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快到了,月餅也出來了。在安鋪鎮,市場門口的幾家糕點廠正在全速運轉,淡淡的糕點香味溢到街上。深呼吸,仿佛能聞到餡兒裏的甜味。那是家鄉的味道。
在工業時代,手工月餅已經很難找了。蓮香時嘉月餅廠位於安鋪鎮的市場入口處,仍然保留著手工制作餡料和揉餅的操作,但沒有完全自動化生產。二三十個工人圍著大桌子,在壹個巨大的方形鐵盆裏,盛滿了壹盆五仁。工人手腳麻利,迅速抓起壹團餡料,揉成壹團,交給下壹個人稱重,準確稱出118g,多掐掉少補,然後放在壹邊。沒過幾分鐘,五仁餃子就擺滿了壹盤,遠遠看去像是剛出鍋的名菜“獅子頭”。
手工面團。
每個面團都必須在稱重儀器上稱重。
廣東人,尤其是粵西人,對大月餅情有獨鐘。大月餅的餡也擰成球,像保齡球。工人們從盆裏拿出壹個乳白色的大棉球,均勻地揉成餅,鋪成壹床溫暖的天鵝絨被子。將面團輕輕地蓋在餡料上,工人們用靈巧的雙手小心翼翼地把它撫平,使面團和餡料緊緊貼在壹起,捏得緊緊的,像壹個大包子。
外皮要均勻,不能厚也不能薄,否則月餅會厚薄不均。
壹聲悶響,氣壓推動成型機的活塞,壹個四斤重的大月餅就成型了。然後在面團上小心翼翼地塗上壹層金黃色的蛋液,月餅就被送進了烤箱,經過精致的烹制和包裝,進入了千家萬戶。
手工包裹,然後用機器模具設備成型。
蛋糕廠的掌舵人潘誌清是從做蛋糕、做蛋糕起家的,來到這裏已經是第三代了。每年中秋節前壹個月,他的蛋糕廠就開始滿負荷生產月餅。“最遠的是賣到北京,但數量不多。那裏的人主要是品嘗廣式月餅的新鮮。”潘誌清說,他的蛋糕廠年產值2000多萬元,生產月餅壹個月就有70多個崗位。招聘的工人按日計酬。今年訂單不受疫情影響,與去年基本持平。
工人將蛋糊掃在蛋糕表面,準備烘烤。
鎮尾有壹家規模較大的真奇達月餅廠。青玉辣木月餅是這家蛋糕廠的特色產品。這種在廣東廣泛種植的植物“辣木”,其種子可以提煉出高級潤滑油,嫩葉可以做湯,味道鮮美。新鮮的辣木葉可以當菜吃,嫩葉可以直接吃,比較老的葉子采摘後可以烤成茶。當豆莢變黃並徹底幹燥時,收獲的種子可以碾碎成粉末,用於制作調味品。
月餅是用打蛋器和托盤攪拌器制作成型的。
“辣木月餅低糖低脂,可以滿足壹部分想吃月餅的人的需求,滿足他們的季節性需求。”這家面包店的負責人麥陽明,十幾年前繼承了父親麥康慶的野心,開始進軍面包店行業。去年,他開發了辣木月餅,反響不錯。今年,他收到了許多額外的訂單。
從烤箱裏烤出來。
在安鋪鎮,月餅、糕點的生產廠家很多,全世界也就五六家。目前,這些企業都成立了糕點協會,還有十幾家企業加入其中。做大做強,做出安普蛋糕的品牌知名度,是他們共同的願景。
月餅烤好了。
安鋪鎮以其美麗的拱廊和各種美食而聞名。“八月十五之夜,小兒設餅餌下蹲為告白,取碎石造塔,以實薪燒之,意為焚塔,月下飲酒,意為賞月。”古鎮老人說,從清朝到民國,安鋪關帝廟前都有中秋燒塔的傳統。現在中秋節的活動更多元,人們沈浸在歡樂中。節日的月餅在街上琳瑯滿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