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年端午濃情至,又到粽葉飄香時,粽子是漢族傳統節日食品,也是中國 歷史 文化積澱最深厚最具代表性 美食 之壹,源遠流長,流傳甚廣,在晉代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現在端午節臨近,又到了吃粽子的時候。
粽子作為節日代表食品,是親朋好友之間互相贈送的佳節禮品,增添了節日氣氛,送出了美好祝願,每年到了端午節前後,家家戶戶都會飄出濃郁的粽香,煮粽子也成為節日傳統習俗。
粽子是以粽葉為皮,糯米為餡蒸制而成,粽葉可以用竹葉、箬葉、柊葉、簕古子葉等葉子,糯米餡可以加入其他輔食,做成或甜或鹹,或葷或素的粽子,包成三角形、長條形、四方形等各種形狀的粽子。
不管怎樣的粽子,都需要經過煮熟這壹道工序,煮粽子雖然看起來簡單,可煮的粽子有時會出現有硬芯,沒味道,散花的現象,其實煮好粽子也是有講究的,牢記“煮粽三部曲”,粽子香甜軟糯,營養不流失。
煮粽子很多人都是隨性而為,認為冷水、熱水煮結果沒區別,這還真不是,有壹次出於好奇心,我把粽子分兩鍋煮,壹個冷水煮,壹個熱水煮,相同時間情況下,熱水煮的粽子香味明顯比較淡,而且裏面還有很多硬芯。
這是為什麽呢?
這就跟蒸饅頭時要冷水上鍋蒸壹個道理,只不過冷水上鍋蒸饅頭是壹個二次發酵的過程,而冷水煮粽是壹個滲透的過程,熱水狀態下,水分子比較活躍,不容易滲透到粽芯,而冷水在升溫過程中,可以慢慢滲透到粽芯,受熱性也比較均勻,因此熱水煮容易出現外面熟,有硬芯的現象,所以要冷水下鍋煮。
看到很多人煮粽子是全程大火煮,也有的水燒開後轉小火煮直接煮熟,然後撈出來趁熱吃,可是粽子放冷後就容易回生,吃不了,有吃冷粽子習慣的人,在煮粽子時就要掌握好下面的技巧。
正確做法是大火把水燒開,然後轉小火煮,小火煮的過程就是讓糯米熟透,壹般生粽煮3個小時,然後關火燜30分鐘,這個燜的過程就是使粽子完全熟透,不易回生。
註意:粽子分凍粽和生粽,凍粽子壹般是熟粽子,煮的時候要熱水下鍋,煮的時間不宜過長,不然粽葉容易爛,粽子會散花,如果高壓鍋煮粽子壹般上汽15 30分鐘,糯米屬於比較難消化的食物,所以寧可多煮壹會,不可少壹分,特別是小孩、老人吃,還有就是煮的時間水壹定要壹次性加夠,中途加水,會沖淡粽香味。
煮粽子很多人就是直接用清水煮,吃起來也不錯,卻沒有別人煮的味道好,色澤漂亮,這是因為沒有掌握訣竅。
煮粽子是,不要清水煮,往水裏加點食鹽和小蘇打,鹽溶入水中形成鹽水,鹽水滲透性更強,還可以增加粽子的底味,特別是甜粽子吃起來更甜,因為鹹甜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而小蘇打成分是碳酸氫鈉,可以促進澱粉糊化,增加糯米粘性,使粽子更容易熟透,控制酸堿平衡,有助於糯米的消化,鎖住食材水分,使營養不流失。
註意:在包粽子時,往糯米裏加壹點小蘇打或食用堿,煮出來粽子的顏色金黃剔透,色澤更漂亮。
大家都知道,粽子是節日食品,壹般只有端午節食用,可是過完端午節後,那些沒賣完大堆的粽子去哪裏呢?其實都回收做成凍粽子了,這種粽子買是壹樣的價格,味道和口感卻差得遠,所以要學會避免買到陳粽子,那麽怎樣去買呢?
1.聞氣味,這種方法適用買散粽子,買散粽子不能只看顏色,因為凍粽和生粽顏色肯定不壹樣,並不是顏色越漂亮越好,所以要通過聞來判斷,新鮮粽子有糯米和粽葉清香,陳粽子香味淡,質量不好的還有黴味或哈喇味,這種就不要買了。
2.看質量,除了散粽子,包裝的粽子也很多,往往是送人的首選,這是我們就要看包裝是否完整,有漏氣脹氣現象,粽子是否包裹完好,捆綁的繩子是否松緊適度,壹定要看清是否有黴點、漏米、變形的現象。
3.查信息,在購買包裝食品時,最基本和重要的就是查看是否屬於三無產品(無生產廠家、無生產日期,無質量合格證),遇到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很模糊的也不要買。
4.選渠道,粽子是食物,食物跟 健康 是息息相關的,所以最好選擇儲存條件和衛生要求達標的正規銷售渠道買粽子。
粽子傳統特色 美食 ,帶來了美味,也表達了節日美好的祝願,煮粽子雖然簡單,但是想要煮好,還是需要掌握“煮粽三部曲”的,買粽子時也要註意避開買到陳粽子,現在高考臨近,“粽”與“中”同音,同時祝願廣大學子“寒窗十年不負望,壹舉高中天下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