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銀杏葉簡介

銀杏葉簡介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拉丁文名稱5英文名稱6性味與歸經7功能主治8用法用量9藥典標準銀杏9.1名稱9.2來源9.3性狀9 .4鑒別9.5檢查9.5.1雜質9.5.2水分9.5.3總灰分9.5.4酸不溶性灰分9.6浸出物9.7含量測定9.7.1總黃酮苷9. 味與歸經9.9功能主治9.10用法用量9.110註意事項9.12貯存9.13來源10參考附件:1銀杏葉l .中成藥使用中藥銀杏葉3銀杏葉古籍1拼音yín xìng yè。

2英文參考銀杏黃酮[湘雅醫學詞典]

銀杏葉[21世紀科技雙語詞典]

銀杏葉[中藥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中藥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3.概述銀杏(Ginkgo biloba L .),中藥,為銀杏葉的幹燥葉[1]。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版)記載了該中藥的藥典標準。

4拉丁文學名銀杏葉(La)(中藥術語(2004))

5英文名銀杏葉(中藥術語(2004))

6性味與歸經甘、苦、澀、平。歸心肺經。

功能與主治: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斂肺平喘、化濁降脂。用於瘀血阻絡、胸痹心痛、中風半身不遂、肺虛咳喘、高脂血癥。

8用法用量9 ~ 12g。

9銀杏葉藥典標準9.1銀杏葉名稱

銀杏葉

銀杏葉

9.2來源本品為銀杏科植物銀杏的幹燥葉。秋天葉子還綠的時候收割,及時晾幹。

9.3特征本品多為皺折或破損,完整品呈扇形,長3 ~ 12 cm,寬5 ~ 15 cm。黃綠色或淺褐色,上緣呈不規則波狀,中間部分凹陷,深者可達葉長的4/5。具分叉平行脈,細而密,光滑無毛,易縱向撕裂。葉基楔形,葉柄長2 ~ 8厘米。輕量級。氣微,味苦。

9.4鑒別(1)取本品粉末1g,加40%乙醇10ml,加熱回流10分鐘,放冷,濾過,取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銀杏葉65438±0g作為對照藥材,用同樣方法制備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試驗(附錄ⅵ b),分別取上述兩種溶液各6μl,點於以含4%乙酸鈉的相同羧甲基纖維素鈉溶液為粘合劑,以乙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 3: L: 1)為展開劑制備的矽膠G薄層板上,展開,取出,幹燥,噴3%三氯化鋁乙醇溶液,熱風幹燥,幹燥。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主斑點。

(2)取本品粉末65438±0g,加入50%丙酮溶液40ml,加熱回流3小時,過濾,蒸發濾液,殘渣加20ml水溶解,用乙酸乙酯振搖萃取兩次,每次20ml,合並乙酸乙酯溶液,蒸發幹燥殘渣,加入5ml 65438±05%乙醇溶解,加入處理過的聚酰胺柱(330。用水濕法裝柱),用40ml 5%乙醇洗脫,收集洗脫液,水浴蒸幹乙醇,水溶液用乙酸乙酯振搖提取2次,每次20微升,合並乙酸乙酯溶液,蒸幹,殘渣用1ml丙酮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銀杏內酯A對照、銀杏內酯B對照、銀杏內酯C對照、銀杏內酯對照,加入丙酮使銀杏內酯A0.5mg、銀杏內酯B 0.5mg、銀杏內酯C0.5每1m1。mg和白果內酯1mg的混合溶液用作對照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附錄ⅵ b),分別吸取上述兩種溶液5ul,點於以含4%乙酸鈉的羧甲基纖維素鈉溶液為粘合劑配制的同壹矽膠G薄層板上,以乙基甲苯乙酸酯丙酮甲醇(10: 5: 0.6)為展開劑,於15℃以下展開,取出,幹燥。在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出現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9.5檢查9.5.1雜質不得超過2%(附錄ⅸ a)。

9.5.2水分含量不得超過12.0%(附錄ⅸ h,第壹種方法)。

9.5.3總灰分不得超過10。O%%(附錄ⅸ k)。

9.5.4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過2.0%(附錄ⅸ k)。

9.6應根據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方法(附錄X A)用熱浸法測定浸出物,以稀乙醇作為溶劑,其不得低於25.0%。

9.7含量測定9.7.1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總黃酮醇苷(附錄VI D)。

色譜條件和系統適應性測試?以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料;以0.4%的甲醇磷酸溶液(50∶50)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60納米。理論塔板數以槲皮素峰計算應不低於2500。

參考溶液的制備?取槲皮素對照品、山奈酚對照品、異鼠李素對照品各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分別含槲皮素30μg、山奈酚30μg、異鼠李素20μg的混合溶液。

試液的配制?取本品粉末約1g,精密稱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入氯仿回流提取2小時,棄去氯仿溶液,蒸去殘渣,加入甲醇回流提取4小時,蒸去提取液,向殘渣中加入25ml甲醇25%鹽酸溶液(4: 1)的混合溶液,加熱回流30分鐘,放冷,移至50ml。

決心?分別準確吸取對照品溶液和供試品溶液65438±00μl,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分別計算槲皮素、山奈酚和異鼠李素的含量,按下式換算成總黃酮醇苷的含量。

總黃酮醇苷含量(槲皮素含量+山奈酚含量+異鼠李素含量)×2.51。

本品含總黃酮醇苷不少於0.40%,以幹品計。

9.7.2應通過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萜烯內酯(附錄VID)。

色譜條件和系統適應性測試?以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料;以甲醇-四氫呋喃-水(25∶10∶65)為流動相;用蒸發光散射檢測器檢測。根據白果內酯峰,理論塔板數應不低於3000。

參考溶液的制備?取銀杏內酯A對照品、銀杏內酯B對照品、銀杏內酯C對照品、銀杏內酯對照品各適量,準確稱定,加入50%甲醇,分別制成銀杏內酯A0.18mg、銀杏內酯B0.08mg、銀杏內酯C0.10mg、銀杏內酯0.20mg/1m 1。

試液的配制?取本品粉末約65438±0.5g,精密稱定,置於索氏提取器中,加入石油醚(30 ~ 60℃),在70℃水浴中回流提取65438±0小時,棄去石油醚(30 ~ 60℃)溶液,蒸發殘渣和濾紙管中的石油醚,於60℃烘箱中幹燥,再加入甲醇回流提取6小時。超聲波處理(功率300W,頻率50k Hz)30分鐘,取出,冷卻,加入甲醇至刻度,搖勻,靜置,精密量取上清液5m1,加入酸性氧化鋁柱(200-300目,3g,內徑1cm,用甲醇濕法填充),用25ml甲醇洗脫。將殘渣分次轉移至裝有甲醇5m1的101量瓶中,然後加入約4.5m1的水,超聲處理(功率300W,頻率50k Hz)30分鐘,取出,冷卻,加入甲醇至刻度,搖勻。

決心?分別準確吸取對照品溶液10ul和20μl,供試品溶液10 ~ 20ul,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用外標法的對數方程分別計算銀杏內酯A、銀杏內酯B、銀杏內酯C和銀杏內酯的含量。

本品中的萜內酯為銀杏內酯A(C20H24O9)、銀杏內酯B(C20H24O10)、銀杏內酯c(C20H24O11)、銀杏內酯(C156438+08O8)。

9.8性味與歸經味甘、苦、澀、平。歸心肺經。

9.9功能與主治: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斂肺平喘、除濁降脂。用於瘀血阻絡、胸痹心痛、中風半身不遂、肺虛咳喘、高脂血癥。

9.10用法用量9 ~ 12g。

9.11註意,如有真邪禁止使用。

9.12儲存在通風幹燥的地方。

9.13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