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毒鵝膏菌
毒鵝膏菌,又稱鬼筆鵝膏、綠帽菌、高把菌、蒜葉菌、毒傘。這種毒蘑菇在我國大部分的省市都有生長,很常見,妳是不是見過但叫不出名字呢?翻閱網上的新聞報道,妳會發現幾乎每年都有人誤食毒鵝膏菌出現中毒的危急情況。
毒鵝膏菌和某些可食用蘑菇的長相有些相似,菌肉、菌褶和菌柄為白色。菌柄上部有白色的菌環,其菌蓋隨著生長周期的變化,會呈現出灰褐綠色、煙灰褐色、暗綠灰色。
由於毒鵝膏菌外觀簡潔大方,很容易給人造成壹種“無毒”的假象,但其實它是壹種有劇毒的野蘑菇。
2、臭黃菇
臭黃菇,別稱有很多,比如:油辣菇(四川)、牛馬菇(福建)、雞屎菌(廣西)、牛犢菌(廣西)等。由於臭黃菇具有壹定的毒性,誤食之後會給身體健康帶來不良影響。
臭黃菇通常會散發著壹股臭氣味,菌蓋呈扁半球形,頂部多為土褐色,比較好辨別。
不少人誤以為這種蘑菇可食用,於是采摘用清水洗凈後將其曬幹,然後用來做成美味佳肴來享用,不僅口感辛辣,而且還可能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中毒的現象。
3、毒粉褶菌
毒粉褶菌又稱為“土生紅褶菌”,也是壹種常見的毒蘑菇。
毒粉褶菌的菌蓋在初期呈扁半球形,隨著時間的推移,會不斷平展開來,而且邊緣波狀常開裂。菌蓋的顏色可能是汙白色、黃白色、黃褐色,往往帶有壹些絲光。其菌柄往往比較粗壯,呈白色或是汙白色,表面有縱條紋,上部分會有白色粉末,下部有可能會呈現出膨的樣子。
4、半卵形斑褶菇
半卵形斑褶菇,在新疆、青海、西藏、四川、臺灣、甘肅、陜西、河北等地區比較常見,多生長與牛、馬糞上。由於此蘑菇有毒,誤食後中毒可能會出現幻覺反應,故而又被稱為“致幻蘑菇”。
5、糞銹傘
糞銹傘這種毒蘑菇,四川、雲南、河北、內蒙古、山西、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均有分布,多生長於在牲畜糞上或肥沃地上。菌蓋像鐘壹樣,表面粘粘的很光滑,中部多為淡黃色、檸檬黃色;菌柄細長空心,有透明感,上部有白色的細粉粒,下部稍微有點膨大。
以上這5種常見的毒蘑菇,千萬別采摘。據悉,目前我國發現的毒蘑菇有100余種。也就是說,除了以上這5種,還有相當多種類的毒蘑菇。以防萬壹,還是盡量購買市面上人工種植的蘑菇吧。
如果不幸誤食了毒蘑菇,應該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在救護車到來之前,可以自行催吐,或者家人幫忙催吐,以減少身體內的毒素。具體的催吐方法有:中毒者喝下大量的溫開水或稀鹽水(不要強行灌水,以免窒息),然後將手指伸進口中往裏輕輕摳,即可催吐。反復多次之後,還應飲用適量的添加鹽水+糖的“糖鹽水”補充體液。
在送醫時,請把毒菇樣品交給醫護人員送往相關機構鑒定其品種,以便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