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制品品種繁多。根據種植和生長方式,分別命名為野山參、動參和園參。根據產地不同,分別命名為吉林人參、遼寧人參、石柱人參。按加工方法命名為紅參、糖參、曬參、保鮮參、凍幹參等。根據實物規格分別命名為:普通紅參和邊條紅參。按加工品種可分為黃鳳人參和新開河紅參。(1)野山參。壹般生長在海拔1000 ~ 2000米的原始森林中,主要分布在長白山的撫松縣、長白縣、集安市,壹般生長10年以上,20 ~ 30年,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主根粗而短,有兩個主枝。蘆葦細長,長約2 ~ 8厘米,略扭曲如雁頸,俗稱“雁頸蘆葦”。蘆葦上有密集的碗狀傷痕,俗稱“蘆葦碗”。由於多年的歷練,下葦碗逐漸消失,蘆葦呈圓柱形,俗稱“圓葦”。有的蘆葦有紡錘形不定根,形似棗核,俗稱“棗核芋”。主根頂端寬而圓,俗稱“寬肩”,灰黃色,皮密,有縱向皺紋,上部有明顯而細密的環紋,俗稱“螺線”。質地堅實,須根不那麽細,長度是人參的2 ~ 3倍。上面往往有許多小疣,俗稱“珍珠疙瘩”,微香,酸甜苦辣。野山參的品質特點是長勢長、葦長、缽密、葦圓、體飽滿、蝶形深密、棗仁芋頭、長疙瘩帶珍珠疙瘩。(2)宜山人參。將野山參幼參移植到野外,然後人工培育生長,或者將山野人工種植的園參幼參移植,讓其自然生長,統稱為益山參。(3)園參。人工栽培的人參。栽培人參需要6-8年才能收獲。每年9月至65438+10月進行發掘。(4)吉林人參。吉林省是中國人參的主要產地。撫松被譽為“人參之鄉”。吉林人參來源於中醫中稱為人參的道地藥材。醫生開藥的時候,都寫著“吉林人參”,標題是產地。因為加工方法不同,功效也不同。加熱處理的紅參等品種藥性偏溫,白參、凍幹參、保鮮參藥性偏寒。(5)紅參。將鮮人參洗凈,放入蒸籠蒸至根部變黃,表皮半透明。取出後曬幹或曬幹成為紅參。幹燥後的紅參色澤紅潤,色澤棕黃,氣味芳香。常用的商品有紅參、人參等。其性溫,適合氣虛陽虛者食用。(6)曬幹的人參。將鮮人參洗凈,在陽光下暴曬壹天,然後在陽光下曬幹。常用商品有曬參、幹參、曬參。生曬參性平和,既能補氣,又能養津液。適用於氣虛、陰虛津虧的患者。(7)糖參。將鮮人參洗凈,放入沸水中焯壹下,用特制的針沿人參的等長或垂直方向紮無數個孔,然後浸泡在濃糖水中進行灌糖,最後取出,洗去浮糖,曬幹或烘幹,就成了糖參。其性平和,適用於氣陰不足者。
黃鳳人參
人參加工品種。它是以吉林省撫松路的傳統常見人參“達瑪婭”和“二瑪婭”為原料,經過人參專家杜二勛、二十多年的潛心研究,在吉林農業大學李教授、省科委呂品副教授、北京同仁堂高級人參技師賈桂臣的大力合作下,於1987年6月、65438+2月研制而成。與同規格高麗參相比,黃鳳高麗參中皂苷Ro、Rb、Re、揮發油總皂苷、必需氨基酸、麥芽酸、人參多糖以及水、乙醇、乙醚等熱浸出物的含量均高於高麗參。外觀棕紅色,角質半透明,人參油潤重,人參味濃郁,枝幹整齊均勻,漿足手感結實,含水率低,密度高,無結疤、破肚、餡、空心、飛邊、黃皮、紅銹、粘連。自1988投入國內外市場以來,備受世人青睞。皇參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尤其是在臺灣同胞心中。皇參是大陸特產中的明珠,備受推崇。多年來,黃鳳人參的銷售額超過1億元。1987 65438+2月,獲農業部科技進步壹等獎。1988 10,獲北京國際發明展金獎。1990 165438+10月,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第39屆國際發明展中獲得尤裏卡金獎。1990 12,在泰國賀曼舉辦的中國實用新技術及成果展覽會上榮獲金獎。
新開河洪深
人參加工品種。由14吉林農業大學、吉林大學(原白求恩醫科大學)、吉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吉林省中藥研究所、省藥品檢驗所等1986重點科研單位,以吉安新開河股份有限公司、省人參發展董事會會議為原料研制而成。主要特點是參齡較長。新開河人參不僅是世界上唯壹經過兩次斷根整形的人參,也是唯壹經過兩次移植的人參。新開河人參比較老。新開河人參主要指標超過高麗參,總皂苷含量居各種人參之首。新開河人參含有17種以上的氨基酸和29種以上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新開河人參采用獨特的現代加工工藝和傳統配方相結合制成。科學的組合和數十種中藥組成的獨特芳香氣味,使其區別於其他任何人參。水分含量已降至安全水分含量以下,外觀和物理性能優良。它是真空包裝的,可以保存很長時間。1986,獲吉林省科技進步特等獎;1988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16日內瓦國際新發明技術博覽會金獎。1990年獲泰國曼谷中國實用技術成果博覽會金獎;1992,榮獲香港國際保健品展優秀產品獎。1999,在國內人參行業首家通過ISO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1999“新開河”商標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和商標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林東牌人參
人參加工品種。是1988撫松縣壹參場聯合吉林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公司和壹家日本客戶共同研發的低農藥殘留新產品——曬參。與其他普通曬參的區別在於:種植時嚴格按照標準檢測土壤中的農藥殘留指標,不得超標;培育無農藥殘留的種子;在田間管理中,不使用含重金屬的農藥和化肥;在人參加工過程中,對鮮參進行嚴格檢測,確保鮮參不含農藥殘留,不添加任何添加劑,水和蒸汽幹凈衛生;成品銷售前,應再次分批檢測,確保農藥殘留不超過0.2PPH(國際標準),方可對外銷售。1998,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命名為吉林省著名商標。1999,被評為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
西洋參
五加科和人參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美洲,又名西洋參、花旗參、西洋參。是的,是涼的,苦的,甜的,稀的。適用於補肺降火、生津止渴、消除疲勞、虛火。中藥在中國用了300多年,壹直需要進口。65438年至0975年,我國引進大量西洋參種子進行試種,吉林省是首批試種基地之壹。於1980種植成功,取得科研成果。主要分布在長白山區的吉安、通化、長白、靖宇、撫松、輝南、敦化、安圖縣(市)。現有面積400萬平方米,產量300噸,占全國70%,占世界15%。吉林省產的西洋參產量高,品質好,加工工藝先進,可與美國和加拿大西洋參相媲美。經過20多年的研發,吉林省科研人員在大面積農田和山地林地培育西洋參獲得成功。形成了從種子處理、種植管理、病蟲害防治、良種培育、產品加工的壹整套栽培技術。為實現西洋參由粗放栽培向集約栽培轉變,吉林西洋參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建立了西洋參無土栽培適宜模式,推廣了優質西洋參種苗工廠化生產技術、西洋參無公害直播技術和綠色西洋參產品開發技術。此外,在吉安市、靖宇縣建立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制定西洋參種植技術操作規程(SOP),使西洋參生產走向標準化軌道。
無公害人參
根據國際標準生產。從1989開始,中國人參首次因農殘含量超標被日本限制,引起了世界各國人參進口國的關註。降低農藥殘留含量,發展無公害人參,提高吉林人參產品質量,重塑國內外市場地位,提升人參產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已成為全省各界人士的共識,受到各級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並采取了壹系列工作措施。65438-0989省標準計量局頒布實施《吉林省人參生產經營技術規程》。1998修訂省技術監督局頒布實施人參優質高產栽培技術規程;2001,國家技術監督局批準《人參優質高產栽培技術規範》為國家標準。通過人參生產技術標準的推廣應用,嚴格限制有害農藥和化肥的使用。吉林省廣泛推行人參標準化生產,人參農藥殘留含量得到有效控制,大大提高了低農藥殘留人參的生產比例。在人參農藥殘留降解研究中,中國農業科學院專業研究所成功研究了土壤解毒劑和人參農藥殘留降解技術。根據省政府振興吉林人參工程和發展現代中藥產業的任務,2001在撫松縣建立了省級無公害人參生產示範基地。按照GAP要求實施標準化管理,同時制定人參生產的SOP,實現人參產品的國際接軌。農業部人參產品質量檢測中心設在吉林農業大學,農業部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設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專業研究所,均為國家認可的人參產品質量檢測機構。隨著林下種植人參用地量的減少,吉林省大力發展林下野山參生產,利用野生播種種子、野生種植人參苗、人工封山育林,在自然條件下開發綠色人參產品。
希望對妳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