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關於元旦的起源

關於元旦的起源

元旦,即公歷上的1,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俗稱“過年”。“元”和“旦”合起來表示新年的第壹個早晨。

元旦的名稱始於古代的計時和農業生產。殷商時期,為了把握時間、節日和方便農事,當時的“天文學家”懂得利用月亮的活動來測算時間,將滿月定為壹個月,初壹為朔,十五為太陽。月亮圓缺十二次,也就是十二個月,就是壹年。

關於元旦的由來,只有三種說法,但元旦習俗卻不少。讓我們壹起來看看:

第壹,?元旦的由來是什麽?

?元旦起源之壹:顓頊是否設定元旦?

中國的元旦據說始於三皇五帝之壹的顓頊,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中國的“過年”壹詞來源於古代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壹的顓頊(zhuān xū)。他規定農歷正月為“元”,初壹為“旦”。漢初的歷法基本沿襲了秦以來的顓頊歷。《顓頊歷》完成於秦獻公十九年(前366年)。

“元旦”壹詞最早出現在《晉書》中:“轉帝以正月為元,其實是元旦的春天”。南北朝時蕭子雲的《南朝結雅》詩也記載了“四季元旦,早春長命”。孟西月(1月)是夏朝夏歷的第壹個月,商朝陰歷的第十二個月(12月)和周歷的冬季月(11月)。秦始皇統壹中國後,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壹為元旦。

?元旦起源之二:堯舜傳皇位?

傳說在四千多年前的上古堯舜盛世時期,堯帝在位時,勤政為民,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深受百姓愛戴。但由於兒子無能,他沒有把“皇帝”的寶座傳給兒子,而是傳給了德才兼備的舜。堯對舜說:“妳將來壹定要傳皇位,我死了妳就放心了。”後來,舜把皇位傳給了禹,禹在治理洪水方面立下了汗馬功勞。禹還熱愛人民,像舜壹樣為人民做了許多好事,深受人民愛戴。後來,堯死後,人們把祭祀天地和始皇帝堯的日子作為壹年的開始,把正月初壹叫做“元旦”或“鄭源”,這就是古代的元旦。

中國古代的元旦不是現在的公歷——公歷65438+1。從殷的臘月初壹到漢的正月初壹,有過多次反復的變化。民國時期,1912、1年初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時,是“時農”,“方便統計”。農歷正月初壹定為春節,陽歷初壹改為1為“大年初壹”,但仍稱為“大年初壹”。

?元旦的第三個起源:來自古埃及理論?

“元旦”最早來自西方。公元前5萬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經從遊牧轉為農耕,定居在尼羅河兩岸,他們的農業收成與尼羅河是否發生洪水密切相關。古埃及人從長期的觀察中發現尼羅河泛濫的時間是有規律的,所以他們每次都在竹竿上記錄這個時間,由此得知兩次洪水之間的時間大約是365天,也就是壹年。同時,古埃及人還發現,今天尼羅河漲潮來到開羅附近時,恰好太陽和天狼星同時從地平線升起。因此,古埃及人把這壹天定為壹年的開始。這就是元旦最早的由來。

元旦是慶祝元旦的開始。慶祝元旦是世界上所有國家和地區的普遍習俗。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以1公歷作為元旦。由於不同國家的經度位置不同,時間不同,“大年初壹”的日期也不同。

第二,?元旦的習俗?

?元旦習俗之壹:湯餅?

過年吃湯糕,湯糕就是面湯。南方大米,北方。北方的朋友有在春節和節假日吃面食的習慣。“隆冬天氣冷,淩晨開會,湯餅最好吃。”在這樣冷的天氣裏,人們凍得直打哆嗦。不如來壹碗熱湯餅暖暖胃。

有壹個關於吃湯餅的故事。據說三國時著名的作家言和是壹個有名的美男子。他天生皮膚極其白皙。魏明帝壹直懷疑言和臉上抹了白粉,就想了元旦請言和吃湯餅的辦法,試探言和有沒有化妝。言和吃著湯餅,大汗淋漓,不停地用毛巾擦汗,但臉色依然蒼白。魏明帝笑了,這才相信言和沒有抹粉,但皮膚天生白皙。

北宋《歲時雜記》說:“大年初壹,京城人多吃湯餅,所謂歲時,或諸如此類。”(《歲時廣記》卷五)湯餅是前代的長語錄。長鉛指的是拉長的東西,湯餅指的是像繩子壹樣細長的餅。這兩個名字都是關於細長形狀的食物。從上面可以看出,宋代在元旦吃湯餅和其他食物是很流行的。

?元旦習俗之二:吃年糕?

每年過年吃年糕是壹種美好的願望。元旦吃年糕盛行於明清時期,尤其是南方。年糕可以煎、烤、炸,也可以蒸,即食。

在元旦期間,中國許多地區都講究吃年糕。年糕又稱“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人們的工作生活逐年改善。前人有詩說:“年糕稍有深意,白如銀,黃如金。我希望等我老了,我會有利可圖,我真誠地希望我的財富到來。”還有壹種說法,過年不喝年糕湯,今年就長不大。年糕歷史悠久,漢代的年糕有年糕、餅、餌、糕之稱。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伍子胥為父報仇,攻破楚國都城。他被授予封地,建立了城墻,並開始建造城墻。據說,如果人們遭受饑荒,他們可以在城門下挖幾英尺來尋找食物。後來人們遭受戰亂饑荒,就想起了伍子胥的話。當他們挖地時,發現地基是用糯米做成的磚塊和石頭。人們把糯米做成壹種食物來度過難關。那天正好是大年初壹,久而久之就流行在大年初壹吃年糕。

元旦吃年糕在明清時期很流行,尤其是在南方。年糕有紅、黃、白三種顏色,象征金銀。大年初壹吃年糕,有很美好的意義。浙江有些地區還會吃年糕,諧音“高”,代表步步高升,財源廣進。

?元旦習俗之三:吃五辣?

繼魏晉之後,大年初壹有吃五香的習俗。意在嘗試新事物。它存在於晉代,當時被稱為“五潘新”。廣義的五香是指用蔬菜(蔥、蒜、辣椒、姜、芥末)做成的五種辣菜。服用五香可以殺菌驅寒。

作為元代的食品,最早見於吳、晉間的周朝地方風俗的記載。據說元代早晨吃五香菜“有助於使五臟氣”(《玉燭集》卷壹引)。五香菜是五種辣菜,《荊楚歲時紀事》隋註說蒜、蒜、韭菜、雲臺、香菜。比如當地習俗中提到的可以移動五臟,祈求健康。《荊楚歲時紀事》引用莊子的話說:“飲如蔥春,助五藏。”

對於皇帝來說,每天吃的食物數量和種類自然是無法形容的,尤其是壹些只知道享樂的皇帝。比如今天的主角楊迪·楊光皇帝,每到元旦,楊迪皇帝的餐桌上就集中了全國各地的美食,比如沿海地區的海鮮,山區的野味。然而,在這些美食中,楊迪·楊光皇帝最喜歡的是“五香板”。元旦前,廚師們會提前準備五道辣菜。那時,他們只需要說“上菜”,他們就會知道楊迪皇帝會吃五道辣菜。楊迪皇帝直到春節甚至元宵節後才會停止進食,可見楊迪皇帝是多麽喜愛五香菜肴,而元代吃五香菜肴的傳統由來已久。

畢竟,元旦不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雖然沿襲了壹些傳統的慶祝方式,如放鞭炮、殺三生、拜鬼神、祭祖等,但在人們心中並沒有看到它會占據多麽重要的地位。到了現代,過年的習俗就更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