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新區沃土建設項目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以城鄉協調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切入點,按照江蘇省國土資源廳的要求,依據新區產業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城市規劃,通過農村村莊、道路、水系,該項目的規劃方案始於2009年3月。在廣泛宣傳、深入調研、召開座談會、聽證會、組織專家評審的基礎上,報江蘇省國土資源廳審批。鎮江新區“良田建設工程”規劃方案於2009年7月底獲得江蘇省國土資源廳正式批復。
鎮江新區1實施“良田建設工程”的思考
1.1是落實耕地保護責任、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
根據預發布的《鎮江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 ~ 2015》指標體系,到2020年鎮江新區耕地為13090萬畝,其中基本農田6720萬畝,而鎮江新區現有耕地僅為12680萬畝,耕地保護壓力明顯。“萬公頃良田建設工程”實施後,不僅有效增加了耕地面積,而且進壹步履行了保護耕地的責任。而且通過對項目區土地的綜合整理,可以建設大面積連片的高標準農田,農田四四方方,道路成網,水渠相連,樹木成行。隨著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為鎮江新區實現現代農業生產的規模化、專業化、市場化創造了有利條件。
1.2是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突出以人為本的需要。
自開發區成立以來,經過16年的開發建設,鎮江已成長為投資強度最高的地區。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經濟快速增長,城市建設初具規模。但農村基礎設施不完善,農民生活環境差,農業生產方式落後,農民收入增長乏力,與開發區的發展形成巨大反差,與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目標相距甚遠。群眾迫切要求改變這種狀況。
隨著“良田建設工程”的實施,鎮江新區將按照城鄉統壹規劃、產業合理布局、城鄉協調發展的原則,將項目區搬遷農民集中安置到市區,建設新的居住區,安置面積654.38+0.5萬平方米。拆遷補償安置按照《新區集體土地房屋拆遷安置暫行辦法》執行。被安置的農民可以直接辦理安置房的房產證和國有土地使用權證,實現了從“小產權”到“大產權”的轉變。同時引入新加坡“鄰裏中心”模式,建設8萬平方米的超市、菜場、學校、醫院、公園等公共設施,最大限度地方便人們的生活、學習、娛樂。這不僅大大改善了農民的生活條件和居住環境,而且有效解決了農村垃圾處理、稭稈焚燒、河塘整理、改廁改水等問題。在農民增收方面,農民可以通過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就業幫扶、農村社會保障的建立和完善,獲得長期穩定的收入和回報。鎮江新區成立了新的農業開發公司,負責項目區土地的整理和市場化運作。在土地所有權和農民承包經營權不變的前提下,通過宣傳引導,並本著合法、自願、有償的原則,集中流轉。根據承包面積,每年給予農民每畝800元的固定租金,標準隨經濟社會發展逐步提高。將整理區新增耕地面積確認給集體經濟組織,建立農村經濟合作組織進行統壹管理,並按照經濟合作組織章程進行收益分配,確保農民獲得合理回報。
1.3是有效聚集資源,解決發展問題的需要。
工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居住向社區集中是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必然方向。鎮江新區的土地資源和公共服務資源相對匱乏。實施“萬公頃良田建設工程”,不僅可以有效聚集農村耕地資源,為發展現代農業創造條件,還可以對分散居住區和獨立工礦用地進行拆除復墾,剩余部分可以統籌用於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可以有效緩解社會經濟發展對建設用地的需求。“三集中”還將推進農村水、電、路、氣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優化配置,減少重復建設,切實改善農民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將分散在村莊的企業統壹搬遷到項目集中區,既有利於企業發展,又有利於資源集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符合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方向。
2.鎮江新區“良田建設工程”的基本情況和進展
鎮江新區“萬青良田建設工程”涉及丁崗鎮、姚橋鎮、魯大鎮、大港街道辦事處18個行政村,總面積5.59萬畝,人口2.3萬人。* * *需拆遷7875戶,拆遷面積約1.39萬平方米。項目分為丁崗、姚橋南、姚橋北、路。壹期工程涉及張村、樺樹等5個行政村,總面積1.92萬畝,人口8565人。需拆遷2812戶,拆遷面積47.8萬平方米。建設期為2009年6月至2065年6月,438+0。二期重組姚橋南、北、大路片區,總面積36700畝,人口14435人,需拆遷5063戶,拆遷面積91000平方米。工期為2065,438+0年6月至2065,438+02年6月。項目實施後,通過復墾宅基地和獨立工礦用地,可增加農用地面積8277畝,形成掛鉤指標8277畝;通過土地整理,增加耕地面積3957畝,可用於占補平衡。
新區良田建設項目於2009年3月啟動,項目各項工作正在積極有序推進。
(1)規劃方案獲批。鎮江新區委托江蘇省土地勘測規劃院編制項目規劃方案,同時集中全區規劃、建設、拆遷、國土等部門最精幹的力量,加快制定相關政策,確保項目規劃合理、政策適用得當。在這個過程中,江蘇省國土資源廳專家組來到鎮江新區進行了調研和評審,對規劃方案和前期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並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意見,保證了我們做好這項工作。7月,國土資源部和江蘇省領導先後來到鎮江新區指導這項工作。8月24日,鎮江市委書記許津榮率江蘇省人大代表到新區調研,對項目給予了積極肯定,並提出了更高要求。
(2)宣傳引導卓有成效。已組織項目範圍內的群眾代表到蘇州、無錫、常州參觀,讓他們親身感受先進地區城鄉壹體化發展給農民帶來的實惠。通過各種新聞媒體和宣傳渠道,廣泛宣傳項目實施的目的和意義。6月16日至6月18日,在新區舉行公開聽證會。來自各項目區的村民小組、村委會、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和各級人大代表聽取了項目規劃方案的說明和介紹,表達了對項目的極大支持和熱切期望。
(3)各項工作有序進行。在安置房建設方面,我們邀請了四家知名設計單位參與設計。通過公開比選,最終選定常州市規劃設計院安置房設計方案和蘇州科技大學設計院鄰裏中心及幼兒園設計方案。安置房居住區充分借鑒和吸收了周邊城市先進居住區的建設理念,在全市也是壹流的設計。目前已完成安置小區、鄰裏中心、中小學、幼兒園的選址拆遷,壹期64.5萬平方米安置房項目已完成招投標,進入施工階段。預計到10年底,面積約1.6萬平方米的安置房、鄰裏中心、幼兒園將全面開工建設。在企業搬遷方面,對“良田建設工程”範圍內的189家企業進行了詳細調查匯總。同時,完成三鎮工業集中區選址,集中區標準廠房力爭9月開工建設。在完善第二輪土地承包方面,第壹期工程範圍內第二輪土地承包已完成85%,其他土地正在調查公示中。在幫助農民就業方面,7月29日,新區舉辦了“良田建設工程”城鄉勞動力專場招聘會。* * *有91家中外企業進場招聘,提供近1 . 6萬個崗位,約3000人進場求職,現場達成初步就業意向400余人。
3下壹步的工作措施
3.1未雨綢繆,有效防範項目風險。
(1)計算投入產出賬戶。項目總投資33億元。產量方面,通過項目的實施,可將建設用地面積調整至8300畝。按照工業和地產項目每畝均價35萬計算,收入可達29億元。同時,項目的實施可增加耕地面積3900畝。如果從外地購買指標,按每畝654.38+0萬元計算,收益為3900萬元。此外,江蘇省對該項目的專項補助為1億元。所以總收入* * *為30.4億元。目前總投入比總收入多2.6億元,但如果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因為解決了產業和城市發展空間的問題,長遠效益將是巨大的。
(2)采取多種措施,切實解決農民的長遠生計問題。在幫助農民就業方面,鎮江新區將構建以新區人力資源市場為中心,以街道社區、鄉鎮就業服務站為網點的就業服務網絡,組織農民進行免費就業技能培訓,繼續舉辦專場招聘會。同時,加大政府安置力度(主要提供城市管理、社區管理、物業管理等崗位。),對殘疾人和身體缺陷者實行特殊安置和特殊照顧,創造壹切有利條件,促進安置農民就業。
3.2加強招商引資,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
土地整理後,按照“誰投資、誰整理、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實行農地經營市場化,引入有實力、有經驗的專業公司,推進農業生產經營的規模化、產業化和現代化。目前正在與相關企業洽談合作。2009年,鎮江新區與江蘇灘塗開發投資公司簽訂框架合作協議,建設集休閑、觀光、體驗為壹體的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總投資5億元,面積2萬畝。
3.3項目建設分步實施、有序推進。
按照壹次規劃、分期實施、穩步推進的要求,制定工作方案,落實責任主體,細化實施方案,完善配套政策,抓好首期70萬平方米安置房、鄰裏中心、工業集中區標準廠房建設。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底,完成丁崗項目區工程建設;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完成姚橋南、北項目區和大路項目區項目建設,安置房建設與農民房屋拆遷同步進行,標準廠房建設與企業搬遷同步進行,最大限度減少搬遷群眾和企業的過渡時間和成本。
3.4籌集資金,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目前,鎮江新區正在與相關金融機構洽談融資事宜,爭取貸款近20億元。下壹步,鎮江新區將結合國家各項支農政策,以抵押貸款和金融擔保貸款的形式落實啟動資金和後續資金,確保這壹項目有序運行。
總之,“良田建設工程”是當前和今後壹個時期的利民惠民工程,也是加快鎮江新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城鄉協調發展的必由之路。項目實施後,將大大提高新區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為保護資源、保障發展、建設和諧新區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