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中秋節的意義是什麽?

中秋節的意義是什麽?

中秋節有過祭月、賞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自古以來,而且流傳至今,持續時間很長。中秋節是壹種豐富多彩的珍貴文化遺產,它象征著人們與圓月團聚,寄托著思念家鄉和親人的感情,希望豐收和幸福。

中秋節

別名:秋夕、八月節、八月半。

節日日期:農歷八月十五。

節日食品:月餅和桂花酒。

產地:

中秋節壹詞最早出現在李周,《禮記·月令》中說:“中秋之月滋養衰老,遵循稀飯飲食。”

第壹,《禮記》中記載“太陽在春天升起,月亮在秋天落下”,這意味著早在春秋時期,帝王就開始祭祀月亮和拜月。後來貴族官員、學者紛紛效仿,逐漸流傳到民間。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

第二,中秋節的起源與農業生產有關。“秋”字解釋為“莊稼熟了的秋天”。莊稼和各種水果正在陸續成熟。為了慶祝豐收和表達他們的喜悅,農民們把中秋節作為壹個節日。“中秋節”的意思是秋天的中間。農歷八月是秋中的壹個月,十五日是這個月中的壹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代秋報傳承下來的習俗。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壹個固定的節日。《唐太宗書》記載了8月15日的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代,到明清時期,它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壹。這也是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神話和傳說: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古時候天上同時下了十來天,烤焦了莊稼,百姓苦不堪言。壹個名叫後羿的英雄有無窮的力量。他同情受苦的人民,拉起弓,壹口氣射下九個以上的太陽,命令最後壹個太陽準時升起落下,造福人民。

後羿的妻子名叫嫦娥,有壹次,後羿向太後要了壹包服用後可以成仙的神藥。但是後羿舍不得妻子,就把神藥給了嫦娥藏起來。三天後,後人外出辦事。後羿走後不久,土匪持劍闖入嫦娥家中,威脅嫦娥交出神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土匪的對手,危急之下拿出神藥吞下。嫦娥吞下藥,立即飄離地面,沖出窗外,飛向天空。因為嫦娥牽掛著丈夫,她飛到了最近的月亮上,變成了仙女。

晚上,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著訴說白天發生的事情。後羿又驚又怒,拔劍要殺小人。匪徒已經逃走了。後羿氣得肝腸寸斷,仰望夜空呼喚嫦娥,這時他發現今天的月亮特別皎潔明亮,有壹個搖曳的身影酷似嫦娥,聽到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人們在月下支起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好運和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習俗在民間流傳開來。

節假日:

自2008年起,中秋節在中國大陸被列為法定假日。如果當天適逢周六日,下周壹給壹天假。

在臺灣省,中秋節放假壹天。如果和周六周日重疊,就不補了。但如果離周休日只有壹個工作日,則工作日改為節假日,另選周六補課。

香港中秋節公眾假期定於農歷八月十六日(中秋節翌日)。如果是周日落,周壹休息壹天;如果發生在周六,沒有補休。

韓國把中秋節列為法定假日,放假三天。

傳統活動:

祭月,拜月,賞月,觀潮,點燈,猜謎語,吃月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