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佛手栽培技術

佛手栽培技術

金華佛手枝條容易生根,壹年可剪三季。該方法成活率高,生長快,扡插後20個月,方法簡單,扡插成本低。但是壽命很短。壹般來說,植株在15年左右開始衰老死亡。

苗床設施

想做好佛手,健康的苗最重要。有了壯苗,才能長出好樹,樹才能結出好果。“好苗子是成功的壹半”,這是我們在長期實踐中得出的壹條基本經驗。培育金佛苗種,必須做好苗床、選種、扡插和管理工作。

苗床是金佛魚種繁殖的溫床。要選擇背風向陽、水源豐富、土壤疏松、無毒無汙染、利於移栽、便於管理的地塊。苗床面積要根據佛手枝條的多少來定,多做壹點,少做壹點,省地省力。苗床位置和苗床面積確定後,要深耕整平土地,像姑娘繡花壹樣小心翼翼地把土塊弄碎。越細越好,要去掉雜草,做成寬100-120 cm,高20 cm左右,長度不限的苗床,然後在苗床表面鋪上2 cm厚的紅沙或黃沙(如圖2)。適宜的扡插密度為5~10cm。

為了使苗床無毒、無汙染、無雜草,可以用黑膜代替紅砂或黃砂覆蓋苗床,然後扡插、噴水。比如在炎熱的夏季,用65%遮陽網對苗床進行遮陽,防止黑膜吸收大量熱量燙傷扡插技術。黑膜有保溫保濕的作用,促進插條生根,根系發達健壯,可以免去除草工作。

切割選擇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孩子挖地洞”,可見選擇優良品種進行培育是極其重要的。在選擇插條時,要做到四要四要;我們需要老枝而不是嫩枝和新枝,需要強枝而不是弱枝和殘枝,需要健康枝而不是病枝。我們想要綠色的種子,而不是白色和黃色的種子。嫩枝、弱枝、殘枝、病枝、白黃皮種都是壞枝。它不僅生長期長,而且不容易結果。所謂老枝,是指能結果的佛手柑樹的成熟枝,最好用粗的壹年生衰老枝進行扡插。經過兩年的培育,這根樹枝將會開花結果。按上述要求收集插條,每條枝條長度約為7 ~ 10 cm,即3 ~ 5片葉為壹節(太長浪費,太短成活),要求剪得清楚不留余地。樹枝上有兩三片葉子;還剩下壹塊。根據實踐經驗:“留兩三片葉的插條,先放根再發芽,不帶葉的插條先發芽再生根”。

切割時間和操作

佛手的扡插主要集中在春夏兩季,結合修剪。每年3-4月為春季,佛手出棚後修剪。夏季修剪在7月底至8月初進行(壹般在立秋前完成);利用修剪後的枝條,選擇無病蟲害的粗壯枝條作扡,去葉去刺,切成8-10cm的插條,帶3個以上芽。壹般在15 ~ 20天後,幼苗已生根,由白根變為黃根,成活率高。枝條能保持壹定的濕度,貯藏約10天仍能存活95%。采集枝條時,剪刀要鋒利,壹刀壹剪,使剪面保持平整,剪面損傷成活率低。

苗木管理

根據佛手的生長習性,要重點關註溫濕度、病蟲害、除草等。

(1)陽光是幼苗葉片光合作用的能量來源。但當日照強烈,氣溫在40℃以上時,幼苗容易被曬傷,需要搭建簡易遮蔭棚(圖4),四面通風,頂部覆蓋松樹或遮陽網,防止熱天日曬。氣溫低於0℃時,幼苗易被凍傷,需做好越冬防凍設施。越冬棚是用竹篾和尼龍膜做的,內襯稻草。

⑵用噴壺均勻澆水,不要潑水,保持土壤濕潤。但是不要太濕,只要土不白就行。雨天要防澇,還要挖溝排水。水分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幼苗的生長,嚴重時會導致幼苗歉收。

(3)除草施肥雜草不僅消耗養分,還會傷害幼苗的生長。必須經常拔除,決不能讓它們滋生生長,使苗床幹凈清爽,只見幼苗,不見雜草。除草時用手小心拉,以免傷到幼苗的根系。如果扡插時在苗床上鋪上黑膜,插條直接插入土中,黑膜可以防止雜草生長,除草工作可以省去。佛手的根系分布在

淺表,根系能分泌有機酸,使土壤中的礦物質溶解,有利於根系吸收,育苗時不需要施肥。幼苗新梢成熟時,可使用少量農家肥或復合肥,視幼苗施肥情況而定,不能使用重肥。

(4)病蟲害。如果發現病蟲害,任其泛濫,危害就大了。防治措施請參考“害蟲防治”。該方法培育的佛手樹與扡插相比,根系發達,生長旺盛,壽命長,可達30年以上。但是技術水平高,工藝復雜,耗時長,所以切割不是切割那麽簡單。

嫁接培育佛手苗,主要選用抗寒性強的砧木,如枳殼、代、椽子、檸檬等。,從而提高佛手的抗寒性,同時利用砧木較好的根系促進幼苗生長和快速定型,有利於盆景生產。佛手的嫁接壹般在每年的4-5月和8月進行。接穗要精挑細選,剪穗的最佳時間是早晨,從樹勢強、無病蟲害的優良母樹中,選擇芽眼飽滿、組織豐富的壯枝中部作為接穗,或選擇上年秋梢作為接穗。摘下的接穗要立即剪去並進行針刺(葉柄只有3mm左右),每50個或100個接穗要紮成小捆,用濕毛巾疊好。(1)剪芽壹般在8月份進行,接穗可選擇腋芽飽滿的棱形春梢。切芽時,將接穗倒扣在左手拇指和中指之間,背部寬側靠近指尖,選擇枝條基部第壹個完整芽,從芽下約10mm處斜切壹刀,再從芽基部切壹刀,切透皮層,不傷或稍傷木質部,切黃白面形成層,最後切不平整芽。切割面必須平直光滑,深度適中,沒有沈積物或其他汙染。

⑵砧木的切口取決於砧木的粗細。當砧木主幹高出地面8 ~ 15 cm時,選擇平整的地方,自上而下縱向切開,長度約3cm。切口的厚度是在不傷害或輕微傷害木質部的情況下切穿皮層。切面應該是直的。

⑶用拇指和食指準確握住切好的芽的兩側,將芽插入砧木切口,下端緊靠砧木切口底部。嫁接芽和砧木的兩個切面應緊密對齊。如果砧木比較粗,嫁接的芽應該在切口的壹側,這樣砧木的形成層和嫁接的芽就可以對齊,容易成活。

(4)將薄膜剪成寬3cm、長25cm至30cm的塑料薄膜(嫁接膜)條,從接口下方包起,不松不緊,將接口全部包起,但露出花蕾,最後打壹個活結,以備後放。綁膜的時候不能讓嫁接的芽上下左右移動,容易成活。

芽接半個月後,檢查成活率。如果芽是鮮綠色,葉柄壹碰就倒,說明嫁接過;如果嫁接的芽枯萎變色,說明沒有成活,要及時補植。接穗嫁接後,應及時解除捆綁膜(嫁接膜)。植皮又稱皮下移植,是最容易掌握的方法,植皮速度快,成本低,成活率高,春季植皮效果好。

嫁接時,切砧木:先在砧木適當高度,光滑無疤的地方切去枝條,在砧木邊緣縱向切去皮層,切口長約2.5cm,用刀尖稍微挑壹下左右皮層。修剪:選擇半木質化、腋芽飽滿、長度3 ~ 4 cm的接穗,壹邊剪成2cm左右的長斜面,另壹邊剪成1cm左右的小斜面。插入:將接穗的長斜面向內插入所摘砧木的皮層和形成層之間,使接穗和砧木緊密結合,壹般留2 ~ 3個芽給接穗為宜。

接穗插入後,用長40cm、寬2.5 ~ 3 cm的嫁接膜將傷口裹緊,防止水分蒸發,固定接穗。用壹個裏面有水分的塑料袋把接穗蓋好綁好,保持接穗的濕度以便成活。(1)高壓法在4-7月期間,選取佛手健壯的枝條,按塑造或培育新植株的要求,用刀將枝條的覆蓋部分剪去,然後用苔蘚+塘泥+適量生根劑或巖棉+營養液+適量生根劑配制培養基。培養基揉成壹團,包在傷口處,再用塑料薄膜包裹,兩端和中間用帶子紮緊,有利於保濕,不需要其他保養。10天後可以長出新根。兩個月後,被高壓剪掉,種在新盆裏。保濕遮蔭壹段時間,讓它成為新的佛手植物。

(2)低壓法這種方法適用於枝條茂盛、生長緩慢的佛手植物。壓條前,在佛手植株旁邊的盛土盆中,將佛手枝條需要壓條的部分用小刀劃開或環狀剝皮,然後壓入盛土盆中。壹些樹枝伸出盆外。1個半月左右長出新根時,可將低壓部分下端切掉,脫離母體。半個月後,稍微施壹點薄肥,促進它的新梢生長。將樹枝逐漸拉直,用木棍或竹條固定,根據情況進行造型。

也可以把佛手的枝條直接壓在泥上,把泥和石頭壓在壹起。它可以成為壹種新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