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燴面
河南面食多有所長,燴面是代表之壹,此面漢魏時期亦稱湯餅,唐以後名稱漸變,宋代汴京食店便有“插肉面、大奧面”的供應,後多稱羊肉燴面,取其筋軟光滑、湯醇性溫。鄭州燴面大興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得益於改革開放、流動人口大量增加、餐飲業需求大增,先是老字號“合記”的羊肉燴面獨領風騷,然後是蕭記的三鮮燴面異軍突起,並快速發展,二十年間不但成為鄭州市餐飲的城市名片,壹碗在手,酣暢淋漓的燴面也成為了河南、鄭州的另種風情。
高爐燒餅
高爐燒餅亦是胡餅的壹種,所謂高爐原是吊爐,又有叫做雞窩爐的,可挑擔沿街售賣,後漸固定營業,爐頂之鍋亦不再吊。此餅多以發酵面制作,搟片包芯,砍花攤圓,然後單面沾芝麻貼烤。成熟後外酥裏嫩,可單食,但河南民間多視豐儉,或夾食牛羊肉;或夾食油條饊子;或夾食炒涼粉,均是美味。故開封壹帶常是以盒論燒餅的,百姓走親戚有時也就是提幾盒油饃。
羊肉壯饃
羊肉壯饃是河南餡食中體積最大的,濮陽傳統的壯饃每個重五斤,皮二斤半、餡二斤半,直徑壹尺多。不要說今日,過去也少有能吃下壹個的。因此,壯饃多是切賣。羊肉壯饃的餡心多用肉餡、粉皮、蔥調配,面皮用三分燙面七分死面。包好後在平底鍋內煎炸而成,成品外焦裏嫩,肥美可口。
油旋
河南油旋有用八分燙面二分死面的,也有用溫水和面的。所以稱作旋是指將面劑或甩或搟成長薄條,攤撒上肉餡、蔥花、姜米等佐料,然後卷卷、按圓如旋,上平底鍋先烙兩面見黃,再如爐膛內烘烤而成。此餅外焦酥內鮮嫩香。
胡辣湯
河南各地均有,配料雖異,風格壹致。素胡辣湯是清水見開後,涮面筋成穗,用洗面筋的面汁清水勾兌,掌握好濃度,然後下入配料、調料而成。羊肉胡辣湯則要用肉湯調治。但不論何種類,面筋要用好,胡椒要用好,用辣椒出辣味,就不是胡辣湯了,也無胡椒暖胃、開胃之效果了。
羊肉湯
羊肉湯河南各地均有,近二十年來成為各階層人士均願壹嘗的食品,不但早餐,中餐亦多有人光顧,鄭州已有多家以羊肉湯為主要產品的連鎖企業。羊肉湯有清湯的和白湯的,有下配料和純湯的,各有所長。
牛肉湯
牛肉湯有全牛湯和牛骨湯,牛肉性稍涼,無明顯的膻腥味,故很受壹部分人的歡迎。洛陽、開封都有很好的牛肉湯應市。
博望鍋盔
博望鍋盔得名於南陽地區方城縣博望屯。有始於先秦和始於三國的兩種傳說。此鍋盔面團由四分發面和六分死面和制、用平底鍋小火炕烙而成。特點是底、面、心三白,食之酥香甘甜。
羊雙腸
羊雙腸是將羊的大、小腸精細加工,煮制後食腸、食湯而得名。食來羊腸豐腴柔美,湯又極醇厚,雖仍有腥味,但壹入口便覺味道異常之好,是開封小吃中特殊之物。因宗教信仰關系,回族不食羊下水、所以羊腰、羊外腰、羊血、羊胎盤等也是在羊雙腸館售賣。
炒涼粉
炒涼粉有綠豆芡和紅薯芡的,先是要制成粉坨,然後切成長方塊在平底鍋內煎炒。開封炒涼粉在炒制時要求形整不碎,並用當地西瓜豆瓣醬調味,故有獨特的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