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部編壹年級下冊《中國園林五》教案,體現在板書上設計中國園林五。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和積累單詞;發現不同單詞的特點,幫助記憶。
正確區分形聲字和形聲字,正確使用。
2.能力目標:通過閱讀和背誦積累歇後語。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主動識字和對單詞的興趣;正確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和積累單詞;發現不同單詞的特點,幫助記憶。
正確區分形聲字和形聲字,正確使用。
教學難點:激發學生主動識字和對單詞的興趣;正確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時間安排:兩個課時
第壹類
教學目標
1.認識和積累單詞;發現不同單詞的特點,幫助記憶。正確區分形聲字和形聲字,正確使用。
2.激發學生主動識字和對單詞的興趣。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壹,趣味識字。
1.學生可以自由閱讀新單詞。(老師的口音)
2.老師讀兒歌,學生跟著讀。
3.妳從這些單詞中發現了什麽?任何東西都有它的用處。
4.妳能說這樣的話嗎?(壹支筆可以寫字,但壹個家是溫暖的...)
5.壹起讀兒歌。
第二,我的發現。
(1)學生可以自由閱讀單詞。
(2)教師示範閱讀,學生糾正發音。
(3)妳發現了什麽?
(第壹行字在口字旁邊,與口有關;第二行字都在手旁邊,和手有關;第三行字都在腳旁邊,都和腳有關。)
(4)分組再讀單詞。
(5)集體讀單詞。
第三,詞語的運用。
1,分清清與清,然後和諧相處。(學生回答,教師引導)
2.學生自主完成“選壹,填壹”。
3.學生回憶詞序搜索的過程。
4.獨立完成字典搜索。學生報告。
第四,課堂總結。
同學們,妳們從這節課上收獲了什麽?
第二節課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和背誦積累歇後語。
2.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首先,查看導入。
1,讀書輕詞。
2.還有誰能說些輕松的話?(妹子,孩子,燈籠...)
第二,日積月累。
1,學生自由閱讀歇後語。
2.老師的介紹。
3.妳還知道哪些歇後語?(學生自由回答)
4.小組閱讀,學生背誦。
第三,布置作業。
回家和爸媽壹起看《狐貍和烏鴉》。
第四,課堂總結。
學完這壹課,妳學到了什麽?
2新人教育部編寫小學壹年級中華園第五期教案。
教學目標
1.在讀兒歌的過程中,準確記住“飯、能、飽、茶、泡、輕、鞭、炮”這幾個詞。(關鍵)
2.在閱讀偏旁部首的過程中,發現新詞的偏旁部首與其意義密切相關。(難度)
3.理解“清與清,有與再”的不同含義,用它們填空。練習查字典,培養學生查字典的學習習慣。(關鍵)
4.正確、流利、有節奏地朗讀歇後語,借助圖片了解描寫的大意,並記憶下來。(難度)
5.和大人壹起讀故事,了解故事主要描述的是什麽,知道狐貍為什麽要說烏鴉的好話,了解烏鴉被欺騙的原因,啟發學生不要聽甜言蜜語,而要把註意力集中在眼前的事情上。(難度)
課前準備
1.制作多媒體課件和單詞卡。(老師)
2.單詞卡。(學生)
教學過程
第壹類
壹,情境導入,掃盲加油站
1.(多媒體展示喜羊羊圖片)介紹:我們的好朋友喜羊羊來了,給我們帶來了禮物。妳想知道是什麽嗎?課件展示了“米、水、腳、手、衣服、火”的圖片。學生說圖片裏的東西。
2.引導學生說出圖中的東西可以用來做什麽,同時逐句展示兒歌內容,引導學生相機閱讀。
(1)自由朗讀兒歌,發音正確。
(2)點名讀兒歌,師生無誤。
3.引導學生用字卡在同桌之間自由交流識字:飯、能、飽、茶、泡、光、鞭、炮。
(1)正確發音:“茶”是吐舌音,“鞭”是三音節的節日,“炮”和“炮”是諧音。
(2)認識部首,談談詞義和部首的關系。
(3)交流識字方法。比如利用形聲字的特點記憶生詞:泡、飽、炮。
(4)同桌互測:讀生詞,看誰讀得準。
4.分組,坐火車讀新單詞。
5.導讀:喜羊羊為大家鼓掌,大家都很棒!聽著,上面寫了什麽?(課件顯示泡語:妳會看圖朗誦這首兒歌嗎?)
6.引導學生把學過的生詞放進童謠裏,快速朗讀和背誦童謠。
設計意圖:借助學生喜歡的卡通人物圖片,引導學生在有趣的觀察中認識兒歌中的主要事物。在此基礎上,以“自主交流、活動探究”的形式完成識字,既提高了識字的有效性,又尊重了學生自主發展的需要。
第二,仔細觀察,我的發現
1.介紹:因為同學們表現的非常好,喜羊羊要帶我們去漢字王國了。壹年壹度的漢字王國運動會開幕式即將開始。讓我們跟隨喜羊羊看看有哪些隊伍參賽。
2.課件播放第壹個來的隊伍——嘴巴這個詞旁邊的家庭,並展示相應的新詞“吃、叫、吹、咬”。
(1)壹起讀新單詞,引導學生觀察這四個單詞有什麽共同點。(顯示文字的課件旁邊)
(2)引導學生思考嘴巴旁邊的單詞大多與什麽有關,然後點名報告並表演。
(3)引導:這個團隊想要擴大。word寶貝還能加入誰?(默認:“喊、嘆”等。)
3.課件播放出來的第二隊——手牽手的壹家人,並相應地展示新單詞“舉、拉、抓、射”。
(1)導讀:觀察生詞,妳有什麽發現?(課件中有提水、拔蘿蔔、抓雞、拍球的圖片。)
(2)引導學生思考手旁邊的單詞與什麽有關,多舉幾個例子。
4.課件播放第三隊——腳字旁邊的家庭,並展示新單詞“跑、跳、踢、步”。
(1)簡介:最後壹支隊伍比較特別。讓我們看看是誰。(所有學生壹起閱讀)
(2)引導學生觀察這組單詞之間有哪些相似之處。(課件旁邊顯示腳字)
(3)腳字旁邊的字,大部分都和腳的動作有關。學生舉例。(跺腳、跳躍等。)
設計意圖:借助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在自主發現中了解漢字的構成規律,初步建立分類識字的意識。
第三,情感體驗,詞語的運用
1.簡介:喜羊羊在漢字王國裏玩得很開心。它喜歡這裏的山川。它看到的是什麽樣的風景?課件展示了青山和清泉的圖片,並備註了這兩個字,突出了“清”和“清”兩個字。)
(1)同學們,通過觀察這兩個詞,妳們發現了什麽?
默認:發音壹樣,但是意思不壹樣。“綠”是綠色的意思,“清”是清楚明白的意思。
(2)課件顯示:“遠處有()山,近處有()泉。”學生嘗試填寫並解釋原因。
(3)學生分組討論“清”和“清”中可以用哪些詞,並用這些詞造句。
2.課件演示:“在”與“再”。引導學生說出哪個是“再見”,並說明原因。
預設: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聽到“再見”這個詞,“再見”的意思是再次。
3.老師介紹:“在”是指在或者在某個地方,比如在家,在場,在外面...
4.出示課件填空:放學後,大家()在教室門口對老師說()。
(1)指導學生用“in”和“again”填空,並說明理由。
(2)課件展示選詞和組詞練習: ()家,鄭(),()校,()次,()來。學生討論如何填空並用這些單詞造句。
5.完成課本第64頁“誰最快”的翻字典遊戲。
設計意圖:通過生動的圖片,直觀地理解“清”和“清”的含義,然後填詞造句,降低了學習難度。兩組同音詞比較時,都是先理解後使用,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借助有趣的“翻字典遊戲”,激發學生查字典的興趣。
第二節課
第壹,讀歇後語,日積月累
1.介紹:喜羊羊今天給我們帶來了壹些圖片謎語。誰能猜出每幅畫的謎語?
(1)課件顯示圖片:洋蔥拌豆腐。
導讀:我們來看看這道菜的顏色,用壹個詞來形容。
默認:綠色和白色、綠色和白色、透明(綠色)和白色...老師給了壹個清晰(綠色)和兩個白色。
(2)課件展示:竹籃打水、芝麻開花、十五鬥打水的圖片。老師和學生互相交流猜謎語。
2.導讀:剛才我們猜了歇後語,歇後語是中國人民在日常生活和實踐中創造的壹種特殊的語言形式。它由兩部分組成:前壹部分作為引子,像壹個謎語,後壹部分像壹個謎語。
(1)請閱讀課本上的歇後語,並與圖片對比,理解其含義。
(2)同桌讀歇後語,壹個讀第壹部分,壹個讀最後壹部分。
(3)課件展示歇後語的第壹部分,學生壹起說後壹部分。
3.展開其他歇後語。
(1)課件在課後呈現幾段歇後語,小組交流學習,互相糾正發音,反復練習朗讀,直到小組內所有同學都能大聲朗讀。
(2)借助圖片,引導學生閱讀理解,最後學會背誦。
4.總結:歇後語有很多種,包括諧音、比喻、故事等。,內容廣泛,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收藏。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以閱讀為主,熟悉的閱讀變成背誦。讓學生用各種方式練習朗讀,借助圖片,鼓勵學生收集積累。
第二,* * *用讀書,感受真理
1.簡介:在壹個陽光明媚的日子,烏鴉找到壹塊肉,站在壹棵大樹上。他正準備回家餵他的寶寶,但是他遇到壹只狐貍在樹下找食物。接下來會發生什麽?(帶圖播放故事的課件)
2.學生對文章內容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師展示單詞卡,引導學生用簡單的發音學習新單詞。
3.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閱讀短文。
4.引導學生思考和交流:狐貍對烏鴉說了幾次話?烏鴉的行為如何?讀壹讀妳畫狐貍時的文字,想想狐貍為什麽會這樣說話,烏鴉為什麽會被騙,通過這個小故事妳明白了什麽?
5.討論交流:如果以後遇到這種情況妳會怎麽做?
三、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1.回家和大人壹起讀《狐貍和烏鴉》這個故事,把妳學到的東西告訴他們。
2.把收集的歇後語和同齡人交流壹下,看看誰記得多。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要註重培養學生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壹年級的孩子雖然年齡小,但是可以用自己的生活經歷進行交流和表達。教師要給他們足夠的思考、表達和交流的空間,讓學生在交流中豐富語言,感受內容,明白道理。
教學反思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減少中華園的內容給學生帶來的枯燥感,我設計了壹系列“喜羊羊參加運動會”的情境。借助課件中的圖片和動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願意參與學習活動。以中華園中各節內容為主體創設情境,將學生的註意力集中在觀察和傾聽上,很快提高了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