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曾和是不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呢?還是本來只有壹個人,卻被混淆成了兩個人?或者可能只有壹個人,另壹個人只是瞎編的?如果是個人,她是曾還是?看這兩派文章的說法,似乎都振振有詞,難辨是非。歷史就是這麽撲朔迷離。
個人認為有兩個人,分別是曾和林,是兩個不同的人。
1/先看看曾薛明怎麽說的。
曾,男,1905,籍貫廣東梅縣嵩口鎮。他於1926年與胡誌明結婚,婚後兩人同居半年多。胡誌明1927年5月離開廣州後,與妻子失去聯系,無法再相聚。從此,這壹對戀人,壹個沒再婚,壹個沒再婚,過著單身生活,相戀直至終老。
1925曾在廣州壹家診所做助產士。當時,廣州正處於中國革命的高潮和中心,何香凝、鄧、蔡暢開辦了婦女運動講習班。受革命思想的影響,曾還經常去婦女運動研究所聽演講,參加活動。
胡誌明從莫斯科東方大學畢業後,經* * *工業國際派出的中國問題顧問鮑羅廷翻譯,以李銳的筆名於6月1924 165438+10月來到廣州。1925的壹天,曾去婦女運動研究所找蔡暢。下樓時,他碰巧在樓梯拐角處遇到了正要上樓的李銳。不經意的禮讓和眼神交流,李銳被這個鵝蛋臉、皮膚白皙、文靜端莊、聰慧過人的廣州姑娘深深吸引,忍不住向蔡暢詢問她的名字和相關信息。蔡暢見李銳情有獨鐘,便明知故犯地介紹了曾的情況,並與鄧壹起當了媒人(而且據說媒人是越南革命青年林德淑的中國妻子梁惠群),使這對戀人確立了戀愛關系。
當時,曾只知道李銳是鮑羅廷的翻譯,是越南革命黨黨員。舊中國封建意識很強,女性很少自由戀愛。更何況李銳是越南人,今年35歲,未婚。曾家能同意這門親事嗎?好在曾家還是比較開明進步的。為了驗證李銳的人品和才華,他的二哥曾金祥(早年留學美國,是孫中山的老朋友,精通五門外語,應孫中山的要求為他寫文章)特地邀請李銳長談。李銳的謙虛、務實、自信、熱情、遠見、敬業、豐富的經驗和精於外語給曾金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代表曾家同意了這樁涉外婚姻。
1926 10曾和李銳在廣州正式舉行婚禮,地點在廣州鬧市區財務部門前的太平酒樓,這裏也是壹年前和鄧結婚並邀請賓客的地方。鄧和蔡暢作為證婚人和媒人主持了婚禮。蘇聯顧問鮑羅廷和顧問助理張到場祝賀,婚禮熱烈隆重。這短短不到壹年的時間,婚姻生活是幸福甜蜜的。李銳曾經對他的飲食起居照顧有加,是壹個標準的賢妻良母,讓這個21歲離家出走的“遊子”在15年後再次感受到了“家”。這也是胡誌明編年史中唯壹壹個近壹年沒有文字記載的空白時間。
從6月1926到6月65438+2月,曾繼續在婦女運動學院學習了半年。她在今年年底懷孕了。李銳喜出望外,期待早日成為父親。然而,當曾的母親梁得知此事後,她非常害怕女兒有了孩子後會和丈夫壹起離開,並敦促她墮胎。父親早逝,母親晚年孤獨,偉大母親的人生難以違逆。為了盡孝,她含淚做了流產,留下了終身遺憾。
中國的革命形勢急轉直下。1927年4月,蔣介石策劃中山艦事件,徹底背叛革命,瘋狂追殺* * *制作者。那場白色的、恐怖的、血腥的大屠殺震驚了世界。嚴峻的形勢下,由於* * * *的國際指示,李銳不得不獨自隨蘇聯顧問團經武漢到上海,再經海參崴到莫斯科。此後,夫妻二人分居。由於過去認識的革命家曾相繼被捕或轉移,他再也無法與李銳取得聯系。傷心絕望的她只好來到母親身邊,在順德縣城做助產士。在此期間,李曾兩次通過書信和外地來信與曾聯系,但均未成功。
1929 12胡誌明以宋文初的筆名去香港搞革命。1931 6月被港英政府逮捕,關押在維多利亞監獄。為了打這場官司,宋找到了曾的團姐,得到了她的熱心幫助。團姐請了律師幫他打贏這場官司。從群姐那裏得知,宋文初是她的丈夫,李瑞石。我專程去香港探訪監獄,未能見到他,黯然歸來。後來群姐落魄的時候,為了感謝她幫助丈夫的俠義之心,把自己所有的錢都給了她去幫助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