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如何有效緩解月經的疼痛?

如何有效緩解月經的疼痛?

記得初中剛來月經的時候,壹點感覺都沒有。上體育課,跑800米都沒問題。好像到了高三的時候,就開始有點難受了,尤其是高考遇到月經日。

我剛上大學,水房沒有熱水器。冬天洗了個澡壹邊給暖水瓶加水壹邊流鼻涕,生活不規律之後就開始痛經。越嚴重,第三天兩三個小時越疼,血容量突然增加,排出壹大塊內膜後才能緩解。百度後發現是膜性痛經。因為子宮無法碾壓子宮內膜,只能大塊排出,據說是最嚴重的壹種。

在難受的時刻,人生真的沒有愛。多喝熱水、紅糖、姜茶,拿著熱水袋,只能稍微緩解或安慰。我覺得好痛苦,不能戀愛。我被壹股濃濃的低壓籠罩著。我不想說話,不想工作,不想靠近陌生人。熬過來之後,總覺得九死壹生。

膜性痛經好幾年了,總覺得哪裏不對勁。問了西醫和中醫,都說沒毛病。但是懷孕壹直沒有成功,不知道有沒有影響。

我來了這麽多年的例假,和痛經鬥爭了這麽久。對於如何溫柔地對待自己的經期,我還是有點小心翼翼的。大家總結壹下~ ~

1,體育

記得幾年前,月經前幾天冒著大雨爬華山。我當時就很擔心,所以全身都濕透了,月經要來了會很痛。沒想到,幾天後,月經悄悄來了,除了爬山把腿弄瘸了,肚子卻壹點也不難受。後來我又在月經前壹天爬山,還是壹樣(別問我為什麽總是在月經去爬山。。。哈哈)

自從加強鍛煉後,月經來了就舒服多了。雖然現在還感覺不到什麽,但至少隱隱作痛,壹般也能正常工作生活,難受的時間和強度都減少很多。雖然第三天內膜脫落前比較疼,但是已經好多了。我不跟那些不痛經的幸運兒比,但是我感覺和以前的痛苦比起來,我真的進步很大。

看來運動後身體血液循環加快,也會促進經血和內膜的排出。難怪醫生說加強運動可以輸送更多的營養到卵巢和子宮。整體新陳代謝提高了,手腳也暖和了。相信整體身體狀況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至於經期要不要運動,也是很多姐妹都很困擾的問題。按照教練的觀點,如果妳保持鍛煉習慣,沒有不適,可以繼續鍛煉,但是強度可以適當降低。

個人認為,前2-3天,量大的時候壹般先暫停騎行和再訓練,我會選擇快走(半小時左右),在家做壹些放松和拉伸。APP裏還有經期運動,有時候會跟著做,是比較舒緩簡單的動作。

2.保溫

很多姐妹都知道,經期要保持體溫。我覺得月經前壹周應該已經做好保暖工作了。

可能是自己體質的問題吧。來月經前壹周左右,會有點“前期綜合征”——怕冷、嗜睡、懶惰,時不時會有小腹隱隱的月經感。這期間我會有意識的多註意保暖。冬天還好,多穿點衣服就好。不過夏天,空調房裏最好多備些披肩;盡量穿單鞋,不穿露指涼鞋;特別熱的時候,這幾天盡量避免短褲短裙,但是可以選擇長裙,或者闊腿褲、七分褲。

就像現在的天氣,月經又被寒流襲擊了。我會在腰部打底外套外面貼壹個暖寶寶,特別好用,早上8點到晚上8點都可以保暖。親自測試八胡穴在腰上(靠近後腰)的位置,比貼在肚子上有效得多。

3.規定飲食

因為自己不能吃辣,所以平時飲食清淡,尤其是經期。尤其是容易上火長痘痘的姐妹更要註意。她們月經不調,就不要再增加額外負擔了。?

住在海邊,我通常吃海鮮。比如國慶,我招待同學,吃了幾天蝦蟹。結果那個月月經腰都快斷了,周末躺了兩天才恢復。可能海鮮是寒性食物,要適量食用。

我並不真的不吃水果。畢竟我每次吃的都不多,壹般喜歡吃比較溫和的,比如橘子,桃子。在我經期期間,最好少吃瓜類,尤其是桂圓和荔枝。

4.其他人

在做試管之前,我也吃了快壹年的中藥。中醫判斷我是肝火郁結,所以月經排血不暢,容易痛經。在服用中藥期間,來月經可以緩解壹些,但不如運動有效。而且壹天喝兩次很麻煩,感覺渾身都是藥。

現在總怕中藥不可避免的會有農藥殘留的問題,可能要在藥效上打個折扣。之前喝了好壹陣子了,夏天遇到毒蚊子,咬了幾個包,應該馬上就消了,但是壹直長,潰爛,好幾個月都好不了。不知道是不是中藥的影響,但是個人覺得中藥的作用不是很大,所以在接下來的壹周就停了。

我個人認為,在本身沒有實質性問題的前提下,中醫應該是可以夯實基礎,進行調理的,但是可能需要的時間比較長,效果可能沒有那麽明顯。

另外,為了改善所謂的宮寒怕冷,我堅持了壹段時間的艾灸和泡腳。結果我就上火了,壹艾灸喉嚨就癢。再多喝水也沒用。我問過中醫,說我這種壹肚子火氣的人不適合艾灸,我就停了。但是,當爸爸的腰肌受傷時,讓他使用隨身聽艾灸來獲得壹些緩解。

入冬前,我的腳總是冰涼冰涼的,睡覺都要帶著熱水袋,所以我堅持泡了壹會兒腳。(用開水泡壹下就可以了,大概到小腿中間,大概二三十分鐘),睡覺的時候會暖和很多。但是運動後發現手腳暖和多了,就懶的停止這個習慣了。

對了,月經期最好停止泡腳和艾灸,避免血液循環,增加血容量。

說了這麽多,都是我自己的小方法,希望能讓我的經期平和。

做女人不容易,要溫柔的對待自己,也可以期待經期的溫柔。

歡迎關註微信微信官方賬號“媽媽Momo”,分享更多備孕、懷孕、育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