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環菌)oué l .又名蜜環菌、榛蘑。它屬於擔子菌、海帶、子囊菌、蘑菇、口蘑科、蜜環菌。子實體是壹年生真菌,用於食品和藥物,也是危害森林的根腐病的病原體。它分布在世界各地。中國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西、山東、甘肅、陜西、青海、新疆、四川、安徽、浙江、湖南、湖北、雲南、貴州、內蒙古、西藏和臺灣省。子實體、珠柄和菌絲體都可以入藥。性溫味甜。子實體含有甘露醇、卵磷脂、麥角固醇、維生素A(含量較高)、B1、B2、C、PP等多種氨基酸,其中天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含量最高(菌種、發酵菌絲體、天麻含量也最高,見表21-9)。具有祛風活絡、強筋壯骨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腰腿痛、癲癇等。還能預防視力下降、夜盲癥和皮膚幹燥。目前在貴州省科學院植物園和山東省棲霞縣人工栽培已獲成功。鑒於蜜環菌與天麻的特殊關系,在1976中蜜環菌替代天麻的臨床應用也取得了成功,並對結果進行了鑒定。現在中國有幾家藥廠。發酵蜜環菌在該劑量下具有與天麻相同的生物活性,如對中樞神經系統的鎮靜和抗驚厥作用,改善血液循環,增加腦和冠狀動脈血流量。臨床觀察結果表明,對不同原因引起的眩暈癥狀(高血壓、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美尼爾氏病、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及陰虛陽亢患者)的療效與天麻相似,對神經衰弱、失眠、耳鳴、肢體麻木、癲癇、腦動脈硬化等疾病也有壹定療效。甘露醇、蜜環菌甲、蜜環菌乙、尿嘧啶、尿苷、赤蘚糖醇、阿拉伯糖醇、腺嘌呤、腺苷、蔗糖、羥甲基糠醛、十八酸甲酯等。從天麻發酵產物中提取並分離出與天麻相同的成分。
表21-9蜜環菌和天麻中氨基酸的測定
*分析結果:谷氨酸含量最高,其次是天冬氨酸和亮氨酸,蛋氨酸含量最低。
分析儀器:835-50全自動氨基酸分析儀。
壹.形態特征
(壹)子實體
夏秋多叢生於老樹樁或枯樹基部,也可寄生於活樹上。葉狀體高約10-15 cm,蓋肉質,半球形後扁平,有時略呈臍狀,直徑5-12 cm,蜜黃色或淺土黃色,中心略暗,表面有小鱗片或叢生鱗片或完全光滑,邊緣波狀,有放射狀條紋,柄長65438。圓柱體稍彎曲,有時基部稍膨大(瓶培基部不發達),纖維狀,內軟,後期中空,淺褐色,珠柄白柄上部不明顯或較軟,珠柄基部與假根珠柄相連,珠柄附著延伸,近白色,具白色孢子,孢子無色光滑,卵圓形,8-9.5 × 5.5-6.5 μ m。
(2)菌絲體
它以菌絲體、菌球、分叉菌和菌繩的形式存在。
1.菌絲體
顯微鏡下,菌絲無色透明,有橫隔膜細絲,不形成鎖狀聯合體。在純培養中,開始是白色地毯狀,後來逐漸變成銹黃色和棕紅色,老化時變成深褐色。此時的細菌脆而薄,表面有皺紋,有時細菌上還生長著駱駝色卷曲蓬松的菌絲。從菌絲的生長到老化,在黑暗中都能看到熒光,白色菌絲的熒光最強。菌絲體經常侵入根或老樹幹的組織,導致樹木腐爛。
2.球形和分叉細菌
在搖瓶培養中,菌絲體多為帶刺的球體或不規則分叉的細菌,細菌球體的大小約為3-7 mm,呈中空淺棕色。菌球和分叉菌在黑暗中都有熒光,4-5天後亮度最強,7天後逐漸減弱。
第三步:細菌繩
它是壹種有組織的菌絲體,是由無數白色或白黃色平行細長菌絲扭結而成的根狀結構。外層面包有鞘,嫩時為白色,後逐漸變為褐色,尖端生長點為白色或白黃色,成熟時變為黑褐色,長達數米,分叉。在純培養中,伸入基質內的珠柄不變色或變色慢,而基質外的珠柄變色快。幼時白而脆,黑暗中發熒光。陳化後,堅韌,呈深褐色。顯微鏡觀察發現,珠柄表面有短菌絲,有隔膜,菌絲周圍有時可見無色棒狀晶體(圖21-15)。
圖21—15蜜環菌形態圖
1.子實體2。子實體3的縱切面。孢子
第二,生物學特性
蜜環菌多見於夏秋季,多腐生於老樹樁和枯樹上,或寄生於活樹上。可侵染200多種樹木,常見的有松樹、雲杉、冷杉、落葉松等闊葉樹,蜜環菌的寄生或腐生也見於鳳仙花、芍藥、西洋參、食用大黃、甘蔗、草莓、馬鈴薯等。
(1)溫度
據Roitsma(1932)介紹,蜜環菌菌絲體在壹定培養基中保持散光,在18-22℃下3-4個月後可形成子實體。李良生等(1987)報道,在我國12-20℃的壹般條件下都能形成子實體,最適溫度為15-18℃。
菌絲可在5-30℃生長,但24-27℃最適宜。菌株可在15-28℃形成,25℃為宜。蜜環菌菌絲體能在10-30℃發光,在24-28℃發光最強。超過37℃,就會失去發光能力。
(2)空氣
蜜環菌是壹種好氧菌,通風良好才能生長良好。在深層發酵培養的過程中,也需要通風和適當的空氣攪拌。
(3)濕度
蜜環菌的生長發育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較高的空氣濕度。當基質含水量為50-60%,空氣相對濕度為80%時,菌絲生長最好。形成子實體需要保持空氣的相對濕度在85-95%之間。
(4) pH值
蜜環菌在pH 4-7都能生長,但pH6比較合適。
(5)照明
光照抑制蜜環菌的生長。菌絲體和珠柄生長時不需要光照,但形成子實體需要散射光。李良生等人報道,人工栽培過程中不需要光照直射,壹般100-500 LX即可生長良好,形成子實體。
(6)營養
蜜環菌是兼性寄生真菌,能腐生於倒下的樹木或樹樁上,寄生於活樹上。棉籽殼、玉米芯、鋸末、麥麩、米糠等都可以因地制宜地用來培養子實體。菌絲體液體培養,葡萄糖是最佳碳源,蠶蛹粉和蛋白腖是最佳氮源。
第三,栽培技術
蜜環菌子實體栽培技術的文獻報道很少。目前只有山東李良生等人(1988)報道蜜環菌人工栽培獲得成功,但未推廣。20世紀70年代發酵生產蜜環菌菌絲體獲得成功,並已應用於臨床,取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1)用菌磚培養蜜環菌子實體
1.培養基的制備
將新鮮棉籽殼暴露2-3天,取100kg棉籽殼,加入20kg玉米粉渣,1kg石膏,1kg磷肥,0.15kg多菌靈。混合後用手緊緊握住,手指間滴65,438+0-2滴為宜。PH值為6.5。
2.播種前準備
動模58×45×12cm,塑料片100cm2。養殖的室內外區域要用pH值在12以上的生石灰水擦洗,所有器皿和塑料布要用0.1%高錳酸鉀溶液浸泡3-5分鐘。
播種
將塑料內襯放入活動模具中,將混合好的棉籽殼堆在塑料布上,約6cm高,撒壹層菌種,再加壹層料,撒壹層菌種,撒三層菌種,將大菌種埋在培養料的四角和中心,表面撒壹層碎菌種,適當壓實,整平,蓋好報紙,用塑料布包好,再用小木板壓實。
4.菌絲生長期的管理
菌絲可在22-28℃生長,但以25℃為宜,因此階段溫度應控制在24-26℃之間。播種後24小時,它就發芽了,播種後48小時,它好像吃了壹塊料。7天後,白色菌絲可以覆蓋在材料表面。這個時候每天早晚都要揭膜通風。25天後可以穿透,即轉入分化階段。
5.子實體生長期的管理
研究發現,蜜環菌在2-20℃能產生子實體,但在15-18℃生長最快。空氣相對濕度應保持在85-95%之間,嚴禁直射,在100-500 LX的光照下生長良好。3-5天即可收獲。
采收壹批子實體後,將菇磚風幹2-3天,表面幹燥內部濕潤,含水量在50%左右。然後噴灑營養液,直到菇磚含水量達到70%左右,蓋上塑料布。3-5天後可形成菇蕾,可收獲5批。
營養液的配制:將葡萄糖250g、酵母片300片、維生素片1100溶於適量水中,然後加水至50kg,水溫25-30℃。
按照上述制作方法,15塊菌磚* * *收獲蜜環菌子實體37.25kg。
蜜環菌的子實體可以在春秋兩季產生。從種植到采集5批只需要45-50天。
6.收獲和加工
當封頂長到八成的時候,就該收割了。先在陽光下翻面,待子實體稍幹後,在60-65℃下烘烤,並經常翻面,直至梗幹、蓋幹後裝入塑料袋,再裝入紙箱(或木箱)中,存放於陰涼幹燥處。
此外,還有利用栽培2-4年的廢菌料栽培子實體的方法。
(2)發酵生產蜜環菌菌絲體
20世紀70年代,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已成功發酵生產蜜環菌制劑。發酵生產蜜環菌的方法可分為液體發酵和固體發酵。
1.液體發酵
(1)液體發酵生產工藝
(2)培養基的制備
①斜面培養基:可用PDA培養基。(2)將種子培養基S麥麩50g煮汁、葡萄糖20g、磷酸二氫鉀1.5g、硫酸鎂0.75g、維生素B1100 mg(或不加)溶解,然後加入自來水至1000ml,pH自然(6-6.2)。500ml三角瓶,每瓶加入0.5g蠶蛹粉,上述培養基100ml為壹級種子培養基或5000ml三角瓶1000ml培養基,5g蠶蛹粉為二級種子培養基。③發酵培養基:葡萄糖1%,蔗糖2%,豆餅粉1%,蠶蛹粉1%,磷酸二氫鉀0.15%,硫酸鎂0.075%,自來水,自然pH,上述培養基均經121℃蒸汽滅菌30分鐘。
(3)培養①斜面培養:新轉管斜面在25-26℃培養15-20天後能生長良好待用。此時的菌絲體呈棕紅色,有白邊,在黑暗中有熒光,表面有皺紋,有時還生長出略卷曲的駝色氣生菌絲團。背面可見生長在培養基內的白色和黃色的菌索,生長在培養基外的菌索老化後呈深褐色。(2)種子培養:壹級種子培養,斜面菌種接壹瓶種子培養基,25-26℃搖瓶培養5-6天。二級種子培養:將壹瓶壹級種子接種到二級種子培養基中,振蕩培養3-4天。三級種子是種子罐中的擴大種子培養物。壹般25-30L放入40l罐中,121℃滅菌半小時,冷卻,接種5-10%,26-28℃攪拌通風,攪拌速度150-180 rpm,通風速率。③發酵培養:在發酵罐中通氣攪拌培養。接種量為10%,發酵條件與種子罐種子培養相同。培養7-9天,發酵液變成褐色,菌絲致密,即可出罐。(4)收獲:發酵結束後,用離心機或板框過濾,濾液減壓濃縮至膏狀,與菌種混合,65-75℃幹燥,粉碎,質檢,壓片。
(4)菌種保存
蜜環菌在4-5℃低溫下可保存8個月至1年。但是用的時候需要重新轉。
2.固體發酵培養
斜面培養和種子培養的方法和條件與液體發酵相同。
(1)固體發酵培養基的制備
將20克玉米粉、20克麥麩和90毫升自來水放入500毫升凱氏定氮瓶(或罐裝瓶)中,搖勻,以1公斤/平方厘米滅菌30分鐘,然後趁熱攤開。
(2)固體發酵培養
將二級種子接種到固體培養基中,每瓶接種量為10-20ml,視表面積而定。搖勻後,蜜環菌在25-27℃下3天左右開始生長,8-10天菌絲在培養基表面生長,15-20天擴展到整個培養基中,並形成細菌。
(3)收獲
當它成熟時,從瓶子裏拿出來,在烘烤前晾幹。幹燥溫度和其他程序與液體發酵生產方法相同。
目前全國有10家藥廠,發酵罐最小3t,最大20t,有兩家藥廠從事固體發酵。除了片劑,它還生產顆粒劑和口服液。除了滿足國內需求,還有壹部分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