕度。菌絲體培養料的適宜含水量為60%-65%。子實體形成期的空氣相對濕度為90%-95%,生長期以285%-90%為宜。
光。菌絲生長階段不需要光照,黑暗條件下菌絲生長速度更快。子實體的形成和發育需要散射光,150?600克階段,子實體生長有趨光性。
空氣。金針菇屬於好氧真菌,在菌絲生長階段CO2可以促進菌絲的生長。隨著菌絲的生長,袋內CO2濃度逐漸升高,可以刺激菌絲生長。根據菌絲的生長階段,對空氣的要求並不嚴格:原基的形成需要足夠的CO2才能使蘑菇芽正常生長。
PH值。生長階段pH值範圍4?8,最適為6.5,pH值為4t2時,8以上很難長出蘑菇,最適pH值為6.0-6.5。
耕作季節
金針菇出菇的最適溫度為22℃,從制袋接種到出菇需要50-60天。壹般春季2、3月份可以做袋,4、5月份可以出菇;秋季8-9月出袋,9-6月出菇。
菌株生產
母種用PDA培養基在25℃恒溫箱中培養10-13天,試管可滿。原種可在普通木屑麩皮培養基中培養,或用棉籽殼加麩皮培養基培養,或用麥粒作培養基。壹般原種和栽培種在25℃培養30?35天就能灌滿瓶子。
公式
原種和栽培種配方:A:小麥粒67%,鋸末30%,3H碳酸鈣,含水量50%-55%。b:鋸末78%,麩皮20%,石膏粉1%,蔗糖1%,水分55%。c:棉籽殼78%,麥麩20%,石膏粉1%,蔗糖1%,水分60%。
培養基配方。a:玉米芯78%,玉米粉20%,石膏粉1%,過磷酸鈣1%,含水量60%-65%,pH值6.0-6.5。b:棉籽殼47%,鋸末30%,麩皮18%,蔗糖1%,碳酸鈣1%,含水量60%-65%,pH 6.0-6.5。
制袋材料
栽培袋類似猴頭菇、平菇,可選用17cm×35cm×0.005cm低壓聚乙烯或高壓聚丙烯塑料袋。按常規配料、裝袋、滅菌、接種。
栽培管理
真菌管理。接種後,在室溫23?在25℃、濕度低於70%的培養室中培養。保持室內陰暗幹凈,通風不要太頻繁。進料溫度為25?27℃時生長最好。30後?35天後,袋子裏就可以裝滿培養好的細菌,刮開後再轉移到蘑菇房。
蘑菇生產管理。解開袋口或拔出袋口的棉塞後,垂直放在床架上,蓋上報紙保溫保濕,使菇蕾發芽。保持室溫在18-22℃,濕度在90%-100%,增加光照和通風,5?6天後出菇整齊時,濕度控制在85%-90%,12-15天即可采收。
收獲和加工
黃金蘑菇可以新鮮出售,幹燥和儲存出售。當菇蓋呈漏鬥狀,孢子尚未噴出時,就是收獲期,產量高,質量好。采收前壹天應停止噴水,適當減少菇體中所含的遊離水,有利於延長鮮菇的貨架期。提高幹蘑菇的質量。第壹次潮汐菇采收後,清理物料表面,去除汙染的菌袋,調節菇房的溫度、濕度、通風、光照。10-15天後,第二個潮菇又可以生長了。由於菇袋在第壹潮收獲後已明顯變輕,應及時補充水分或營養液,以促進第二、三潮菇的產量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