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佩朱邦昌)
另壹個名字
青稞、元麥、稻麥
形態特征
壹年生草本植物。須根系,中空直立,光滑,高70-120 cm,有3-8個節。每莖4-8葉,長15-20 cm,寬8-22 mm,略粗糙;葉鞘平滑,多數短於節間,或者長於基部節間;抽穗期,葉鞘表皮分泌蠟質,呈粉灰色。葉舌在葉與葉鞘連接處為膜狀,長1-2mm;兩側有兩個裂片,呈月牙形,環繞莖幹。穗直立,長4-8厘米(芒除外),寬1.8-2厘米;三個完全發育的小穗附著在軸的每個節上;小穗無梗,每小穗只有1朵花;穎片或條披針形,短柔毛,有芒狀頂端,長圓形外稃,長8-16毫米,長10-11毫米,五條脈,芒長10-15厘米。當谷粒成熟時,它與穎殼完全分離。種子壹般長6-9毫米,寬2-3毫米,形狀為紡錘形、長圓形、橢圓形。顏色有草黃色、黃色、綠色、紫色、紅色和黑色。千粒重因品種而異,可達30-60g(圖17)。
圖17大麥
裸麥
地理分布
在中國西南高原種植青稞。文字記錄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目前青稞的種植區域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川西北、甘肅西南部和雲南西北部。其次,分布在江蘇、浙江、河北、安徽、湖北、河南、貴州、新疆、寧夏、陜西等省份;國外,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阿富汗、中亞、土耳其等國家和地區也有。
生物和生態特征
青稞種子播種後在0-1℃都能萌發,但萌發的最高溫度為28-30℃,最適溫度為19-20℃。種子吸水後,根鞘膨大破裂,露出主根和幼根。主根和幼根長到65,438+0-2 cm時停止生長,其余幼根長出,形成5-65,438+00初生根繼續生長。然後胚芽鞘和裏面的胚芽露出地面,當第壹片真葉從胚芽鞘中伸出時,就是幼苗的出現。
青稞苗出現第三片真葉時,開始出現第壹個分蘗,以後每隔3-5天出現第二、三個分蘗。第二、三分蘗可在第壹分蘗節上每隔3-5天出現壹次。分蘗壹般在拔節開始前1-2天停止。青稞的分蘗能力因品種、土壤肥力、單株營養面積和播種深度而異。前期分蘗多,後期分蘗少。當位於主莖分蘗節底部的第壹節間在光照階段完成後開始伸長1-2 cm時,可以確定拔節期開始,然後依次伸長第二節間和第三節間,再伸長第四節間,使穗伸出葉鞘。拔節期因品種而異,壹般為出苗後30-45天。
抽穗時,青稞果穗每天向上伸長0.7—1厘米,最快伸長2厘米,視氣溫而異。溫度高時,抽穗快,反之亦然。從穗頂到穗基部大約需要3-6天。大部分青稞的開花仍藏在旗葉葉鞘中,穗頂始於葉舌下6-10 cm,即抽穗前3-4天,止於穗完全抽出後2-3天。壹個耳朵開花需要4-7天,壹般5天。青稞是閉花穎的授粉作物。壹穗的日開花強度在第二、三天最高,第五r後最低,壹天中各小時的開花強度以10-12最高,其次是8-10,12-14,5438+04-16。青稞同壹株的開花順序是主莖先開,然後按分蘗開。在壹個穗上,10-15截面中間的小穗先開始,然後從中間向兩側,從中間向頂部,從頂部向底部,底部兩截面兩側的小穗開花最晚。當溫度為20-22℃,相對濕度為70-73%時,開花最多。
根據主要性狀如穗、芒和籽粒的形態特征,栽培青稞的穗可分為三種類型,即六棱青稞、四棱青稞和三棱青稞。不同類型青稞春化期對溫度條件的要求可分為春、冬兩種。西藏青稞的生長期因品種而異。壹般極早熟品種生育期小於100天,晚熟品種可達130-150天以上。中晚熟品種種植在海拔4000米以下地區,早熟品種種植在海拔4000米以上地區(見表17—1)。同壹品種在不同海拔種植的生育期也不同。隨著海拔的升高,溫度降低,生長期相應延長。
表17—1西藏青稞生育期引自西藏作物科學出版社1984,第95頁。(月/日)
表17 -1藏大麥生育期(續)-1
青稞是長日照作物,原產於北方高緯度地區,對日照長度敏感,而原產於南方低緯度地區的品種對日照敏感。青稞是壹種耐旱作物,但不同發育階段對水分的要求差異很大,尤其是分蘗-抽穗和灌漿期是其需水的兩個關鍵階段,如果此時供水不足,籽粒產量和株高將受到嚴重影響。在整個生長期,青稞耐寒,壹般能在年平均氣溫3℃以上的地區生長良好。當年平均氣溫為0.3℃時,青稞仍能生長。青稞最早的品種只需要1300-1400℃的積溫。青稞耐寒性很強,尤其是在春天。因此,青稞是我國青藏高原海拔4400米地區的主要作物。在前蘇聯,青稞的種植也是從平原發展到高山地區。
青稞適宜在肥沃的粘壤土或壤土上生長,土壤酸堿度中性,在微堿性土壤上也能生長。在酸性土壤中,青稞不適合生長;苗期對土壤酸度敏感。泥炭土、沼澤土、沙土都不利於青稞的生長。
飼用價值
青稞是高寒地區的主要口糧和飼料。比如我國青藏高原牧區人民吃的“糍粑”,就是將青稞炒熟研磨而成。青稞每公頃可產2.55-3.00 t種子,高產7.5t公頃。它有很高的營養價值。種子幹物質含量為87.0-90.6%,幹物質總能量為18.10-18.77 MJ/kg,消化率(對豬)為65438。人和家畜的三種必需氨基酸含量為賴氨酸0.43-0.54%,色氨酸0.10%,蛋氨酸0.12-0.14%。青稞澱粉含量高,育肥豬比大麥好。種子富含蛋白質、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磷、維生素B1和B2,因此是極好的濃縮物。此外,青稞稭稈質地柔軟,含有4%的粗蛋白,是高寒地區冬季的主要飼草。大麥糠也是家畜的粗糧。青稞還可以釀造青稞酒。其化學成分見表17-2。
表17-2青稞營養成分引自《牧草與飼料作物栽培》(第二版)農業出版社(1981),略有修訂;* *甘肅農業大學。
表17-3青稞氨基酸含量(%)引自《豬和雞的飼料成分及營養價值表》,農業出版社(1979),第126頁。
栽培要點
北方春季(4月)播種,氣溫穩定在5℃即可播種。
在南方,可在秋季(65438+10月)或春季(3月)播種。青稞的根比較軟,需要精心準備;生長期短,發育快,生長前期營養吸收快。因此,在種植青稞的土地上,再次施基肥並及早追肥有利於提高產量。播種量為150-225公斤/公頃。播種前可用鹽水選種,青稞比重約為1.11。打鉆時,采種行距為20-30cm,集草行距為l5cm。用土覆蓋3-5厘米。在田間管理中,要確保苗木安全苗壯,做好防寒保濕工作。青稞拔節至灌漿期易倒伏,應采取措施。蠟熟時收獲種子是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