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商家為了迎合大眾,會在招牌上特別註明:不含味精。
那麽問題來了,味精真的對人體有害嗎?妳確定做菜不放味精?
味精
其實味精對人體無害,很多天然食物都含有味精,比如海鮮、火腿等。
味精最初的來源是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池田苗劇教授的妻子,在上個世紀為他煮了壹鍋海帶湯。因為煮海帶時間太長,上面有白色結晶。
池田苗劇品嘗了這些白色晶體後,發現這種味道與人們經常品嘗的味道相似;酸甜不壹樣,所以他把這種味道命名為:鮮味。而這個白色的晶體就是谷氨酸鈉,也就是說這是最早的味精來源。
谷氨酸鈉在食物中很常見。我們可以在腌制火腿或烹飪海鮮時得到它。所以海鮮即使沒有味精也會有很濃的味道。
換句話說,我們接觸味精已經有幾千年了,我們吃了幾千年也沒有證據證明味精對人體有害,更不用說認為味精會導致人類癌癥。
其實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組權威部門的評價,味精在食品中的使用是沒有限制的,所以不用擔心其安全性,因為谷氨酸鈉進入人體後會轉化為谷氨酸,而谷氨酸是蛋白質的重要成分之壹。90%的谷氨酸可以被人體吸收,在人體內形成蛋白質。
而且目前也沒有權威信息表明味精會危害人體健康。但是用味精的時候,最好出鍋就放。這是因為味精在120攝氏度以上的溫度下會轉化為焦谷氨酸。焦谷氨酸對人體沒有傷害,但是沒有鮮味,失去了提神的作用。
關於味精的謠言
在國外,有壹個詞叫:中餐館綜合癥,是指當地人在中餐館就餐後會出現壹系列不適。其實剛開始去中餐館的時候大家並沒有覺得不舒服,直到有人在媒體上爆料說每次吃中餐後都會覺得不舒服,懷疑是中餐館使用的味精引起的。
之後,越來越多的外國人表示吃了中餐後出現類似癥狀。然而,壹個研究小組曾召集25名測試者評估他們吃中餐後的感受,大多數人表示有明顯的不適。
然後,研究小組讓這些人吃西餐,然後讓他們評價吃完後的感受。他們說沒有不舒服。
最後,研究小組找到了答案。這些中餐沒有使用味精,但西餐中使用了大量味精。可見,人們食用味精後的不適,與其說味精真的會危害人體健康,不如說是心理暗示。
味精的缺點
雖然普通人使用味精沒有什麽危害,但需要註意的是,壹歲以下的嬰兒不宜食用味精,媽媽在哺乳時也應少吃或不吃。其他年齡段的孩子都可以吃,但是量不要太高。
這是因為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過量的谷氨酸會影響嬰兒的發育。
另外,成人不宜大量使用味精,因為味精中含有大量的鈉,過量的鈉容易導致肥胖和糖尿病。但是,鹽也含有過量的鈉,也就是說,味精的用量和鹽是壹樣的,不要多吃。
另外,味精基本上對人體沒有任何影響。我國曾經做過味精的長期毒理實驗,證明除了1歲以下的嬰幼兒,正常人使用適量的味精是安全的。
其實我們不應該妖魔化味精。味精和鹽、糖、醬油壹樣,都是調味品,在適度範圍內對人體幾乎沒有影響,但如果過量食用,也會給人體帶來負擔。
摘要
雖然很多專業科普作家都介紹過吃味精不會對身體有什麽傷害,但還是有很多人對味精抱有敵意。其實我想說的是,味精只是壹種調味品。如果妳對它有敵意,妳可以不吃它。但是如果妳能花時間好好看看權威機構對味精的評價,也許妳會改變對味精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