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琴
“玉田胭脂稻”,簡稱胭脂稻,起源於古代胭脂稻,是極其珍貴的農作物。玉田胭脂米呈橢圓形圓柱形,比普通米粒略長,營養極其豐富。內外都是暗紅色,沿線都是深紅色的米線。煮熟後非常好吃。如果與白米混合,可以使白米染上同樣的顏色,散發出同樣的香氣(見百度詞條)。中國現存的“玉田胭脂米”有康熙胭脂米、姚笛胭脂米、宮廷胭脂米等。這種米很適合做粥。《紅樓夢》裏,賈母等老爺吃的“玉田胭脂飯”應該是康熙胭脂飯。
壹、賈母吃“玉田胭脂飯”
1,賈府的“玉田胭脂飯”是莊頭的貢品。
《紅樓夢》第五十三回“寧國府除夕祭祠堂郭蓉府元宵宴”,快過年了。黑山村長吳進貢寧國府,賈珍接過單子壹看:
三十只大鹿,五十只麅子,...玉田胭脂蜜爾石,碧諾50胡,白諾50胡,粉粳50胡,雜50胡,用常密1000石,...
進貢物品很壯觀,但遠遠低於賈珍的預算。"...我剛看到名單,今年妳們這些老貨又來獻殷勤了。”吳聽了,忙道:
我的地方還不錯!我哥哥離我只有壹百多裏,但這是壹個很大的區別。他現在掌管著那棟豪宅裏的八處莊園,比我爺爺多好幾倍。今年只有這些東西,不過有兩三千兩銀子,還鬧饑荒。
“那府”指的是郭蓉府,郭蓉府的首長也會向“玉田胭脂飯”進貢。吳的進貢也引出了賈珍、賈蓉父子的談話,指出了政府入不敷出的窘境:
賈珍說,“...沒有那棟豪宅好。這幾年花了很多東西,這是必然的,但是沒有加錢行業。在過去的壹兩年裏,我失去了很多。如果我不要妳的,我能去找誰?”
賈蓉又向賈珍壹笑,道:“那房子真可憐。前些日子聽見鳳姐兒和鴛鴦偷偷商量,要偷老太太的東西當錢用。”
賈璉夫婦借了鴛鴦。他們以為這是機密,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不僅邢夫人知道,寧國府的賈蓉等人也知道。不同的人對同壹件事有不同的反應。邢夫人趁機劫持。賈蓉以為榮真可憐,賈珍以為王熙鳳在搗鬼:
賈珍笑道:“又是馮姑娘的鬼。那裏太窮了。他壹定是看到路太多了,真的虧了不少錢。我不知道他想救哪壹個。第壹,他立這個法是為了讓人們知道他那麽窮。我心裏有算盤,但不是這樣的領域。”
這段話說明賈珍不是無能,雖然他是個混蛋。
2.“玉田胭脂米”的短缺,暗示著賈府要衰落了。
《紅樓夢》第七十五回“尤氏、李紈侍候賈母吃飯。”尤氏早已捧了壹碗,說是紅米粥。賈母吃完了,又命尤氏也在這裏吃。"。賈母見仆人給妳飯吃,有點生氣,便問:“妳怎麽昏過去了,把這飯給妳姥姥吃?”仆人和鴛鴦、王夫人急忙解釋道:
鴛鴦道:“現在妳可以帶著頭做帽子了。妳不可能有多余的錢。”王夫人連忙答道:“這壹兩年旱澇不定,田裏的米不能按數送來。這些精品米的樣品比較難,都可以按吃多少收,怕壹會兒缺了,不好買。”賈母笑道:“這正是巧媳婦做的無米之粥。”
從這壹不同尋常的事件中,不難看出賈家已經“比不上以前收斂的時候了。”
讀到這壹回,筆者有壹種鴛鴦開始隨著賈母的愛而膨脹的感覺。
第七十五回,老太太吃的“米粥”是用“玉田胭脂飯”煮的。
陳賡的《石頭記》在吳《玉田胭脂蜜兒石》的頌詞中有壹段評語:“園中雜子(字應為“之”)曾說此話。”《在花園》雜誌內容豐富,知識面很廣。它是清朝康熙年間劉廷謙寫的,編成了《四庫全書》。原分兩卷,康熙五十四年改為四卷。
第二,賈府的“玉田胭脂飯”產於南京。
1,曹福試種“玉田胭脂稻”
康熙皇帝葉璇創作的《國學經典》中有這樣的記載:康熙二十年農歷六月下旬的壹天,皇帝在西苑(今北京中南海)豐澤園的水田邊散步時,突然發現壹穗稻子,結實飽滿,成熟,莖比其他稻子都高。康熙皇帝采摘並收集它們用於種植。第二年試種,果然6月份先熟。於是擴大了種植面積,年復壹年培育出新品種。這種米色澤微紅,因生長在園中,故稱“玉田胭脂米”或“玉田米”,民間稱之為“紅米”。
康熙五十四年,葉璇將這顆稻種石交給蘇州織造徐莉(曹雪芹的叔祖),命他在蘇州播種。江寧織造曹福(曹雪芹之父)從徐莉買了壹個水桶,種在江寧(今南京)。從那以後,就向康熙的秦妥協,說:“稻種之禮萬歲,我就和我母親的舅舅分壹桶稻種。我先用六升稻種,再用壹升種壹畝,四月插秧,七月中旬收割,得兩鬥米。因為怕新稻收割晚了,種不了,所以留了四升原種,六月份就種苗了。第壹季收獲後,江寧農民看到今年收獲了兩種稻種,都喜出望外,急於種布種。”
曹寅已經去世,康熙把“玉田胭脂稻”的稻種送給徐莉播種。徐莉是曹寅的叔祖,曹福的叔祖,曹雪芹的叔祖。曹福也許是希望取信於康熙皇帝,也許是為了江寧、福澤的村民著想,又向徐莉要了壹桶玉田胭脂稻的稻種進行試種。試種成功後,我特別想向康熙皇帝說明前因後果。
2.賈母吃的“玉田胭脂飯”產自南京。
康熙五十五年,曹福將收獲的稻種分發給老百姓播種。在另壹封致康熙的奏折中,他說:“我奴去年收了二季稻種,愛民久矣。我把它們分散給農村人,叫他們播種。現在,村民們有了種植的家園,收獲的季節即將到來。畝產三石七八鬥糧。”後來有壹段奏章說:“現在二稻已成。如今,據村民反映,糧食收成從每畝兩兩鬥到兩七八鬥不等,個個熱情高漲,傳為異寶。凡有田家之地,人人聞風而求種。此後,它廣泛傳播,人民不得不收獲更多的水稻。好處很多,都是洪恩澤給的榮譽。"
閱讀曹福的奏折,我們可以知道,南京種植“玉田胭脂米”(即“紅米”)始於曹雪芹的父親曹福。曹雪芹從小生活在南京江寧織造部,自然能吃到“玉田胭脂飯”。他把“玉田胭脂飯”和“紅米粥”寫進《紅樓夢》裏,是很自然的事。
阿清朝男子吳鎮也在《守吉齋集》中記述了康熙帝發現並試種“玉田胭脂米”的過程,並寫道:40多年後,我學會了將這種米作為禦膳烹調,在外得不到。之後逐漸擴大種植,倉庫的儲存量開始增加。世宗時的河東巡撫田文景,初病愈,嘗此米,作為上等粥賜之。換句話說,康熙年間,“玉田胭脂米”的產量還很少,壹般人是吃不到的。到了雍正帝時,“玉田胭脂米”的存貨才多壹點,只是偶爾把這種米送給壹些重要的官員。
雍正帝不可能把珍貴的“玉田胭脂米”送給曹雪芹壹家。曹家吃的玉田胭脂米,應該是在南京時種植生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