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是體內鉀的來源,腎臟是排鉀的主要器官。腎臟無有效的保鉀功能,即便不攝入鉀,每日照常排鉀30~50mmol/L。常見原因鉀攝入不足如長期禁食、厭食、少食,再就是排出過多如長期大量的嘔吐、腹瀉、透析、使用排鉀性利尿劑(如速尿、氫氯噻嗪等)、滲透性利尿劑(甘露醇、高滲糖及糖尿病等造成滲透性利尿)等。
低鉀血癥是指血清鉀濃度低於3.5mmol/L。造成低鉀血癥的主要原因是機體總鉀量丟失,稱為鉀缺乏。臨床上體內總鉀量不缺乏,也可因稀釋或轉移到細胞內而導致血清鉀降低;反之,雖然鉀缺乏,但鉀從細胞內轉移至細胞外或血液濃縮,血清鉀降低程度可不與鉀缺乏相平行,甚至血鉀可正常或增高。
缺鉀性低鉀血癥:低鉀臨床可出現神經-肌肉癥狀,因為鉀是維持神經肌肉細胞膜的應激性,對神經沖動的傳導起決定作用。血清鉀低於3.0mmol/L時,疲乏、軟弱、乏力;低於2.5mmol/L時,全身性肌無力,肢體軟癱,腱反射減弱或消失,甚而膈、呼吸肌麻痹,呼吸困難、吞咽困難,嚴重者可窒息。也可伴麻木、疼痛等感覺障礙。再就可出現消化系統癥狀,如口苦、惡心、嘔吐、厭食、腹脹、便秘、腸蠕動減弱或消失、腸麻痹等。中樞神經系統癥狀,萎靡不振、反應遲鈍、定向力障礙、嗜睡、昏迷。循環系統癥狀,早期使心肌應激性增強,心動過速,房性、室性期前收縮;嚴重者呈低鉀性心肌病,肌纖維橫紋消失,心肌壞死、纖維化。血鉀降至3.5mmol/L時,心電圖顯示T波寬而低,Q-T間期延長,出現U波,重者T波倒置,ST段下降;出現多源性期前收縮或房、室性心動過速、心室撲動、顫動,心臟驟停。還可有泌尿系統癥狀和代謝紊亂現象。
轉移性低鉀血癥:主要表現為發作性軟癱,或稱周期性癱瘓。常突然起病,多在半夜或淩晨熟睡中醒來發現肢體癱瘓或軟弱,以雙下肢為主,可累及四肢,少累及頸部以上,1~2小時達高峰,壹般持續數小時或2~3天可自行緩解。
稀釋性低鉀血癥:常因水過多和水中毒等原發癥狀突出,而掩蓋了低鉀血癥的表現。
防止主要是早期發現,積極治療原發病,給予富含鉀的食物,預防鉀缺乏。補鉀途徑最好是飲食。肉、青菜、水果、豆類含鉀最高。像病情輕者鼓勵進食,再就是口服補鉀藥物最常用氯化鉀,不過對胃腸道有刺激,可以飯後服。嚴重病例需靜脈滴註。補鉀必須檢查腎功能和尿量,每日尿量大於700ml,每小時尿量大於30ml則補鉀安全;對難治性低鉀血癥需註意糾正堿中毒、低鎂血癥;補鉀後可加重原有的低鈣而出現手足搐搦,應補給鈣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