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是人們每頓飯菜必不可少的調味品,但是吃鹽過多或者不吃都不利於健康,那麽炒菜放鹽的技巧是什麽呢?其實放鹽首先要註意不要太多,那樣會增加腎臟的負擔,而且炒菜的時候放鹽過早或者過晚都會導致烹飪的菜色不夠鮮美,影響人們的食欲,下面和我來詳細的看下吧。
壹、 炒菜前加鹽。如果用豬油、雞油、未達到精選花生的花生油等油炒菜,宜先加入少量的鹽再炒菜。這對未能達到完全精選花生的花生油而言,鹽中的碘化物可以去除存在於花生油內極微量的黃曲黴毒素;對動物油來說,先加入少量的鹽有利於消除有機氯農藥的殘留量。
二、炒菜同時加鹽。做菜同時放鹽,主要是針對魚、肉、蝦等動物蛋白而言。在烹制動物性肉類時,鹽可以與氨基酸類成分形成氨基酸鈉鹽,即味精的成分,能使滋味鮮美,此時的鹽是增鮮的。
三、炒菜出鍋前加鹽。如果我們炒菜用的油是其他植物油,不存在黃曲黴毒素的問題,應在菜出鍋前加鹽最佳。這樣能減少蔬菜中維生素及其他營養物質在烹調時的損失,又能有滋味。
對於其中的第二種情況,可以先少放壹點點鹽,剩余的鹽待出鍋前放,這樣既有鹹的滋味又有鮮的味道。而對於不需先放鹽的則可壹概後放,這樣能夠既營養又美味。
放鹽的量也是有講究的,壹般以每人每日吃鹽量以5克為標準,不要吃太多的鹽,尤其是讀壹些血壓高、風溼病患者更要註意食鹽的攝入量,大家在炒菜的過程中,可以品嘗壹些,避免食鹽放入太多,影響口味和身體的健康。
炒菜時放鹽量
俗話說“好廚師壹把鹽”。可口的飯菜往往需要大量的鹽分來提味。但鹽吃多了,卻會損害健康,引發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導致上呼吸道感染以及損害腎功能。
雖然很多人知道自己鹽吃得多,卻依然改不了多年養成的飲食習慣,“沒味兒”還是吃不下。其實,真正好的廚師,善於用其他調料來減少鹽的使用,既讓菜肴美味可口,又能讓鹽分不超標。放醋就是壹個很好的辦法。
“醋是很健康的調料,不僅可以祛羶、除腥、解膩、增香,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強化鹹味,讓人不會覺得菜肴清淡無味。”中國烹飪協會副秘書長邊疆表示,炒菜時多放點醋,可以減少鹽的使用,還能促進消化、提高食欲,減少維生素的損失。
同時,味精、雞精等調味劑在弱酸環境下,鮮味兒能達到最濃的程度,讓菜最有味兒。此外,邊疆還表示,放糖能減輕鹹味兒,因此如果想控制鹽量攝入,應當盡量減少糖分的使用,少吃甜鹹口味的菜。
其他調料的正確使用,也能幫助減少鹽的使用。在菜裏放點辣椒、花椒、蔥姜蒜等香辛料熗鍋,適當使用壹些蒜泥、芥末汁、番茄醬等也能增加食物的味道。而在做芹菜、香菜、洋蔥等本身就有濃烈味道的食物時,就可以直接少放鹽了。
鹽和醋的使用順序也很重要。不同的菜肴放調料的方法不同,壹般的家常菜,可以在菜七成熟的時候先放入醋,提鮮入味兒,然後放醬油,接下來再放鹽,否則鹽會阻礙調料味道的滲入。
後加,以免其中豐富的氨基酸被高溫破壞。如芹菜炒肉絲,先將鍋燒熱,放入油,燒至五六成熱時,放入肉絲煸炒至發白,點少許醋,倒入芹菜翻炒,快熟時加入鹽,再放點醬油即可出鍋。
小貼士:
健康生活要從廚房抓起,做菜時什麽時候放鹽最好就先介紹到這裏,希望大家都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