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樹理同誌又高又瘦。長臉,直鼻,高額頭。眉毛細而微彎,眼睛狹長,與人相反。尤其是聽別人說話的時候,眼角經常會笑。聽到有趣的事,也會笑出聲來。有時候他自己想到壹些有趣的事情,就會傻笑。趙樹理是壹個很有幽默感的人。他的幽默是農民式的幽默,靈動、含蓄、含蓄,不是為了逗樂,也沒有尖銳傷人的刺,溫柔善良。他只是覺得生活在任何時候都是有趣的,某個人或某件事都是有趣的,所以才會笑,忍不住笑。他的幽默感隨時可見於他的作品和臉上(真希望有人寫壹篇趙樹理小說中的幽默感,我覺得這是他小說的壹大特色)。趙樹理走路更快(腿長;他全身都很長,手指也很長。他好像總是側著身子走,像在熱鬧的市場裏穿過人群,怕碰到別人,怕給別人讓路。趙樹理同誌是我見過的最樸實無華的作家,壹個善良而有魅力的作家。
舒立同誌穿著簡單的衣服,壹年四季總是穿著藍色的卡其布制服。但是他有壹套豪華的服裝,壹個水獺皮領子和壹件配有燕尾服的狐皮大衣。他身體不好,怕冷,所以冬天出門就穿這件外套。剛進城的時候買的。那時候這樣的大衣很便宜,拍賣行裏總會掛幾件。奇怪的是,他去農村體驗生活,回到上黨農村,穿著這件外套。那時候作家下鄉,總是穿得像農民,至少像村幹部。他們怎麽能穿水獺領的狐貍大衣呢?但是,家鄉的農民並沒有因為這件外套而與他疏遠。趙樹理還是他們的老趙,老的少的,還是什麽都跟他說。好像能不能接近農民,不是靠衣服。但恐怕只有趙樹理同誌敢穿狐皮大衣,不怕農民見外。他甚至沒想過穿什麽衣服。
他吃得很隨便。在家人到來之前,他每天都出去打遊擊。他總是吃最小的餐館。夏公府附近有幾家小飯館(他在夏公府市文聯住過幾年),舒立同誌是常客。這家小餐館只有幾樣菜。最貴的菜是壹小碗壇子肉,最便宜的菜是炒菠菜炒面,上面蓋壹層薄薄的雞蛋。舒立同誌常吃的菜都是炒的,上面蓋著菜。他工作到很晚,每天十點出去吃晚飯。在與夏宮平行的壹條巷子裏有壹個賣夜宵的小攤。舒立同誌在板凳上坐下,要了壹碗餛飩,兩個豬頭燒餅,喝了兩杯酒,自得其樂。
喝完酒,我馬上回宿舍,坐在接待室,用兩個手指當鼓和箭,在三屜桌上打鼓。他打上黨梆子的鼓。上黨梆子的鑼經和京劇的鑼經不壹樣,很特別。如果壹個外人來了,看到壹個長臉中年人,在那裏打鼓,他絕不會想到,這就是作家趙樹理。
趙樹理是壹個多才多藝的農村天才。王春同誌在壹篇文章中提到,舒立同誌曾在壹集裏唱過壹個人演的戲:鑼進門,手腳當人物,卻唱錯了。這是可信的。我曾在文聯的壹次內部晚會上,親眼看到舒立同誌表演了壹出惡霸。遇到過、孫並開始霸淩的同誌,對他入黨並開始霸淩就不那麽欣賞了,但他還是壹絲不茍地念誦《龔經》並進行壹次霸淩之旅,這不是壹招兩式的事。他雖然逢場作戲,但和寫小說、編刊物壹樣認真。
趙樹理同誌酒量很大,劍術也不錯。他的劃水是絕活:雙手同時使用,壹只右手,壹只左手。那幾年老舍先生壹年請兩次客,請市文聯的同誌喝酒。壹次是秋天,菊花盛開的時候,賞菊(老舍先生的菊花養得很好,有個哥哥擅長藝術菊花,堪稱花藝絕招);壹次是臘月二十三,是老舍先生的生日。酒菜豐富,有北京特色。老舍先生酗酒(後來因為高血壓戒了酒),劍術很好。老舍先生打卡過關,很少輸。畫拳頭是壹件很棘手的事情。妳得揣摩對手的拳路,判斷他會出什麽拳。年輕人跟他沒法比,往往是第壹個相處,把那個年輕人幹掉。他對趙樹理毫無辦法。舒立同誌大概沒見過這種拳,也不習慣,經常輸。
趙樹理同誌說話很隨便。當時很多人形容中國農村太美了,特別是文藝作品被粉飾,他有很多怨言。他經常回他的家鄉。當他回來時,他總是報告他在農村所看到的情況。他認為農村還是很窮,生活很艱難。他開玩笑地把自己戴的壹塊表叫做五毛驢表,說這塊表的錢在農村可以買五頭毛驢。那時候,誰能買五頭驢,誰就是大財主。他的話不恰當,後來被批評了,所以他的話會更謹慎。
趙樹理同誌抽煙很多。根據王春同誌的文章,我在農村的時候,覺得抽個煙壺還不夠。我把壹個山藥蛋掏空,插上壹個小竹筒,在壹個雞蛋裏裝上香煙,抽了幾口,算是日本的了。進城後,他抽煙,但總是抽得最兇。我不記得他抽的是什麽牌子的煙了,只記得是棕黃色的,煙特別辣。他把這個牌子的煙介紹給大家,說是物美價廉。
趙樹理同誌擔任《談說唱唱》副主編,不是用名字。他親自閱讀和修改每壹期的手稿。往往在出版日期臨近,沒有可用的手稿時,他就把經過壹審、二審的手稿拿進屋裏,壹篇壹篇地讀,幾乎是隨手扔在壹邊,弄得屋子裏亂七八糟。突然發現壹個好稿,我欣喜若狂,也就是交給編輯部發了。他稱這種編輯方法為拯救法。有時候真的沒有好稿子,有壹個編委會自己寫壹篇。有壹次沒有像樣的稿子,大概康卓同誌說,老趙,妳自己寫壹篇吧!老趙便閉門煮了起來。“註冊”(即“羅漢錢”)就這麽匆匆忙忙出來了。
趙樹理同誌的稿子幹凈利落,幾乎壹個字都沒改。他癡迷於寫作,不能容忍壹個字讀起來不舒服。曾經有人愛用妳的話。有的編輯還喜歡把作者原來用的妳改成妳。舒立同誌對此極為氣憤。兩個人互相交談時,不需要指明對方是不是女性。世界語言中的第二人稱代詞很少是中性的。妳讀的是牛奶,不是妳。李樹同誌曾在手稿的第壹頁邊上寫了幾個字:編輯、排版、校對。同誌們註意:文中所有的‘妳’字都不要改成‘妳’,否則要承擔法律責任。舒立同誌的書法很好,他通常用紅紙和紅筆寫字。字體稍微長壹點,就這樣,可以看出是歐體字和柳體字的底子。他通常不用刷子。我只看過他的壹筆,很瀟灑,有技巧。在勞動人民文化宮看到的。勞動人民文化宮剛剛成立,負責宮務的同誌請了十幾個作家用宣紙毛筆題字,鑲嵌在鏡框裏,掛在會議室裏。我也請舒立同誌寫了壹篇。李樹同誌用李佑才風格寫了六首膾炙人口的詩:
古代誰最老,
皇帝的祖先。
今天誰是大人物,
打工兄弟。
或者這個廟,勞動人民文化宮,本來是祠堂。,
新主人!
1990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