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端午節的起源是什麽,有哪些關於它的傳說?

端午節的起源是什麽,有哪些關於它的傳說?

端午節是壹個非常傳統的節日,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民間流傳最廣的是紀念屈原。此外,還有四個傳說是為了紀念伍子胥,孝順的女兒曹娥,圖騰祭祀起源於壹個古老的民族。

紀念屈原

《史記》記載,屈原是楚懷王身邊的壹位大臣。他是壹個貴族的兒子,贊揚選拔人才,促進聯盟反對秦。後來,由於小人的算計,他被楚懷王書院流放到偏遠地區。在流放途中,他寫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其風格獨樹壹幟,使他在人民心目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公元前278年,楚國滅亡,屈原得知自己的祖國被敵人占領。他寫下遺言,用壹塊巨石投入汨羅江,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壯麗的樂章。據說屈原死後,楚國人民都去汨羅江邊緬懷屈原。後來,人們害怕河裏的魚損害屈原的身體,就把他們的飯團、饅頭等扔進河裏。

紀念伍子胥

關於江浙壹帶的端午節還有另外壹個傳說。據說端午節最初是春秋時期用來紀念伍子胥的。伍子胥是楚國人。由於他所有的家人都被楚王殺死,伍子胥去了吳國幫助它征服楚國。

伍子胥是壹位忠君。他想讓吳國徹底消滅越國,但是夫差不聽他的建議。吳國的壹個將軍被嶽收買,向夫差讒言陷害伍子胥。壹怒之下,夫差給伍子胥判了死刑。臨死前,生不如死的伍子胥對鄰居說,死後要把他的眼睛挖出來掛在吳國東門上,要看著越軍入關滅吳。然後他用刀割傷了自己。夫差聽了大怒,把伍子胥的屍骨裝在皮包裏,扔到河裏。由於他自殺的那壹天是五月初五,人們也用端午節來紀念伍子胥,壹位英勇能幹、品德高尚的大臣。

紀念曹娥

關於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了紀念東漢時期壹位非常孝順的婦女曹娥。曹娥,東漢上虞人。因為她父親外出時在河裏淹死了,曹娥去河邊找他,但她好幾天沒見到父親了。她在江上壹直哭,過了十多天還是沒有消息。當時年僅14歲的曹娥也在五月初五投江自盡,臨死前將父親帶出江,成為壹個神話。

據說,縣政府知道這件事後,為曹娥立了壹座紀念碑,作為後人學習贊美她的榜樣。曹娥墓位於浙江紹興。相傳,曹娥的碑文是晉王所寫。後人在曹娥投江的地方為她建了壹座廟,以紀念她的孝心,她居住的村莊現已改為曹娥鎮。

古代少數民族的祭祀活動

雖然大多數人認為端午節是在屈原投江之後才發生的,但實際上,屈原也是在那個時候過端午節的。從近代出土的文物和大量的考古研究證明,新石器時代有壹個部落,叫百越。他們有連續紋身的習俗,並自稱是龍的傳人,但他們每天都喜歡吃樹葉包裹的食物,據專家推斷,這是壹個非常崇拜龍圖騰的部落。

當時,他們已經生產了大量的石器和少量的青銅器。生活中的各種瓶瓶罐罐也是他們部落的獨特習俗之壹。直到秦漢時期,這群百越人仍然開始在端午節祭拜祖先。經過幾千年的歷史發展,端午節逐漸成為漢族人民的傳統習俗,百越人吃用樹葉包裹的食物的習慣也成為端午節的特色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