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中秋節拜月的由來

中秋節拜月的由來

中秋節拜月的由來

妳知道拜月中秋節的由來嗎?除了賞月,中秋節也是拜月的壹個習俗。拜月人以婦女兒童為主,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竈”的說法。讓我向妳介紹中秋節拜月的由來。

中秋節拜月的由來

拜月崇拜“月神”,也就是老百姓通常所說的“嫦娥”。古人通過祭祀的形式祈求團圓、康樂、幸福。”“拜月”是從古老的秋分祭月習俗演變而來的。在周朝,皇帝帶領他的大臣在每年的秋分祭祀月亮。根據習俗,女人拜月和男人觀看儀式。

嚴格地說,有兩個“拜月犧牲”。壹次在“秋分”那天,目的是“迎寒”。立秋以後,殷琦逐漸繁榮起來,古人在這天晚上舉行祭祀活動“拜月祭祀”。月亮陰,代表“冷”,所以叫“迎寒”。唐人陸德明在解釋李周“鬼蜮拜日月”壹句時說:“祭日月,名為春分,秋分為晚月。”“晚月”是指在秋分的晚上向月亮獻祭。然而,古人最重要的“拜月節”是在農歷八月十五的晚上,也就是中秋節。這種風壹直持續到今天。

拜月是祭祀月神的活動,流行於宋代以後。唐代確實有賞月的風尚,但拜月沒有這種習俗。宋代的拜月,男人和女人有著不同的需求:男人希望在科舉考試中獲得好名聲,而女人則祈求美麗的容顏。隨著時代的演變,明清以後才有了“男不拜月,女不祭竈”的說法。壹般來說,拜月儀式在8月15日晚上舉行,在家中或戶外擺放月神牌位,供奉瓜果、月餅等供品。,然後膜拜,祈求月神的保佑。

相傳古代齊國的醜女無鹽。她年輕時,對拜月教非常虔誠。長大後,她以優越的品德入宮,卻得不到寵愛。八月十五見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來,他立她為皇後,中秋節拜月由此而來。在月亮中間,嫦娥因其美麗而聞名,因此年輕女孩拜月希望“看起來像嫦娥,看起來像明月”。

明清以後,由於時代的關系,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日本和中國的世俗年味濃郁。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化、神話化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崇拜、祈禱和世俗的感情、願望構成了普通民眾中秋習俗的主要形式。因此,“民俗拜月”成了人們對團圓、娛樂、幸福的向往;按月送愛。

拜月,中秋節怎麽樣?

由於時代和地域不同,“拜月祭祀”的習俗也大同小異。壹般的家庭是:在宮廷裏給月亮獻上水果和月餅,祭拜,然後賞月。如嘉靖河南《固始縣誌》:“中秋列瓜果酒餅,男女望月拜之,已樂飲,謂之戲月。”《帝都風光略》也說:“若離月之地,拜月,燒月光紙,撤供品,背井離鄉之人盡矣。”這些都是家庭崇拜的形式。

潮汕的中秋節拜月主要是婦孺,成年男子大多不拜,所以有“男不拜月,女不拜竈”的俗語。潮人稱拜月為月亮崇拜者。月屬陰,名太陰娘,民間稱月娘。拜月是在露天,城市居民,在陽臺屋頂或自己的庭院;拜月的農村人,大多集中在村子裏對長城進行崇拜。

拜月寄托了人們的美好祝願。拜月,壹個即將出嫁的女孩,最重要的願望就是找壹個好丈夫。潮汕是僑鄉,很多女人的丈夫都遠在大洋彼岸,所以女人把心願托付給月亮,更是深情。正在上學的孩子們喜歡把新的文具和書籍放在神壇上,祈禱月亮媽媽保佑他們聰明的閱讀和優異的成績。

有時大人甚至捏壹點香灰,小心翼翼地用紅紙包好,然後用“井水”(剛從井裏抽上來的水,水桶不能碰到井沿)送來,說是月娘給的“仙丹”,喝了能使人聰明健康。

因為拜月是女人的事,中秋節也被稱為“女兒節”。為什麽也叫“女兒節”?過去,在8月16日,壹個女人想去她父母家。而且老北京有句話叫“男不拜月,女不祭竈”。因為在過去,月亮是“陰”的,所以拜月是女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