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大全
別名菟絲實,兔絲子,吐絲子,絲子,豆寄生,豆須子,龍須子,蘿絲子,纏龍子,黃藤子,黃灣子,黃網子,黃蘿子,黃絲子,黃絲藤子,金黃絲子,無娘藤米米,無娘藤子,無報草子,玉女,赤網,無根藤子。
商品名菟絲子:又名小粒菟絲子、小菟絲子。為寄生性蔓草菟絲子的成熟幹燥種子。主產於山東、河北、河南、江蘇、黑龍江、內蒙古等地。
大菟絲子:又名大粒菟絲子、金燈藤子、無根藤子、無根草子、日子菟絲子、女蘿子。為寄生性蔓草大菟絲子的成熟幹燥種子。主產於雲南、貴州、陜西、四川等地。 菟絲子藥材
均以顆粒飽滿,幹燥無雜質者為佳。
處方名菟絲子,兔絲子,炒菟絲子,鹽菟絲子。
處方中寫菟絲子,免絲子指生菟絲子。為原藥材去雜質,曬幹入藥者。
炒菟絲子為凈菟絲子用文火炒黃入藥者。補腎、益精,安胎功效增強。
鹽菟絲子又名鹽水炒菟絲子。為凈菟絲子用鹽水拌勻。再用文火炒幹入藥者。引藥走下,增強補腎養肝功效。
基原本品為旋花科植物菟絲子 Cuscuta chinensis Lam. 的幹燥成熟種子。
[采制]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植株,打下種子,除去雜質,洗凈,曬幹,置幹燥通風處。
鹽菟絲子:取凈菟絲子,照鹽水炙法(附錄Ⅱ D)炒至微鼓起。本品表面棕黃色,裂開,略有香氣。加沸水浸泡後,表面有黏性,煎煮後可露出黃色至棕褐色卷旋狀的胚。
性狀本品呈類球形,直徑1~1.5mm。表面灰棕色或黃棕色,具細密突起的小點,壹端有微凹的線形種臍。質堅實,不易以指甲壓碎。氣微,味淡。
鑒稹
(1) 取本品少量,加沸水浸泡後,表面有黏性;加熱煮至種皮破裂時,可露出黃白色卷旋狀的胚,形如吐絲。
(2) 本品粉末黃褐色或深褐色。種皮表皮細胞斷面觀呈類方形或類長方形,側壁增厚;表面觀呈圓多角形,角隅處壁明顯增厚。種皮柵狀細胞成片,斷面觀2 列,具光輝帶;表面觀呈多角形皺縮。胚乳細胞呈多角形或類圓形,胞腔內含糊粉粒。子葉細胞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
性味歸經甘,溫。歸肝、腎、脾經。
功能主治滋補肝腎,固精縮尿,安胎,明目,止瀉。用於陽痿遺精,尿有余瀝,遺尿尿頻,腰膝酸軟,目昏耳鳴,腎虛胎漏,胎動不安,脾腎虛瀉;外治白癜風。
用法用量 6~12g;外用適量。
貯藏置通風幹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
菟絲子為旋花科植物菟絲子或大菟絲子的種子。主要成分含糖甙、β-胡蘿蔔素、γ-胡蘿蔔素、維生素A類物質等。菟絲子性味辛甘平,可補肝腎,益精髓,養肌強陰,堅筋骨,益氣力,肥健人。對於下元不足所致的須發早白,腰膝酸軟,齒牙動搖等各種病癥有較好的療效,是美容方廣泛使用的藥品。《本草正義》言:“菟絲為養陰通絡之上品……汗去面頗,亦柔潤肌膚之功用。” 種類和特征 菟絲子為雙子葉植物藥旋花科植物菟絲子或大菟絲子的種子。菟絲子植物特征:無根無葉寄生性壹年生草本,喜歡在陽光充足的開闊環境中生長,常寄生於蔓菁或馬鞍藤上。莖細長,絲狀,光滑,黃色。葉退化,細小卵形,薄膜質的鱗片葉。白色的小花在夏天開放。果為蒴果(帶殼的果實),扁球形。菟絲子在中藥界是大大有名的,它不僅可治各種瘡痛、腫毒,又能滋養強壯治黃疸,效用真是不勝枚舉。
菟絲子商品分為大粒菟絲子和菟絲子兩種,菟絲子為主流產品,全國普遍應用。大粒菟絲子以粒飽滿,黑褐色均勻,無雜質者為佳;菟絲子以粒飽滿,質堅實,灰棕色或黃棕色者為佳。
菟絲子:類圓形或卵圓形,兩側常凹陷,長徑約1.5毫米,短徑約1毫米。表面暗棕色或紅棕色,為粗糙。在擴大鏡下觀察;表面有細密的深色小點,壹端有淡色圓點,其中央有線性種臍。質堅硬,不易破碎,強壓之不碎而被壓扁。種皮剝去後,胚乳膜質套裝,套於胚外,胚細長卷旋狀。氣無,味微苦澀。
食療價值編輯本段回目錄
旋花科草本植物菟絲子的成熟種子。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秋季采收植株,曬幹,打下種子。生用或鹽水炒用。
[性能]味甘,性溫。能被腎固精,養肝明目,止瀉,安胎。
[參考]含黃酮類、樹脂甙、糖類。
對小鼠“陽虛”模型有治療作用;能增強非特異性抵抗力;能抑制腸運動,興奮離體子宮;能延緩大鼠半乳糖性白內障的發展;能增強心臟收縮力,降低血壓。
[用途]用於腎虛陽痿,遺精尿頻,帶下,腰痛;肝腎不足,視物昏花,視力減退;脾腎虛弱,便溏腹瀉;肝腎虛損,胎動不安。
[用法]壹日10~15g。泡茶,煎湯,浸酒,煎膏滋,煮粥,入菜肴等。
[附方]
1,小菟絲子粉:菟絲子150g,蓮子、山藥各100g,茯苓30g。***研為細末。每次約15g,溫水沖調食。
源於《奇效良方》(改丸為粉)。本方以菟絲子補養肝腎、補腎陽,蓮子、山藥補脾益腎,且均能固精;茯苓滋養益脾。用於老人肝腎不足,脾氣虛弱,體倦乏力,眩暈耳鳴,飲食減少。
2,菟絲枸杞煎蛋:菟絲子10g,枸杞5g,雞蛋1個。雞蛋敲破倒入碗中,與菟絲子、枸杞子壹並調勻,用油煎熟食。
本方以二藥補養肝腎,雞蛋養血,***奏明目之功。用於肝血虛,或肝腎不足,視物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