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菊花的種植方法是什麽?

菊花的種植方法是什麽?

藜蒿又叫藜蒿、茼蒿、藜蒿、茼蒿、茼蒿、藜蒿、藜蒿、泡桐(福建等地也叫鵝食、意式菜),拉丁名ChirstysanthemumcoronariumL,英文名Crowndaisy。菊科壹年生或兩年生草本植物,具有互生葉、長羽狀分裂和黃色或白色花朵,與野菊花非常相似。在中國古代,菊花是宮廷美味,所以也被稱為皇帝的菜肴。

種植方法

整地施肥:宜選擇土層深厚、土壤疏松濕潤、有機質豐富、排灌方便、保水保肥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壤土。播種前深翻土壤,每畝施腐熟肥料1000kg。做成高隔間,寬度1.5m,溝深20 ~ 25cm。

栽培季節:山東省全年均可栽培,秋冬需設施栽培。從播種到收獲壹般需要30 ~ 60天。

田疃管理

播種後出苗前保持土壤濕潤,6 ~ 7天即可壹起栽苗。冬春播種和出苗

菊花(14張)

之後要適當控制澆水,在幼苗有2 ~ 3片真葉時進行間苗。播種的植株留壯苗6cm見方,中間葉或細葉留苗3 ~ 4 cm見方;條播時,大葉蒿的株距為5厘米,大葉蒿的株距為4厘米;菊花長3cm,水分供應充足,保持土壤濕潤。

株高10cm左右時,可用氮肥追水1 ~ 2次,株高20cm左右開始收割。切完第壹刀後,澆水追肥,促進側枝發生,20 ~ 30天後采收。每畝追施腐熟人畜糞便500公斤,尿素3 ~ 4公斤。

適時采收:株高20cm時即可采收。在莖基部留2 ~ 3片葉,剪去,促進側枝發生。

害蟲防治

水稻紋枯病:癥狀特征:多發生在育苗中後期。主要危害幼苗的莖基部或地面。

皇冠雛菊

下部根系起初為橢圓形或不規則的暗褐色病斑,病苗早期萎蔫,夜間恢復,病部逐漸下垂溢出,有的逐漸變成暗褐色。當病斑在莖周圍擴展時,它們最終會幹枯死亡,但不會倒伏。輕度患病的植物只看到褐色凹陷的病變,不會死亡。苗床濕度高時,病部無明顯淺褐色蛛網狀黴菌。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可噴施38%嘧菌酯800倍液或41%聚(蝦青素)嘧黴胺600倍液;或1,200倍20%甲潑尼龍乳油,或800倍72.2%刺克水溶液,每隔7 ~ 10天噴1次。或者將將軍+門神稀釋600倍,播種前或播種後、種植前,每平方米澆苗床3升。在大田種植時或大田種植後,預計發病期前,將本品稀釋600倍,灌根,劑量為1次,每7天壹次,視病情而定。

葉斑病:癥狀特征:

①雞冠花葉斑病(又稱褐斑病),侵染葉片、葉柄和莖。葉片上的病斑呈圓形,然後擴展成不規則的病斑,產生輪紋。病斑由紅褐色變為深褐色,中心為灰褐色。莖和葉柄上的病斑呈褐色且較長。

②龍葵葉斑病(又稱黑斑病)。葉片上出現暗褐色的小斑點,然後擴大或病斑變成不規則的大塊斑塊,邊緣略凸起,葉片兩側散在小黑點。

③君子蘭葉斑病(疫病)。葉片上有橢圓形的紅褐色長斑,周圍有綠褪的圓圈,擴大成不規則的斑塊,產生黑點。

防治:噴灑4%嘧啶核苷類抗生素20ml+41%聚嘧啶20ml,加15 kg水,服用1次,5-7天,2-3次。

核盤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癥狀和特點:主要危害莖、藤、葉和果實。莖基部被侵染,最初形成水漬斑,後擴展為淺褐色,導致莖基部軟腐或縱裂,病部表面產生白色棉絮狀菌絲體。葉片感染時,葉片上有大片灰色至灰褐色的濕腐斑,病斑邊緣與健康部位界限不明顯。濕度大時,斑點上有絮狀白黴菌,最終導致葉片腐爛。果實感染了病害,開始表現為水浸斑,膨大後為濕腐。表現為密集的白色棉絮狀菌絲體,病後期病部表面有不同數量的黑鼠糞菌核。

防治方法:發病中前期,20%矽唑咪鮮胺30ml+甲基噁唑禾草靈25ml,混15 kg水,1次,連用5-7天,連用2-3次。

菜螟:幼蟲吃苗菜螟的心葉,結網,輕則影響菜苗生長,重則造成苗死,導致缺苗斷壟;除了咬心葉,年紀較大的幼蟲還能吃莖髓和根;還能傳播細菌性軟腐病,導致蔬菜植株腐爛死亡。在幼蟲孵化高峰期或心葉受損開始有絲網時,施用5%氯己定乳油4000倍液2-3次,註意對大白菜進行噴藥。

蚜蟲:蚜蟲是吸食口器的害蟲,常群集於葉片、嫩莖、花芽、頂芽等部位,吸食汁液,使葉片萎縮、卷曲、變形,嚴重時甚至造成枝葉枯萎甚至整株死亡。當田間百頭蚜蟲數量達到500頭,利害比大於1∶500時,每畝噴施25%蚜蟎清乳油50毫升或1500 ~ 2000倍吡蟲啉系列產品,10%蚜蟎清濃縮液60 ~ 70克;20%吡蟲啉2500倍溶液;25%抗蚜威3000倍液噴霧防治。在麥蚜對吡蟲啉和啶蟲脒產生抗藥性的麥區,不宜單獨使用農藥,可合理噴灑低毒有機磷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