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脈:林場地處完達山老爺嶺余脈,境內以山區為主,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最高海拔710.5米,最低海拔200米,平均海拔430米。
水系:境內有小型水庫3座,小河流5條,均匯集於倭肯河流入松花江。
氣候:林場地處東亞季風區,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漫長、寒冷幹燥,結冰期長達5個月。早春少雨,秋季降溫迅速,年溫差變化明顯,最高氣溫36℃,最低氣溫-39℃,年平均氣溫3℃,無霜期126天;年平均降水量600mm。
土壤:主要分2大類,以暗棕壤為主,占95.6%,其余為沼澤土。
植被:屬長白山植物區系。主要喬木有紅松、雲杉、赤松、樟松、落葉松、柞樹、黑樺、椴樹、色樹等,灌木有平榛、毛榛、胡枝子等,草本植物主要有大、小葉樟、苔草等。其中,中草藥有五味子、龍膽草、滿山紅、黨參、刺五加、串龍骨等;山野菜主要有刺嫩芽、蕨類等;藤本類有山葡萄等;菌類有松茸、榛蘑、松傘蘑等。
野生動物:主要有兔、熊、獾、林蛙、野豬、麅子、山雞、飛龍等。
其它資源:林場地處煤城七臺河市周邊,煤炭資源十分豐富。境內現有煤礦多處,有開發價值。 森林資源概況:經營總面積8288公頃,林業用地面積8214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7228公頃,未成林造林地393公頃,宜林地29公頃,其它563公頃,苗圃用地1公頃。森林總蓄積534661立方米。
林分類型:在森林資源中,天然林面積4174公頃,總蓄積333428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57.7%和62.4%。主要林分類型為柞林。人工林面積3054公頃,總蓄積201233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42.3%和37.6%。主要林分類型有落葉松純林1372公頃,蓄積129596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44.9%和64.4%;紅松純林面積790公頃,蓄積30270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25.9%和15%;樟子松純林面積892公頃,蓄積41367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29.2%和20.6%。
林種結構:林場森林***分為2大林種,即防護林和用材林。防護林面積228公頃,蓄積11131立方米,占森林面積、蓄積的3.2%和2.1%。用材林面積7000公頃,蓄積523530立方米,占森林面積、蓄積的96.8%和97.9%。
齡組結構:在用材林中,幼齡林面積1748公頃,蓄積68670立方米,占用材林面積、蓄積的25%和13.1%;中齡林面積4981公頃,蓄積435147立方米,占用材林面積、蓄積的71.1%和83.1%;近熟林面積2171公頃、蓄積19713立方米,占用材林面積、蓄積的3.9%和3.8%。
權屬結構:所有區劃界定的用地,權屬都為國有。 林場是在1963年成立的小五站林場的基礎上,於1969年正式改建為東方紅國有經營林場。自1969年改建為國有林場以來,營造人工林3447公頃,其中已郁閉成林3054公頃,封山育林1.5萬公頃,撫育森林10000公頃次。累計生產各類木材1.2萬立方米,現年更新造林100公頃,年生產木材2000立方米。
林場經多年努力,培育了壹批種植、養殖大戶。有職工自辦小農場3個,木耳、牛、羊、豬、雞戶數達職工總戶數的90%。年產糧、豆5萬公斤,豬200頭、羊200只、牛130頭、出欄肉雞3萬只;木耳1萬公斤。年產值100萬元。林場安裝了有線電視、光纜電話等設施。 建立養殖小區,抓好養雞戶的工作,2年內將現有的5戶養肉雞戶遷入小區,3年達到10—15戶,年出欄肉雞10—15萬只;年獲利30—40萬元。以大慶市在林場事業區內養肉用黃牛為依托。將現有的200頭黃牛全部改良,3年內完成換代。存欄達500頭肉牛的養殖水平,使其成為林場的主要經濟支柱。搞好200公頃的人工紅松堅果林改造,使其發揮應有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加大山野菜采集、中草藥種植力度。
林場場長:劉海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