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陽舊婚俗要經過問名、納吉、得獎、邀約會、招親、迎親戚等六道程序,稱為“六禮”。在壹些地方,有壹個習俗,女兒在結婚前夕睡在草席上。相傳,這種習俗起源於前壹年壹個後媽對他們前輩留下的女兒的虐待和羞辱,讓她這樣睡覺。沒想到,這個女兒變富了,子女也發跡了。此後,人們紛紛效仿。此外,還有“油叔”“做四句”等習俗。“跳友叔”是指女兒結婚那天,哥哥會帶著五樣禮物到男方家,稱為“跳友叔”。它在新郎家最受歡迎,通常在首席宴會座位上。“造四句”是指各種婚禮儀式。女方家要雇壹個像劇中對象的老婆婆,唱四句“問候”來主持儀式。四句話約定俗成,自編,大多押韻,幽默風趣。還有壹種揭城習俗,在其他地區很少見。如果壹個男人或女人即將結婚,他們必須在100天內結婚,以防家裏(壹般指他們的長輩)有葬禮,否則要過三年才能舉行婚禮儀式是可行的。
這些舊習俗在壹些地方保留了下來,但在大多數地區,婚禮都是新的、簡單的,甚至集體婚禮、旅遊婚禮等時尚也逐漸成為壹種潮流。
龍舟比賽
揭陽賽龍舟已有300多年的歷史。被稱為水鄉的揭陽,被縱橫交錯的溪流環繞著。榕江、練江、龍江水深長,江面寬闊,風平浪靜,是劃龍舟的好地方。賽龍舟已經延續了幾代人。
揭陽龍船,規格統壹,是潮汕各市縣中最長最大的:船長32米,寬1.5米,25對槳,1個舵。揭陽龍舟,造型優美,氣魄宏大,長頸,龍首高,雄偉帥氣。每年端午節前,龍舟落水時會舉行儀式,然後進行訓練,稱為“劃槳試驗”。
龍舟比賽有四種形式:表演賽、友誼賽、輸贏賽和冠軍賽。曾任清末福建巡撫的丁日昌,晚年定居揭陽時,曾在榕江南河設宴招待並邀請潮陽、普寧、揭陽等地的龍舟隊比賽。結果揭陽紅棉船奪冠,丁日昌授予“欽差丁尚”紅絲絨錦旗。1980“龍舟賽”被國家體委定為“傳統民俗體育項目”,揭陽龍舟賽較為活躍。
英歌舞蹈
歌舞是壹種融合了舞蹈、南拳套路和戲曲表演的民間廣場舞。演出氣勢磅礴,氣氛濃厚。根據傳說,歌舞始於明朝,以水滸傳中的英雄在梁山伯元宵節大鬧壹場的故事為基礎。舞蹈隊分為前棚和後棚。前棚壹般36人,大的108人。每人持壹對彩色木棒,用於配合鑼鼓吶喊,交替揮動雙棒敲打,邊走邊舞,壹步壹個腳印地叫,隊列變化或“長蛇進擊”,或“二龍出海”,“四虎共驅”或“二龍共進”。後棚人數不等,但不超過72人,扮成各種雜耍演員與前棚壹起表演。
揭陽歌舞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流行於普寧、揭東壹帶,其中以普寧歌舞最為著名,被譽為“歌舞之鄉”。6月1956,普寧鸚哥隊赴京參加“中國首屆民間文藝匯演大會”,6月1991,普寧燎原鎮泥溝鸚哥隊應邀參加深圳荔枝節演出,9月應邀赴廣州參加首屆世界女足比賽抽簽儀式文藝晚會演出。
潮劇
潮劇是潮汕的地方戲,用潮汕方言演唱。明嘉靖年間,揭陽潮劇有《麗景記》、《蘇六娘》等地方獨有劇目。潮劇分布在粵東、閩南、臺灣省、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柬埔寨、越南等潮人聚居的國家。唱法是兩種體系的融合,即曲牌和板式變體的結合,它保留了壹個合唱團、兩個人或三個人唱同壹首歌以及借助瞿偉的形式。樂音分三六、三六、五和反襯,伴奏音樂吸收民間鑼鼓、廟會音樂、民間小調等。樂器有嗩吶、笛子、二弦、胡弦、揚琴,鑼鼓有大鑼、小鑼、蘇鑼。早期角色生、丹、醜、異、粘、終、凈,發展為十醜、七丹、五命、三凈,其中醜、丹表演最具特色。
晚清時期,揭陽有很多潮劇團,以臺詞齊全、陣容嚴謹、表演精湛著稱。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揭西縣棉湖橋花園的“老玉堂春”,揭東縣瞿溪村的“老玉堂春巷”,玉湖江夏的“老源鄭”。新中國成立後,潮劇藝術和表演活動迅速發展。揭陽潮劇團《丁日昌》等劇目赴京參加演出並獲獎。市內多個潮劇團還多次赴香港、新加坡、泰國等地演出,既堅定了海外僑胞的鄉愁,又促進了海內外文化交流。
紙皮影戲
紙皮影戲,俗稱猴戲,是將皮革或紙板刻成各種圖形,通過光線投射在棚窗的紙幕上的壹種戲劇形式。到了清末,由原來的皮革或紙飛機雕塑改為木偶立體雕塑,木偶在背上和手上穿上鐵絲,進行操縱和表演。低影被改成了木偶,但潮人習慣稱之為紙皮影戲。皮影戲也是壹種地方戲,包括正字戲和陰超戲。清末以後,揭陽紙皮影戲非常流行,大受歡迎,紙皮影戲多達數百種。紙皮影戲演出時,舞臺上只有五七個人,涵蓋了命、旦、凈、醜等角色的唱腔和鼓點。所以流行“鼓用手打,鑼用腳打,歌用嘴唱,頭殼打深浪”的說法。
潮汕功夫茶
潮汕工夫茶起源於明代中後期,歷史悠久,最具地方特色。
潮汕工夫茶,重在品鑒,有壹套講究茶具、茶葉、水、沖泡方法、口感的茶經:選茶,潮人最喜歡烏龍茶。選水,山泉為上,河水為中,井水為下。炭火,潮人喜歡用“扭條”木炭,無煙,有炭味,以炭燒水,使火均勻。茶具12,茶壺、茶杯、茶壺、洗茶、茶托等。泡茶前將茶壺、茶杯用開水燙壹下,稱為“火鍋熱杯”。灌茶時,註意底部小粒,頂部大粒。還有講“高沖”、“低灌”、“關公巡城”、“韓信帶兵”。擔任日本口福協會會長的日籍華人陳東大教授在《談飲茶》壹書中說:“日本的炒茶方法來自潮汕工夫茶。”粵菜三大菜系之壹的潮州菜,具有嶺南飲食文化的特色:選料考究,制作精細,刀工精湛,完整的燉、燜、煎、煮、炒、清、淋、烤,清而不淡,鮮而不腥,沈郁不膩,色、香、味、美俱全。揭陽菜擅長做海鮮,湯、甜菜、素菜也各有特色。海鮮,如生龍蝦,鴛鴦膏蟹,紅燒魚翅,鮮甜。葉清吳二鱔魚、清湯蟹丸等湯菜純正、美味、原汁原味。甜菜,如可麗餅蓮子糊、瓜芋糊,甜而膩,甜而可口,還有著名的素菜,如後谷芥菜、國菜等。素菜是用肉做的,香而爛,軟而滑,素而不素,是廣東素菜的代表。揭陽菜不僅講究刀工、做工精致、外形賞心悅目,還講究調味。每壹道菜都要配相應的醬料。此外,民間小吃、小吃種類繁多,用料考究,地方風味濃郁,屬於中國小吃八大派中的潮州派。
在民間藝術方面,石雕、潮州木雕、剪紙、瓷器鑲嵌、潮劇、潮州音樂和舞獅是最著名的,豐富多彩,令人眼花繚亂。揭陽廣播電視臺
揭陽廣播電視臺全稱“南方廣播影視傳媒集團揭陽廣播電視臺”,於2004年3月23日正式成立。對外呼號廣播為“揭陽廣播電臺”和“揭陽電視臺”。
揭陽日報社
揭陽日報是揭陽市委機關報,創刊於6月65438+4月1,992。1991 65438+2月7日,國務院批準設立揭陽市。不久,揭陽市委批準揭陽報成立,並將揭陽報作為揭陽市委機關報出版。4月3日1992,揭陽日報1期。當時新創辦的《揭陽日報》以每周兩大報的形式發行。
揭陽新聞網,市委市政府機關網,由市委宣傳部主管,揭陽日報社主辦。是我市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後的又壹家大型綜合性新聞媒體和揭陽第壹新聞門戶網站。泰國南邦,泰國北部城市,南邦省首府,位於清邁東南部旺河左岸,人口4.23萬(1980)。
泰國北流是泰國東部的壹個省,也叫彩瓊騷。距曼谷80公裏,面積5351平方公裏。
美國安大略省安大略省是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東南部聖貝納迪諾縣的壹座城市。根據2010人口普查,本市人口為163924。
鶴崗鶴崗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處於小興安嶺向三江平原的過渡地帶,屬於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西北部為丘陵地區,東南部為三江平原西緣。俄羅斯北臨黑龍江,松花江東南與佳木斯接壤,西部小興安嶺毗鄰伊春。
鐵嶺市,位於遼寧省北部,松遼平原中部,是遼寧省14省級城市之壹,沈陽經濟區副中心城市。鐵嶺南接沈陽、撫順,北接吉林省四平,東接撫順市清原滿族自治縣和吉林省遼源市,西接沈陽市法庫縣、康平縣和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