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通城縣經濟

通城縣經濟

縣域工業企業通過深化改革,明晰產權,盤活資產,同時以工業園區為載體,大力推進“回歸工程”建設,入園企業日益增多,涉及電子基礎信息、造紙、冶煉、輕工、糧食加工等多個領域。通城縣有工業企業382家,職工22355人,總資產212244萬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69家,從業人員8367人,總資產1981萬元,規模以下企業313家,從業人員13988人,總資產141.44萬元。(2009年數據)

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43985.2萬元,同比增長32.69%。重工業生產增速快於輕工業,其中輕工業完成35115萬元,同比增長27.8%,占全縣規模以上企業生產總值的19.1%,從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完成654.38+075。集體企業完成16291萬元,同比增長60.7%,占比8.9%;股份制企業完成140556萬元,同比增長29.3%,占比76.4%;其他企業完成9462萬元。(2009年數據)

全縣工業增加值654.38+0.34028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32億元,同比增長28%,銷售收入2300886元,同比增長1.98%,利稅20256萬元,同比增長1.73%,資產貢獻率達到1.233。資產保值增值率113.72%,資產負債率46.24%,流動資產周轉次數達到2.25次,成本費用利潤率5.68%,全員勞動生產率199526元/人,產銷率達到96.96%,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166。(2009年數據)全縣農業總產值1,958,565,438+0,000元(現價),其中種植業產值77346萬元,占農業的39.5%;林業產值691.4萬元,畜牧業產值1.5974萬元,漁業產值31.77萬元。農林牧漁業占農業的60.5%,農業經濟結構趨於合理。

種植制度以三熟制為主,兩熟制和三熟制比例為98.69%,耕地復種指數為271.2%,農業科技貢獻率為54.4%。主要糧食作物為水稻、小麥、紅薯、麻嶺薯和豆類,主要經濟作物為茶葉、中藥材、蔬菜和蓮藕,主要油料作物為油菜、油茶和花生。(2009年數據)

全縣山地面積65,438+0,086,5438+0,000畝,其中林地98.4萬畝,主要有毛竹林65,438+0.2萬畝,木本中藥材5萬畝,板栗3萬畝,水果4萬畝,油茶96,5438+0,000畝,油茶56,5438+0.2(2009)

通城縣畜牧業以生豬為主,家禽、奶牛、山羊也有所發展。通城縣是國家重點商品豬生產基地,被農業部評為“全國商品豬生產基地建設先進縣”、“生豬品種改良先進縣”、“生豬調出大縣”。全縣生豬出欄率超過200%,居全省第壹,成為湖北省生豬高產示範縣。

全縣水面3.6萬畝,其中精養魚池1萬畝,水產品3300噸,魚種900噸,人工孵化魚苗6543.8+億尾。主要養殖品種為四大魚類,即青魚、草魚、鰱魚、鱅魚,以及鯉魚、鯽魚、魚、龍蝦、泥鰍。近年引進的名優品種有:烏鱧、建鯉、高背鯽、羅非魚、虹鯛、麥鯛、淡水鯧魚、彭澤鯽、斑點叉尾、南方鯰魚、鱖魚,特色養殖品種有:甲魚、美蛙、蟹、鰱魚。主要養殖方式有:網箱養魚、網箱養魚、鰻魚養殖、稻田養魚、稻田養蝦、池塘養魚、水庫養魚、圍欄養魚、家庭養魚。國有水面養殖由粗放的自然養殖向專業的人工養殖轉變。小型水庫和大型塘壩通過養殖協會橫向聯系,采取集約化合夥承包、買斷經營權、引進外資人才等方式,實現集約化養殖和高產。(2009年數據)通城縣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從業人員25429人,增加值6543.8+2.74億元,占GDP的40.2%。第三產業發展的特點是:壹是地域分布由離散型向聚集型發展;二是三次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第三,從事第三產業的領域繼續擴大。

通城縣有個體私營經濟戶6968戶,其中個體經營戶6693戶,私營企業275戶。從業人員22638人,其中個體戶65438人,私營企業565438人。私營經濟戶產值達26948萬元。

通城縣* * *有12個市場,建築面積82100平方米,投資1.1.1.5億元。按類別:綜合市場1個,建築面積1.90平方米,投資1萬元;農貿市場6個,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投資1.21.05萬元;小商品市場1個,建築面積7500平方米,投資2500萬元;蔬菜批發市場1個,建築面積500平方米,投資20萬元;水果批發市場1個,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投資1.2萬元;服裝市場1個,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投資1.2萬元;有1個建材市場,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按結構:室內市場5個,吊頂市場7個;按交易形式分,零售市場8個,批發市場4個。(2009年數據)該縣通過舉辦外貿出口培訓班,提高了外貿出口人員的專業素質,積極為企業辦理自營進出口權和出口退稅,幫助企業申報和落實國際市場開拓資金,加強外貿出口服務,促進了該縣外貿出口的快速發展。全縣有外貿出口企業28家,外貿出口額1532萬美元,其中工業外貿出口企業26家,外貿出口額14652萬美元,占全縣外貿出口總值的99.1%。與此同時,引進外資取得了壹些突破。縣委、縣政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進壹步完善招商引資政策,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他們先後引進外資創辦了鹹寧新力織造有限公司、新余雲母制品有限公司、桐城梅卡電工材料有限公司等外資企業。2009年,該縣引進外資67萬美元。

“三爭”工作成效顯著。全縣* *儲備項目935個,列入國家、省、市項目庫項目545個。全年,* * *獲得上級投資項目48個,到位補助資金6543.8+0.6.8億元,獲得資金總額居全市第三位。(2009年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