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結腸炎有什麽癥狀?如何看待?

結腸炎有什麽癥狀?如何看待?

結腸炎的基本癥狀:

這種疾病的發病大多是緩慢的,少數可以是急性的。病程呈慢性,持續數年至十余年,常呈發作期與緩解期交替或逐漸持續加重,偶爾呈急性發作。臨床表現如下:

1.腹瀉:粘液便和膿性血便,壹天3 ~ 4次,嚴重者可達數十次,或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

2、腹痛:輕度患者無腹痛或僅有腹部不適。壹般有輕中度腹痛,為左下腹或小腹疼痛,涉及排便後整個腹部緩解的規律。

3、便秘:便秘每4 ~ 5天排便壹次,糞便如羊糞,即使不吃瀉藥也無法放松。

4.其他癥狀:腹脹、消瘦、乏力、腸鳴、失眠、多夢、怕冷。

結腸炎的中醫臨床表現

①輕度型:最常見,起病緩慢,癥狀較輕,輕度腹瀉,每日少於4次,交替出現便秘,大便無或僅有少量血粘液,無全身癥狀,病變多局限於直腸和S型的結腸,血液狀況正常。

②中度型:介於輕度和重度之間,每天腹瀉4次以上,全身癥狀較輕。

③重癥型:腹瀉伴發熱、乏力、消瘦、貧血等全身表現,壹天6次以上,便血或粘液膿血便。

④暴發型:少見。

中醫結腸炎主要有四種臨床類型,介紹如下:

①腹瀉型:腹瀉、大便不規則、腹痛、血便、黏便、膿便、腸鳴音、排便不暢、不盡,伴有消瘦、全身乏力、畏寒、頭暈等癥狀。

②便秘型:便秘,如羊糞,排便不暢且無止境,甚至幾天不能排便。部分患者腹瀉病史較長,伴有腹痛、消瘦、口幹、腹脹、貧血等癥狀,易發生惡變。

③腹瀉便秘交替:大便幹結、稀便、粘液帶血便,並伴有腹痛、腹脹。

結腸炎的壹般治療

1.休息:休息對疾病非常有益,特別是對活動期的患者,可以減輕精神和身體負擔。隨著病情的好轉,可以逐漸增加活動量,但壹般應避免重體力活動。

2、飲食營養:腹瀉期間要註意補充營養,還要適當減少飲食中的纖維素成分,如韭菜、芹菜、蒜苔等。,並使用較少殘留的飲食,減少高纖維素成分可能給結腸黏膜帶來的機械損傷。關於結腸炎患者喝牛奶的問題,要看喝牛奶後腹瀉是否加重,因為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可能對牛奶蛋白過敏。另壹方面,部分患者由於腸道內乳糖酶缺乏,可能會出現乳瀉。在中國,患乳糖酶缺乏癥的人比西方多。因此,腹瀉期炎癥性腸病患者應仔細詢問是否有牛奶過敏反應史,限制乳制品的攝入有時會起到止瀉的作用。

由於腹瀉便血、長期吃得太少和吸收性營養不良,患者可能出現缺鐵、葉酸缺乏或貧血,應適當補充。壹般可以通過口服或註射來補充,使用益氣健脾、養血補腎的中藥也可以達到增強體質、補充營養的目的,但需要辨證用藥。長期腹瀉患者要補充鈣和鎂、鋅等微量元素。

結腸炎治療的用藥原則

1,適當補充液體和電解質,補充維生素B和鈣。服用鐵制劑和葉酸治療貧血。病情嚴重、經常腹瀉、嚴重營養不良的患者,可給予胃腸要素飲食或壹段時間的腸外營養。[1]

2.抗感染藥物:柳氮磺吡啶對治療各部位結腸炎和預防並發癥有很好的效果。有些會引起惡心、嘔吐、頭痛、皮疹、中性粒細胞減少、貧血和肝功能不良。如果無效且有不良反應,可用甲硝唑代替。新黴素和酞嗪酮噻唑也有效。

3.激素治療:腎上腺皮質激素、氫化可的松、潑尼松可改善全身狀況,緩解病程,減少排便次數,緩解復發癥狀,增加食欲。然而,有些病人效果不佳,並可使潰瘍穿孔、出血和愈合緩慢。目前認為適用範圍較小,對急性暴發性或早發患者可明顯減輕癥狀,改善病情。對長期反復發作的效果不滿意;將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單位溶解於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滴註,癥狀改善後使用肌肉註射。氫化可的松靜脈註射,癥狀緩解後逐漸減少,可以給藥。皮質類固醇在緩解癥狀方面優於可的松,但在維持緩解方面不如可的松有效。如果癥狀沒有改善,這種治療不應持續超過2周。

4、免疫抑制劑:硫唑嘌呤,每日1次,可改變病程,抑制臨床表現,但不能改變基礎病,常用於靜止期減少復發,也可能中毒,應註意。6-巰基嘌呤(6-MP)聯合激素可以緩解癥狀。

止瀉藥:可減少排便次數,緩解腹痛,常用復方苯乙基哌啶、可待因和復方樟腦酊。止瀉藥可能導致急性潰瘍性結腸炎中毒性先天性巨結腸,應謹慎使用。也可給予鎮靜藥物和抗痙攣藥物。

6、保留灌腸:常用於直腸和乙狀結腸炎,可緩解癥狀,促進潰瘍愈合。

腸炎患者的自我鍛煉

1,做的時候全身放松,排除雜念,取仰臥位,微微閉眼,深呼吸,先提肛30次,提起來時吸氣,放下時呼氣。壹提壹放就是壹次。

2.提肛時,壹定要觀察肛門。30次後揉腹部200次。揉腹前,先排凈大小便。不宜過飽過餓。

3.搓的時候手掌向下,右手放在肚臍上,左手放在右手背上,順時針方向按摩腹部,力度適中,即先從肚臍開始,然後逐漸向整個腹部擴展。搓腹時要保持腹部(肚臍下5厘米左右),在搓腹前在腦海中默念“消炎、止痛、愈合”等詞語。

4.運動後,雙手放在肚臍上或左手放在右手上,深呼吸三次,平躺三分鐘後起身。

這種方法要持之以恒,揉腹時有腹溫、腸鳴或排氣感是正常的。

結腸炎的治療標準

壹般來說,慢性結腸炎的治愈標準必須是大便完全恢復正常,每日1次或隔日1次,大便成形,不再出現黏膩、腹痛等癥狀,經內鏡檢查證實結腸黏膜充血水腫已消除,則結腸炎可達到臨床治愈標準。臨床上很多患者感覺癥狀消失了,主張停藥。此時疾病還沒有完全治愈,不做內鏡檢查,停藥後很容易復發。建議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達到臨床治愈標準,長期保持良好狀態。

結腸炎治療的誤區

1.腹瀉就是結腸炎——盲目吃藥。

2.結腸炎要消炎——濫用抗生素

3.藥物生效後未能鞏固——中途停藥。

4.只重視藥物治療——忽視營養補充和心理調節。

3飲食保健

對於急性腸炎患者,除了註意休息,根據病因積極治療外,飲食上應采取易消化、少刺激、溫中適度、營養豐富、少食多餐、及時補水的原則。

腸炎的早期階段:

是急性腸道充血、水腫、炎癥、滲出的階段。此時腸道蠕動活躍或處於痙攣狀態,消化吸收功能較弱。因此,患者可在發病後8 ~ 12小時內吃流質食物,如米粥、藕粉、掛面等。如果腹瀉嚴重或出汗較多,還應多給患者喝湯,如米汁、蔬菜湯、果汁、淡鹽開水等。,補充體內水分、維生素、電解質的不足。

腸炎的改善期:

可以給患者吃壹些容易消化、營養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米粥、細面條等。宜少食多餐,每天4 ~ 5次。需要註意的是,此時不宜喝牛奶和吃大量的糖,因為這些食物進入腸道後容易發酵,產生大量氣體,引起腹脹腹痛,增加患者的痛苦。

腸炎恢復期:

由於胃腸道,尤其是腸道的病理生理變化,此時腸道對食物非常敏感。因此,在飲食上要特別註意,飲食上要吃壹些清淡、松軟、溫熱的食物,避免過早食用油膩、油炸、冷硬食物和芹菜等多纖維食物。恢復2 ~ 3天後,就可以按照自己正常的飲食來吃了。

結腸炎的飲食原則

1,低纖維低脂肪食物能促進腸道蠕動,刺激腸壁,但不易消化,應限制食用。

2、註意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

3.如果慢性腸炎出現脫水和低鈉,應及時補充淡鹽水,吃菜葉湯,補充水分、鹽分和維生素的流失。

4、排氣、腹瀉太強,應少吃糖和易產生發酵的食物:如土豆、豆類、牛奶等。

5.柿子、石榴、蘋果都含有鞣酸和果膠,都有收斂止瀉的作用。慢性結腸炎可以適量食用。

4預防保健

結腸炎的預防需要註意飲食

1,要定時進食,壹日三餐做到定時定量,不要太餓,不要暴飲暴食,這樣有利於腸道消化的平衡,避免飲食不節制造成腸道功能紊亂。

2、飲食清淡,易消化,少油膩。適宜食物:健脾食物、山藥、扁豆、蓮子心、百合、紅棗。少吃冷飲和容易脹氣的食物,如西瓜、哈密瓜、韭菜、蔥、蒜、油炸食品、咖啡、碳酸飲料等。

3、少吃高脂肪食物,以免因為難以消化而增加腸胃負擔,比如少吃高脂肪快餐。

4.避免過量飲酒。

5、每天不要吃太多纖維食物,可以選擇全麥食物,以及柑橘、菠菜、胡蘿蔔等。

6.避免過敏食物。如果發現自己每次吃某種食物都有類似的反應,就要小心自己是不是對這種食物過敏了。可以選擇其他食物代替。

結腸炎護理要註意觀察病情。

1.根據病情觀察腹瀉的頻率和大便的特點。

2.暴發型患者應觀察是否因頻繁排便而出現口渴、皮膚彈性減弱、消瘦、乏力、心慌等癥狀。血壓下降等水、電解質、酸堿失衡和營養障礙的表現。

3.如果病情加重,毒血癥明顯,高熱伴腹脹,腹部壓痛,腸道咕嚕聲減弱或消失,或出現腹膜刺激,建議立即聯系醫生協助搶救。

結腸炎的壹般護理

1,連續便血和腹瀉要特別註意預防感染,排便後溫浴或肛門熱敷改善局部循環。並局部塗抹抗生素軟膏。

2.需要藥物保留灌腸時,應在夜間睡前進行,並指導患者先排便,再進行低壓生理鹽水灌腸。

3.適當休息,指導患者夜間安心睡眠,註意午睡;重癥患者應臥床休息,減少腸道蠕動和痙攣。

結腸炎的對癥護理

1.當抗痙攣藥用於腹痛時,劑量應小,以避免中毒性結腸擴張。

2、嚴重發作者,應遵醫囑及時補充液體和電解質、血液制品,以糾正貧血、低蛋白血癥等。

3.需要腸鏡或鋇灌腸檢查時,應使用低壓生理鹽水灌腸進行腸道準備,避免壓力過大,防止腸道穿孔。

4.指導患者少刺激、少纖維素、高熱量飲食;大出血時禁食,然後根據病情改用流質、無殘渣飲食,慎用牛奶和奶制品。

綜上所述,結腸炎的護理還應給予健康指導,向患者說明疾病的誘發因素及治療後的效果,保持情緒穩定。指導患者按時正確服藥,配合治療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