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筍苦味的來源復雜,不僅與品種本身的基因有關,還隨土壤環境、氣候溫度、日照強度、采後處理方法的變化而變化,其中日照強度和時間對竹筍的苦味有直接影響。
春筍,顧名思義,生長在春天。品種很多,大的近十幾斤重,小的只有小拇指那麽粗。春竹筍是竹子的芽胚,每壹根春竹筍長大後都是壹根健壯的竹子,所以稱為竹胚、竹芽、竹筍。
這裏不得不說壹下冬筍。很多人誤以為冬筍長大了也是竹子。其實冬筍只是竹鞭節上的膨大。如果不把它們挖出來,它們只會死在地下,不會長成竹子。
雖然竹筍很好吃,但新鮮的竹筍有壹個美中不足的地方,常常有苦味。先搞清楚是什麽物質導致了竹筍的苦味。
-造成竹筍苦味的物質
引起竹筍苦味的主要物質是單寧和氨基酸,其次是草酸。這三種物質在竹筍中的存在不是壹成不變的,因竹筍生長環境的變化而存在很大差異,且這三種物質在不同品種、不同部位的含量分布也不同。
鞣酸
單寧是多種酚類衍生物的混合物,天然存在於竹筍中。單寧含量是影響竹筍澀味的重要指標之壹。我們都知道葡萄酒中經常提到單寧。在葡萄酒領域,單寧是壹個矛盾的整體。優質的葡萄酒離不開厚重的單寧,單寧也會給葡萄酒帶來苦味。核桃也是壹種單寧含量很高的堅果,所以我們吃的時候會感覺到明顯的澀味。
單寧大多分布在竹筍的薄壁細胞中,少量分布在纖維細胞中。不同品種的竹筍單寧含量差異很大。實驗數據表明,竹筍單寧含量較高,平均為0.37%。小葉竹筍的單寧含量往往只有竹筍的壹半,冬筍的單寧含量低於竹筍,平均為0.15%。這也是我們通常認為春筍比冬筍苦的原因之壹。
氨基酸
竹筍含有豐富的氨基酸,總含量為10.23g/kg。* *共有18種,其中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有8種,分別是纈氨酸、賴氨酸、蘇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蛋氨酸、異亮氨酸、色氨酸。這八種氨基酸有的是苦味氨基酸,有的是甜味氨基酸,不同的氨基酸帶來不同的味道。
氨基酸也會因竹筍的品種和生長環境不同而有很大差異。以麻竹、毛竹、毛竹三種竹筍為例,這三種竹筍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普遍較高,占氨基酸總量的29.02-35.95%,而毛竹中的氨基酸在這三種竹筍中相對較低。此外,土壤、溫度、光照等因素對竹筍的苦味氨基酸含量影響很大。
草酸
草酸雖然對竹筍的苦味有壹定影響,但不是最大的來源。網上很多關於竹筍苦味的文章都將其苦味全部歸結於草酸,有失偏頗。竹筍中的有機酸主要是草酸,鮮竹筍中草酸的含量為每公斤15.7毫克到46.2毫克不等。在蔬菜中,菠菜是最典型的。菠菜葉片中草酸的含量約為82.1mg/kg,遠高於竹筍中的含量。但是我們平時吃菠菜的時候,從來沒有感覺到明顯的苦味,所以竹筍中的草酸只是起到了輔助苦味的作用。
-去除竹筍苦味的方法
(1)熱燙
熱燙竹筍去除苦味是最常見的處理方法。隨著高溫煮沸,單寧、苦味氨基酸、草酸分解揮發。具體操作:將竹筍剝去外殼,切去竹筍的老硬部分,將大竹筍切片(小竹筍不用切),放入加少量鹽的開水中,撈出瀝幹水分後再煮。熱燙時間不能超過10分鐘,否則竹筍或筍條會失去原有的鮮美脆性。
這種方法的優點和缺點:
優點:效果明顯,苦味降低80%以上。缺點:去除苦味氨基酸的同時,甜味氨基酸等營養成分也同時流失。
②浸泡
浸泡還能分解揮發單寧、苦味氨基酸等使竹筍發苦的物質。浸泡方法很簡單。具體操作是:將竹筍剝去外殼,洗凈,切去竹筍的老硬部分,然後垂直切成兩半,放入鍋中。淘米水燒開,直接倒入鍋中,蓋上鍋蓋浸泡1 ~ 2天。浸泡時間越長,味道越不苦,最好不要超過2天,尤其是高溫天氣,容易變酸變軟。
優點:操作方便,香味獨特。缺點:耗時長,受溫度限制。
③烹飪
高溫煮和水煮壹樣是為了去除苦味和澀味,這裏就不解釋了。煮法更適合小竹筍,還能保持小竹筍的脆性。具體操作:將小竹筍剝去外殼,洗凈,切去堅硬的基部,切成小竹筍,加入植物油、醬油、剁椒、豆豉、鹽,攪拌均勻,放入電壓力鍋內,然後取下烹飪按鈕,放下閥門。
優點:苦味消失,成品壹次完成,簡單方便,脆性依然良好,最大限度保留了竹筍的原有風味和營養成分。缺點:只適合小竹筍,竹筍品種有限。另外,對於重口味的,味道太淡了。
④最佳新鮮度
春筍壹挖出來味道會更鮮美。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不僅會變老,還會增加單寧、苦味氨基酸等物質,苦味也會增加。
-鮮為人知的竹筍秘密
光照強度對竹筍苦味的影響
陽光照射的時間和強度直接影響竹筍的苦味。在竹筍的生長過程中,陽光照射時間越長,照射強度越大,鞣質、苦味氨基酸和草酸的含量越高,竹筍的苦味就越重,所以向陽的竹筍比向陽的苦。在相同光強下,苦味氨基酸從莖尖到受損基部逐漸減少,隨著光強的降低,甜味氨基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為了提高竹筍的品質,降低其苦味,有經驗的農民會用土覆蓋或拉遮陽網,裝袋,人為制造黑暗環境,降低竹筍的苦味。?
這就是冬筍比春筍甜的原因,因為冬筍沒有光。
不同的竹筍有不同的苦澀味。
竹筍不同節位苦味物質含量差異較大。竹筍的苦味主要集中在筍尖,越往下苦味越淡。竹筍的底部很少或沒有苦味。以綠竹筍為例,筍尖中的苦味氨基酸含量是筍基的2.6倍,筍尖中的氰化物是筍基的36.38倍。可以看出,竹筍的尖端是最苦的,其次是中間,竹筍的基部埋在地下幾乎是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