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隊初入當時英國殖民地印度時,處境是相當艱難,這個以“日不落帝國”自封的英國,“驕傲自大”根深蒂固,且當時遠征軍是敗軍之軍,尤甚,居然不顧中英兩國訂有軍事同盟關系,要求38師向英軍繳械。
據孫立人部屬後來回憶:這樁“繳械風波”發生過程中,38師高層唯恐激起部隊的憤怒,對消息進行了封鎖,僅僅下達“加強戒備、準備戰鬥”的命令。後來,孫立人在壹次師部軍事會議上曾透露,38師入印初期面臨覆沒之危機,經他費盡心機,東奔西走,才得以轉危為安,要部屬體念他的壹片苦心,要苦練殺敵本領,打回祖國去!
在這個過程中,作為中印緬戰區參謀長的史迪威也幫了大忙,出面進行了相關協調事宜。
2
此為中國駐印軍士兵低姿萄伏前進,上有鐵絲網,並有機槍掃射。
遠征軍退撤到印度之後,史迪威在印度新德裏舉行記者招待會,他說:歷史上從來沒有壹個軍事指揮官,願意從戰場撤退,所有撤退都是可恥的,我們挨了壹頓狠揍,我們從緬甸逃出來,這是個奇恥大辱,我認為,我們應該找出癥結所在,打回去,重新收回緬甸。
是時,日軍已占領緬甸全境,隨後又進入雲南,壹度逼近貴州;蔣介石此時最擔心的是莫過於滇緬公路被日本切斷後,美國的援華物資,如何及時、大量地運到中國。
史迪威雖然對蔣介石很有意見,但當時仍將蔣的危機轉告白宮羅斯福,並強調,自己那不到1萬人的駐印部隊,不可能在緬甸有所作為,駐印軍缺少兵員,中國缺少物資,陸路通道又被日本人切斷了,怎麽辦?
羅斯福最終解決了這個難題,他向蔣介石和史迪威承諾,將提供100架C47運輸機,組建美國陸軍第14航空大隊,“飛虎隊”也被編為第14航空隊,他們每月將物資從印度阿薩姆機場運往中國昆明,再將中國士兵運回印度,補充中國駐印軍,這條航線後來被命名為“駝峰航線”。
隨後,從國內將動員而來、懷著報國熱情的學生們源源不斷空運至印度,充實了新編38師和新編22師名額,這些學生們中就有當時國民政府最高學府西南聯大的1100名學生,這1100名學生中也有校長梅貽琦的兒子,西南聯大規定:高年級的學生參加遠征軍,軍旅生涯也算學分。之後,進行美國裝備列裝。
隨後,從緬甸撤退下來的中國遠征軍改編為中國駐印軍,在印度蘭姆迦訓練營,開始進行系統而又殘酷的整訓。美國人的訓練方法直接了當,貼近實戰,簡單有效,炮兵訓練兩周基本操作後,就直接拉到野外整日整月的演習和實彈射擊,營、連長級軍官,每人實彈指揮射擊達400發;步兵訓練為第1、2周為兵器訓練,第3、4周進行實彈射擊,第5、6周進行戰術訓練,堆沙盤和實兵指揮班、排、連,部隊戰鬥力快速提升。要知道,在國內抗戰時期,當時炮兵進行實彈射擊,打多少炮彈,要蔣介石親自批準!可見當時國力至艱,已到何種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