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勤梳有道理。
中醫認為,經絡(運行氣血,連接臟腑與體表和身體各部分的通道,是人體功能的調節系統)分布在人體各處,人體內外臟腑器官的相互關系,以及氣血的調和,都依賴於這些經絡進行傳導。人的氣血需要通過經絡到達全身,發揮其應有的生理作用:滋養組織器官,抵禦外邪入侵,保衛身體正常的生理功能。而人的頭部是“所有陽的地方都會與所有的脈相連”的地方。《黃帝內經》說:“頭為智宅”,不僅穴位豐富(多達數十個),而且是人體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交匯的重要部位,“五臟之精皆註於頭上”。人頭上有百會、四神聰、上星,太陽穴上有太陽、山谷,枕上有風池、啞門、玉枕、颶風,額頭上有唐寅等幾十個穴位。用梳子梳頭,梳齒在頭皮上來回刮擦,可反復摩擦刺激頭部多個穴位和經絡,有效疏通氣血,滋養強發,健腦強耳,祛風明目,防治頭痛。早在隋代,名醫晁就明確指出,梳頭有疏通血管、祛風除濕、使頭發不白的作用。《針灸A-B經》、《靈樞發熱》、《蘇文》、《氣穴論》等古代重要醫學文獻也說,長期按摩或刺激百會、風池、玉枕、啞門,可治中風、耳鳴、夢遊、頭痛、頭暈、腰酸、神經衰弱、耳聾、性衰退等疑難雜癥。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頭部是人體的最高指揮,是五官和中樞神經系統的所在地。經常梳頭可以加強對頭皮的適度摩擦和刺激,局部產生生物電感應,可以改善頭部的血液循環和顱內供氧,促進組織和細胞的新陳代謝,不僅使頭發得到滋養,柔軟有光澤,不易脫落,還可以增強記憶力,提高聽力和視力,緩解頭痛,預防感冒。同時,梳頭可以提高頭部的神經興奮性,促進血管擴張,加速淋巴回流,有助於降低血壓,尤其對預防中風有很好的作用。俗話說“梳頭十分鐘防中風”就是這個道理。梳頭是壹種主動的按摩活動,還可以增加腦細胞的營養供給,強健大腦,提神醒腦,緩解疲勞,防止大腦老化,延緩大腦衰老,對促進健康長壽大有裨益。睡前適當梳理頭皮至微熱,可放松神經,改善現代人因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而導致的睡眠不佳,有助於提高睡眠質量。甚至有學者認為,女性比男性長壽的壹個重要原因是經常梳頭。可見“頭發要常梳”這句老話是很有道理的。
2、經常梳頭強身祛病
三國魏末玄學家嵇康在《論養生》中說:“春日三月,每朝梳頭壹二百次。”那就是告訴人們,在春天的三個月裏,每天早上起床要養成梳頭的習慣,有利於健身和健康。為什麽要強調春天梳頭?這是因為春季是自然界陽氣發升的季節,人體陽氣也順應自然,具有向上向外升的特點,表現為毛孔逐漸張開,循環系統功能加強,機體新陳代謝旺盛,組織骨骼快速生長。因此,在春季保健中,人們必須順應天氣和人體生理,舒展四肢,調和氣血,疏通經絡,以增強身體對外界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春季梳頭符合春季養生強身的要求。可以升陽、化滯、疏通氣血,當然也可以強身健體。
此外,梳頭對壹些慢性神經或精神疾病也有很好的療效。如果患有偏頭痛,用梳子反復梳理頭發,輕輕拍打頭皮3~5分鐘,癥狀即可緩解;如果患有神經衰弱或失眠,以及思考過多引起神經性頭痛的人,每天早、中、晚各梳壹次頭,每次梳3~5分鐘,再用梳子刮幾次頭皮,使其感到酸痛,即可減輕或消除癥狀。梳頭還能治三叉神經痛:每天早上起床後、睡覺前,從前額向後頸部梳,開始時每分鐘梳25次左右。5分鐘後,速度會逐漸提高,但用力要均勻,不要太猛,以免傷到頭皮。每次梳理10分鐘後疼痛可逐漸減輕。如果把梳頭和氣功結合起來,健身效果會更好。方法是:早上、中午、晚上到室外空氣新鮮的地方,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膝微曲,頭挺直,眼睛直視,舌頭上腭,全身放松,用手掌輕壓額頭,通過口鼻向下摩擦至下巴,再轉向後頸,頭向上刷,回到額頭。* *做36次。然後用梳子從前發際線穿過頭頂到後頸,再從後頸穿過頭頂到前發際線,輕輕地反復梳理頭發皮膚;然後從左耳和右耳的上部穿過頭頂向相反的方向梳(也就是右耳和左耳);最後,將頭發從太陽穴(兩次梳理可同時進行)通過耳朵上部向後頸部梳理,各做36次。
總之,勤於梳頭(尤其是在春天)確實對妳的身心健康有很多好處,但很多人通常會苦於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做這件事。其實每天以下兩個小時都可以梳頭:1。經過壹天的辛苦工作,尤其是每晚臨睡前,梳理頭發5~10分鐘(頭部表面最好有微熱),不僅能放松神經,消除疲勞,還能安然入睡,使大腦得到充分休息;2.早上起床後,花5~10分鐘梳頭,不僅能提神,還能以輕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生活、工作、學習中。
3.技巧
(1)最好的梳子是什麽?
市場上有很多種梳子。什麽梳子最有利於健康?根據梳子的材質,常見的梳子可分為角梳、檀木梳、紅木梳、塑料梳、鋼梳。專家推薦角梳和紅木梳,方便實用,沒有靜電。尤其是牛角梳,通常采用天然牛角制成,是壹種理想的護發梳子。平時喜歡清香、造型美觀的人可以考慮選擇烏木梳。壹般來說,不建議使用塑料梳子和鋼梳子,因為梳頭時容易產生靜電,會損傷頭發。同時,牙齒不能太密(刺激效果差),也不能太尖,以防梳頭時誤傷頭皮。
(2)如何清潔梳子
還需要註意的是,日常使用的梳子要經常清洗,保持幹凈衛生。否則,汙垢在梳子上停留時間長了,就容易滋生細菌,甚至成為壹些頭皮疾病的傳染源。洗梳子的方法很簡單:先用肥皂水浸泡十分鐘,然後用舊牙刷刷洗牙齒;洗幹凈後用流動的自來水沖洗,然後放在筒管或杯子裏,最好放在通風處及時晾幹。如果發現梳齒不直,就要換了。
以上介紹了健康梳頭的方法。每天適當梳頭對身體有好處,但長時間使用後壹定要註意清潔梳子,否則容易滋生細菌,感染頭皮。
4、梳頭的誤區
誤區壹:快梳頭。
為了趕時間,我做了幾件事,但我不知道如果梳頭的速度太快,特別是用密齒梳的時候,梳齒裏的頭發會被拉壞,時間長了可能會導致斷發。
誤區二:梳到底
這是人們最常犯的錯誤。從發根處拿起梳子從上往下梳,不僅容易導致頭發打結,還會扯下壹些“無辜”的頭發。正確的梳頭方法是先夾住壹根頭發,梳亂的兩端,再從頭發中間往兩端梳,最後從發根往兩端慢慢梳。
誤區3:向後梳
有些人把頭發向後剃,讓頭發看起來蓬松。然而,頭發角質層向下生長,呈瓷磚狀排列。向後梳會傷頭發角質層。
誤解4:不要清潔梳子。
很多頭皮疾病都是通過梳子傳播的。油脂、灰塵等汙垢長時間殘留在梳子上,會滋生病菌,通過與頭皮接觸感染人體。所以梳子要經常清洗。可以用肥皂水浸泡10分鐘,然後用舊牙刷壹根壹根的刷牙齒,再用清水沖洗幹凈。
誤區五:我覺得短發不需要梳理。
其實不管長發短發,梳頭都很重要。如果長時間不梳頭,頭皮和毛囊會缺乏良性刺激,很可能會變得不健康,最終導致脫發。
誤區六:不梳頭發不梳皮膚。
很多人經常把頭發刷得像蜻蜓壹樣,刷在頭發表面,不利於梳理掉頭發上的汙垢,刺激頭皮的血液循環。正確的梳理頭發,要把頭發分成頭頂、額頭、兩側等幾個區域,然後由外向內輕輕梳理,觸碰頭皮。這樣有助於將頭皮分泌的油脂轉移到頭發表面,形成天然的保濕層,防止頭發幹燥、分叉。在頭皮上輕輕劃過,能刺激頭皮神經末梢,有放松、緩解疲勞、促進睡眠的作用。
誤區7:用塑料梳子。
塑料梳子摩擦頭發,容易產生靜電,傷害頭發。最好使用天然刷毛制成的梳子,上面的油脂會通過梳理動作轉移到頭發上,滋潤頭發。此外,牛角梳、紅木梳等天然材質的梳子也是不錯的選擇。
誤區8:頭發沒幹就梳。
洗完頭發後,還沒完全幹就梳,會傷到還沒閉合的角質層。建議洗頭前先梳頭,然後用吹風機吹幹或者讓頭發在陰涼處自然晾幹後再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