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山楂本品為山楂的成熟果實。var。大黃或山楂。薔薇科的。主產於河南、山東、河北等地,山東產量大,品質好。大多是栽培品。秋天果實成熟時收獲。切片並晾幹。生的還是炸的。
酸酸甜甜的,微溫。歸脾、胃、肝經。
功效消食化滯,行氣化瘀。
app應用
1.食積證。本品酸酸甜甜,微溫不熱,善於消食化積,可治療各種食積,尤其是消化油膩肉積滯的重要藥物。可用於腹脹、噯氣、吞酸、便溏腹痛。比如《簡方》單服湯劑,治食肉。如果配以蘿蔔籽、神曲,可以加強消化和積累的功能。若與木香同用,青皮可行氣消積,治因郁而腹脹疼痛,如勻氣散(證治標準)。
2.腹瀉,腹痛,疝氣痛。山楂入肝經,行氣散結止痛,炒著吃還能止瀉止痢。治腹瀉腹痛,可單用焦山楂水煎服,或用山楂炭研磨,見(醫鈔匯編)。也可與木香、檳榔同用。治疝氣痛,常與橘核、荔枝核等同用。
3.胸痛、痛經停滯。本品性溫,入肝經和血穴,能行氣活血,有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治瘀血胸痛,常與川芎、任濤、紅花同用。如果治療產後腹痛、惡露不絕或痛經、閉經,朱丹溪的經驗方就簡單用本品加糖水煎服;也可與當歸、香附、紅花同用,如通瘀湯(經月全書)。
現代單用本品制劑對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細菌性痢疾有良好療效。
用法用量:煎服,10 ~ 15g,大劑量30g。生山楂、炒山楂多用於消食散瘀,焦山楂、山楂炭多用於止瀉。
註意脾胃虛弱無停滯或胃酸分泌過多者使用。
古籍文摘
1.新修本草:“汁宜治水,洗頭,洗身瘡癢。”
2.《每日本草》:“消食積滯,行氣滯,健胃寬膈,消血散結。”
3.《本草綱目》:“飲食,消積肉,_ _,痰飲,吞酸,瘀血腫痛。”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山楂含有黃酮類、三萜皂苷類(熊果酸、齊墩果酸、山楂酸等。)、皂苷鞣質、遊離酸、脂肪酸、維生素C、無機鹽、紅色素等。
2.藥理作用:其所含的脂肪酸能促進脂肪消化,增加胃中消化酶的分泌而促進消化,對胃腸功能有壹定的調節作用。其提取物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流量,保護心肌缺血缺氧;還能強心、降血壓、抗心律失常;還能降血脂,預防動脈粥樣硬化,能降低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可能是通過提高血清中高密度膽固醇及其亞組分的濃度,增加膽固醇的排泄量。此外,山楂還能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增強免疫力、利尿、鎮靜、子宮收縮、抑菌等。
3.臨床研究:據報道,山楂或適當配伍在治療消化不良、小兒厭食、小兒腹瀉、細菌性痢疾、腹痛、產後瘀滯等疾病中取得了滿意的療效。近年來也有報道用降脂樂(每片含山楂0.5g)治療中老年人高脂血癥89例。結果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有效率分別為69.49%和80.28%,並能改善厭食、乏力、高血壓等癥狀(河南中醫,1990,4∶23)。由山楂、葛根提取物制成的心血寧片,治療冠心病心絞痛186例,有效率89.87%,具有良好的降壓降脂作用(中成藥,1994,7∶25);105例急慢性腎盂腎炎每日用生山楂90g(小兒減量),效果良好(陜新醫藥,1975,1∶35)。此外,還可治療肝炎、月經逾期、下肢軟組織損傷、頑固性呃逆、聲帶息肉、凍瘡等。
4.不良反應:多吃山楂可引起胃酸過多,有因吃山楂過多引起胃石和小腸梗阻的報道。市售山楂片雖然對兒童有促進食欲和消化的作用,但含糖量較多,如大量進食,長期食用會影響食欲,引起營養不良和貧血。所以中醫認為,山楂只要不補,不滯,不脾胃虛弱,就要慎用或不用(中國食品報,20438+0,02.38+0)。
其他關於不同炮制溫度對山楂有機酸及胃腸推進功能影響的研究建議,炮制溫度應控制在160℃~200℃之間,便於消化(湖北中醫學院學報,2001,1 ∶ 46)。
山楂適宜種群
1,消化不良患者
山楂味甘,有健胃消食的作用,所以有消化不良、便秘等癥狀的人可以吃山楂。
2、食欲不振
山楂味酸甜,制成點心,如山楂冰糖葫蘆、山楂片、山楂條等。,有很好的開胃健胃作用。適合食欲不振的人。
3.心血管疾病患者
山楂具有活血化瘀、降血脂的功效。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適量食用有保護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4.癌癥患者
山楂所含的黃酮類、維生素C、胡蘿蔔素等物質,能阻斷和減少自由基的產生,增強機體免疫力,具有抗衰老、抗癌的作用。因此,癌癥患者適量食用山楂是有益的。
5.溫馨提示
山楂雖能開胃消食,但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婦不宜食用。而且老年人大多患有心血管疾病,但由於腸胃功能較弱,不宜多吃山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