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藥物治療蠶豆病的具體介紹

藥物治療蠶豆病的具體介紹

很多孩子吃蠶豆會引發蠶病。蠶豆病可引起兒童全身不適,惡心嘔吐,發熱貧血,嚴重者甚至死亡。那麽如何治療蠶豆病呢?下面就來詳細了解壹下吧!

如何治療蠶豆病是壹種重在預防,根治可能性不大的疾病,也就是說蠶豆病是無法根治的。那麽,在中醫和西醫之間,如何治療蠶豆病呢?

蠶豆病的西醫治療1、輸血:此病為急性溶血,且貧血嚴重,輸血或濃縮紅細胞輸血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嚴重者可重復輸血。但要快速篩查血源中的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避免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患者的血液供應和患者的二次溶血。

2、腎上腺皮質激素:主要是免疫抑制,應爭取早、大、短期用藥。

3.糾正酸中毒:蠶豆病溶血期常出現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嚴重者單純輸血無效,應積極糾正。這是搶救危重病人的關鍵措施。

4.補液:多飲水或輸入液體,改善微循環,維持有效的血液循環,促進腎臟排酸和血紅蛋白尿的功能,但應防止急性腎功能衰竭。合並急性腎功能衰竭時,應註意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5.對癥治療:蠶豆病如並發感染,可加重溶血,高熱、缺氧、心率加快可導致心力衰竭。所以要積極處理並發癥,避免使用對腎臟有害的藥物。

中醫治療蠶豆病的癥狀:目黃明亮,發熱口渴,煩躁不安,惡心嘔吐,腹脹納差,便秘,小便短赤或醬油尿,舌質紅,苔黃膩或糙,脈數滑。

病機:吃了蠶豆後中毒嚴重,毒入血液,血毒相鬥。毒重則血旺,則高燒;熱毒傷肝膽,使肝膽失去排泄能力,使膽汁不循正常路徑,在皮膚上蔓延,這就是黃疸;因為熱是陽邪,熱重於濕,所以身體和眼睛是黃亮的;當熱邪在體內大量存在,燃燒了津液,就會使妳口渴;濕熱蘊於中焦,運化失常,少食為愚;如果胃失去平衡而下墜,濁氣犯了,就會惡心嘔吐,心煩不安;當胃腑實證熱,腑被阻滯,就會出現腹脹、便秘;濕熱下註,邪擾膀胱,氣化不暢,小便短赤或醬油尿;舌紅,苔黃,膩或糙,脈弦或滑,為濕熱蘊結之象。

治療:清熱解毒,利濕退黃。

處方:加減用陳印五苓散。藥用茵陳15g、豬苓12g、茯苓10g、澤瀉10g、白術12g、黃芩15g、梔子12g、板藍根18g、郁金65438。

加減:便秘,增黃、不成熟的枳實;嘔吐嚴重者,加半夏、竹茹。

如何防治蠶豆病1?患有此病的孕婦和新生兒可嚴格遵醫囑服用小劑量苯巴比妥,預防新生兒核黃疸。

2.如果寶寶有病史,要註意日常護理,不給孩子吃或接觸蠶豆的機會;就醫時壹定要明確告訴醫生孩子是蠶病患者,要求醫生合理用藥。

3.輸血是治療這種疾病最有效的方法。此外,還要多補充水分,調整體內電解質平衡,防止腎功能衰竭或鉀中毒。

蠶豆病用藥禁忌蠶豆病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用藥,不宜服用氧化性藥物,如伯氨喹、磺胺類、呋喃類、維生素K3、K4、非那西丁、氨基比林、碸類及珍珠粉、臘梅、川連等中藥。

1.下列藥物和食物易引起溶血,應禁用:

抗瘧疾藥物:伯氨喹、瘧疾喹啉、噴托喹;

磺胺類:磺胺甲惡唑、磺胺吡啶、對氨基苯磺酰胺、磺胺乙酰胺;

解熱鎮痛藥:乙酰苯胺;

碸類:硫代碸;

其他:呋喃西林、呋喃唑酮、呋喃西林、萘酸、硝咪唑、吲哚美辛、萘(樟腦)、亞甲藍、苯肼、三硝基甲苯、川連、珍珠粉、蠶豆;

中藥:薄荷、樟腦、萘酚、川連、牛黃粉、臘梅、熊膽、開口茶、七厘散、嬰幼兒香精、牛黃解毒丸等。

2、下列藥物可能引起溶血,但無慢性非球形紅細胞溶血性貧血,用正常治療劑量不會引起溶血:

抗瘧藥:氯喹、奎寧、乙胺嘧啶;

磺胺類:磺胺二甲嘧啶、磺酰胞嘧啶、磺胺嘧啶、磺胺嘧啶、長效磺胺、磺胺二甲嘧啶;

解熱鎮痛藥:撲熱息痛(商品名:泰諾、百福益、小兒退熱栓)、阿司匹林、菲酊、氨基比林、安替比林、保泰松、安替比林;

其他:氯黴素、鏈黴素、瑞芬太尼、氯己定、VitC、苯妥英鈉、對氨基苯甲酸、苯海拉明、秋水仙堿、左旋多巴、丙磺舒、普魯卡因胺、安坦、亞硫酸甲萘醌、甲氧芐啶、撲爾敏、奎尼丁、維生素K(甲萘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