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愛中秋節作文範文400字
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們中國傳統的中秋節,十五的夜晚人們仰望朗朗明月,想念親人,所以中秋節還有壹個名字叫“團圓節”人們除了賞月,還要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石榴、草莓、葡萄、桔子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不能少。
今年我媽媽買了十幾箱月餅和十幾箱花生牛奶,這種月餅叫喜團圓月餅。我們家兩箱喜團圓月餅,不拿花生牛奶,這剩下的就全發給工人。我和媽媽、哥哥、姐姐、明香阿姨還有王顏去仙水洋。我媽媽開車,到了度尾她就停下車,去飯店吃午飯,吃完午我們又出發,後面突然壹位叔叔和壹位老奶奶他們的車到我們的車後面,媽媽生氣地說:“妳怎沒看路,還直接撞到我們的車”。媽媽打開車門,看了壹下後面,覺得沒事就開車去仙水洋,我們到了仙水洋,我覺得真是山路十八彎呀!我們先去買襪子,哥哥說:他不要買襪子。我們說去了那裏,我覺得漂亮,我們就先脫掉鞋子,再穿上襪子,最後下水。那仙水洋壹點也不深,我和哥哥在打水仗,姐姐和王顏也在打水仗……到了中岸,我發現很多只小魚,我就叫王顏壹起捉魚,我們壹只小魚也沒有捉到,那邊叔叔說:“誰要魚來這個袋子裏捉”。我和王顏急忙跑過去捉,我捉到了很多只魚,王顏才捉到5只小魚,這些叔叔又說:誰要魚來這個袋子裏捉魚,我和王顏又急忙跑過去捉魚,我壹手就住了3只小魚,壹只比較大的魚,叔叔誇我很歷害,我又捉到很多小魚,王顏捉到了10只小魚,兩只比較大的魚,我們捉來捉去,我們倆個人的小魚加起來壹***有壹百多只小魚……
我們就把魚放在媽媽的身旁,哥哥說:“小心點,不要把它們給害死,知道嗎?”我和王顏就開始打水仗,打水仗害我和短裙濕透了,我和王顏就不打水仗了,又跑媽媽的身旁,哥哥說:“把這些小魚都放了,因為這些小魚也有它的生命”。我和王顏就把這些魚都放了,我們就回奶奶家。
到了奶奶家,我看見爸爸,我就問爸爸:“妳怎麽在這裏呢?妳幾時回來的呢?”爸爸說:“我中午回來的”我就跟爸爸說:哦,我先去外面玩……晚上十二點,我看見月亮又大又圓像壹輪玉盤嵌在藍色的天幕中,突然我好像看見壹只玉兔浮在月亮中。
2.我愛中秋節作文範文400字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獲的積蓄,又是收獲的開端。說她是積蓄,是由於夏收才過不多時候。說她是開端,是因為秋天邁著她碩果累累的腳步迎面而來,融著人內心即將收獲的欣喜。我想惟有經歷過鄉村生活體驗的人,才會有這種情感、心境和內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圓圓的月光之下,
圓圓的月餅,蘋果熟了,鴨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們品嘗著節日的美食,談論收獲的話題。壹邊賞月,壹邊思念身處異鄉的親人。實所謂:“每逢佳節備思親”。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媽媽每年都要親手給我們做月餅吃。媽媽做的月餅外觀象大餅,很厚實,新鮮的面,新鮮的餡。不管是蒸出來的,還是烙出來的,上面都有用農家的大碗所刻畫出來的月的圖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
餡,也很特別,主料是紅塘,裏面放些芝麻、清紅絲,果仁、葡萄幹什麽的。新做出的月餅,蒸的,柔軟可口,適合老年人;烙的,外焦裏嫩,年輕人情有獨鐘。妳看,新端上來的月餅,熱氣騰騰,壹股清香味道兒撲面而來,真令人垂涎欲滴!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因為從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水平變遷。
妳看,農家餐桌上,除家禽肉類,傳統的蔬菜等食品外,越來越多的餐桌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肉類、蔬菜、海鮮。
“無酒不成筵席”,喜慶的日子,中國人總要飲壹點酒。過去,多是二鍋頭等高度白酒,現在人頭馬、茅臺等國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這些都預示著祖國經濟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紅火。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藍圖上的規劃和設想,而是逐漸成為千家萬戶實實在在的生活寫真。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給我帶來新的感受,新的體驗,新的收獲。我願意在這種意境中感受親人的關愛,品味生活的哲理,體會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
3.我愛中秋節作文範文400字
中秋節起源於元代末年,江蘇泰州的反元起義領袖張士誠(或說是朱元璋的謀士劉伯溫)利用中秋民眾互贈圓餅之際,在餅中夾帶“八月十五夜殺韃子”的字條,大家見了餅中字條,壹傳十十傳百,如約於這天夜裏壹起手刃無惡不作的“韃子”(元兵),過後家家吃餅慶祝起義勝利,並正式稱中秋節的圓餅為月餅。在後來很長歷史時期,甚至在上世紀末,許多月餅上還貼有壹方小紙片!只可惜,近年所產月餅已不見小紙片蹤影,月餅所含代代相傳的“文化密碼”蕩然無存。另有壹說為,明洪武初年,大將徐達攻下元朝殘余勢力盤踞的元大都北京,捷報傳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傳諭中秋節普天同慶,並將當初反元大起義時傳遞信息的月餅賞賜臣民。月餅從此成為中秋節“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
吃月餅有很大的意義,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壹大象征,慢慢的,月餅也就成為了節日的必備禮品。
“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舊時北京東四牌樓壹帶,常有兔兒爺攤子,專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兒爺。此外,南紙店,香燭也有出售的。這兔兒爺,經過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已經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後來有人仿照戲曲人物,把兔兒爺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騎著獅、象等猛獸,有的騎著孔雀,仙鶴等飛禽。特別是兔兒爺騎虎,雖屬怪事,但卻是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還有壹種肘關節和下頷能活動的兔兒爺,俗稱“刮打刮打嘴”,更討人喜歡。它雖為拜月的供品,但實在是孩子們的絕妙玩具。
4.我愛中秋節作文範文400字
中秋節,是合家歡樂、團圓的日子,本是滿懷暢飲的時刻,可為何心中卻有種孤獨的愁緒浮上心頭。匆匆過了十八年,在記憶中從小到大都是壹個人,因此童年比別人少了幾許關心與呵護,比別人多了些孤立與堅強。每壹個節日都是由自己度過,從未享受過生活節日的氣氛,家的溫馨,所有的歡樂都走向寂靜。父母壹生忙碌,長年累月在外,漸漸的習慣了這壹切,總之黑漆壹團活著,夜闌人靜,回頭壹想,哪能夠不為自己悲哀,哪能夠不癡癡地笑,笑裏感到無限的生的悲哀。
每逢中秋節時,心裏總有說不出的苦痛纏著,可想到父母與自己相隔兩地,看到這深深壹層的隔膜,我除了傻笑,還有什麽別的辦法嗎?笑之余又似乎隱約有淚的味道,實在正是因為後面有看不見的淚,說不清的孤獨。中秋的夜晚,別人的幸福與歡樂,我不羨慕也無羨慕的必要,與其羨慕不如找些理由來填充心裏的孤獨,為自己找壹絲的安慰。我無法說清我內心裏的這壹切是如何發生的,不過說清也許只是多余的,存在就是合理,已經發生了就只能面對,無法拒絕也抗拒不了........
中秋時的月亮好圓,凝視著天空,我似乎可以感受到別人幸福的聚在壹起享受這節日的氣氛,而我卻只能把它當作休假日壹樣百無聊賴的打發。靜謐的夜,望著皎潔的月光,星星似乎在向我眨眼,像是在諷刺我的孤獨,頓時有種想哭的沖動。
皎潔的月光用白紗裝飾了大地的美麗,道路旁的燈光普照著大地,燈光與月光渾為壹體,顯得格外的美麗。心中同時充滿了孤獨的惆悵和感受中秋月圓的歡悅,這兩種情緒混雜在壹起,使我的心就像壹清壹濁兩水交匯的河流,兩水都洶湧著,努力撫平,使它們融合壹地,並且進而相互在對方中消失,以使自己的內心恢復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