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拉丁文:Helianthus annuus)屬於向日葵科,為壹年生植物,高度為1 ~ 3.5米。莖直立,圓而有角,堅硬,被白色粗硬剛毛覆蓋。寬卵形的葉片通常互生,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有3脈,邊緣有粗鋸齒,兩面粗糙,有毛和長柄。頭狀花序,直徑10 ~ 30厘米,單生於莖或枝頂端。
總苞片多層,多葉,覆瓦狀,具長硬毛,夏季開花,花序邊緣有中性黃色舌狀花,不結果。花序中部為兩性管狀花,褐色或紫色,可結果。瘦果橢圓形,木質化,灰色或黑色,被稱為葵花籽。
原產南美,馴化種於1510年由西班牙人從北美帶到歐洲,最初用於觀賞。19年底從俄羅斯引進回北美。它是在中國栽培的。葵花籽叫葵花籽,經常炒著當零食吃。它們很好吃,葵花籽油也可以榨出來吃,油渣可以做飼料。
向日葵(英文名:Sunflower,學名:Helianthus annus)是菊科壹年生大型向日葵植物,高3米。它的盤狀花序可寬達30厘米。因花序隨太陽旋轉而得名。向日葵莖可長達3米,花頭可達30厘米。
向日葵,又名日出花,因其花常面向太陽而得名。英文叫向日葵,但不是因為這個特點,是因為它黃色的花開得像太陽。向日葵這個詞從16世紀到17世紀是從拉丁語flos solis借用的。向日葵、圖爾內索爾、吉拉索爾、吉拉索爾的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名字,和中文名字壹樣,也是根據“面向日本”這壹特點命名的。
1年生草本,1.0 ~ 3.5米高,雜交品種有半米高的植株。莖直立,粗壯,圓形,有棱角,有白色粗硬毛。葉通常互生,心形,卵形或卵圓形,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3脈,邊緣粗鋸齒,兩面粗糙,柄多毛而長。
頭狀花序,極大,直徑10~30 cm,單生於莖或枝頂端,常向下傾斜。總苞片多層,多葉,覆瓦狀,多毛,夏季開花,花序邊緣有黃色舌狀花,不結果。花序中間為兩性管狀花,褐色或紫色,實心。
瘦果,倒卵形或卵圓形長圓形,稍扁,果皮木質化,灰色或黑色,俗稱葵花籽。
最常見的向日葵有2.5 ~ 3.5米高。根據1567的科學文獻報道,壹直認為在帕多瓦種植壹株向日葵,植株高度可達12米。同樣的種子,在其他時間和地點(如馬德裏)種植,株高可達近8米。更近的記錄(大約20年前)顯示有高度超過8米的植物,在荷蘭和加拿大安大略省獲得。
向日葵的根由主根、側根和須根組成。主根埋深,壹般100 ~ 200cm;側根由主根長出,橫向生長;側根上有許多須根。側根和須根被根毛覆蓋。向日葵根系發達,廣泛而深入地分布在土壤中,其中約60%的根系分布在0 ~ 40 cm土層中。向日葵根的生長速度壹直比莖快。根在盤形成前後生長最快。當種子開始成熟時,根停止生長,然後逐漸枯萎。此外,大量的水根(像玉米的氣根)可以在適宜的條件下生長。
莖圓而直立,表面粗糙,有剛毛。莖由皮層、木質部和海綿髓組成。在生長後期,莖木質化,而莖中的髓是中空的。向日葵的胚莖呈綠色、淡紫色、深紫色,是苗期鑒別品種的重要標誌。不同品種間的莖高差異很大,同壹品種的株高受播期和栽培條件的影響也很大。從現蕾到開花,莖的生長速度最快,此時生長高度約占總高度的55%,之後生長速度變慢,僅占5%左右。向日葵的分枝是由遺傳決定的,後者是環境條件造成的。
向日葵的葉子分為子葉和真葉。壹對子葉。真葉常在莖下部1 ~ 3節對生,上部互生。真葉比較大,葉片和葉柄上有短而硬的剛毛,上面覆蓋壹層蠟質。葉片數因品種而異,早熟品種為25-32片,晚熟品種為33-40片。莖下部的葉片在開花前制造養分,主要用於根系生長,開花時功能基本結束。中上部葉制造的養分主要供給花盤,促進種子形成。
向日葵是壹種花頭,長在莖的頂端,俗稱花盤。其形狀有凸、平、凹三種。花盤上有兩種花,分別是舌狀花和管狀花。舌形花1 ~ 3層,著生於花盤外圍,無性繁殖。其顏色和大小因品種而異,有橙黃色、淺黃色和紫紅色,能吸引昆蟲采蜜和授粉。管狀花,位於舌狀花內部,為兩性花。花冠的顏色有黃色、棕色、深紫色等等。
果實為瘦果,習慣稱為種子和瓜子,俗稱葵花籽,可以食用。果實包括果皮、種皮和胚。食用種子長,果皮有黑白條紋,皮厚,占種子重量的40%以上,千粒重為100~200克。油料種子短而小,果皮黑色,皮薄,約占種子重量的20-30%,千粒重40-1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