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又名印度南瓜、玉瓜、北瓜。葫蘆科,葫蘆科。壹年生藤本草本植物,以嫩瓜或種子為栽培目的。幼瓜適合炒,做餡或飼料,幹籽可以炒。
特點:
竹筍和瓜類根系發達,生長迅速。莖幾乎是圓形的。葉子柔軟有毛,圓形或心形,裂縫很淺或沒有裂縫,沒有白斑。花冠裂片柔軟,向外下垂,萼片狹長,花蕾開放,先端被切。花梗短,圓柱形,基部不膨大。果實表面光滑,成熟果實無香氣,含糖量少。種皮邊緣顏色與中間部分相同,種臍歪斜,種子較大。
品種:
竹筍的品種按皮色分為白皮、黃皮、花皮,按大小分為大筍和小筍。長江流域常用的品種有南京的白皮筍、白皮筍、黃皮筍,安徽的白皮筍、黃皮筍、六皮筍,淮安的北方瓜。
根據實踐經驗可知,黃瓜的刺數與保存密切相關,刺少比刺多更利於貯藏保鮮。南方種植的黃瓜瘤多刺少,北方種植的大多是瘤多刺多的“刺瓜”。采集時要求用剪刀剪,註意不要傷到腫瘤。
黃瓜具有怕冷、易失水的特點。儲運溫度不宜低於10℃,但高於15℃時易老化。為了防止水分流失,環境的濕度應在95%以上。高溫高濕容易生病,消毒防腐措施壹定要跟上。解決這個矛盾也是黃瓜保鮮的關鍵。此外,黃瓜對乙烯也很敏感,不能與瓜、梨、番茄等容易釋放乙烯的果蔬壹起儲運。最好把乙烯吸收劑放在包裝裏。
針對以上情況,保鮮黃瓜用薄膜包裝,有三種形式:壹種是將裝滿瓜的筐疊起來,蓋上0.04-0.06毫米的薄膜帳;二是在籃子裏放壹根0.03 mm的通底膜管,管口折疊;第三種是將1-2斤裝在0.03 mm的薄膜袋裏,折疊後放在籃子裏存放。以上三種方法,包裝前後別忘了用含50%仲丁胺的殺菌劑克黴靈,每公斤黃瓜用0.1 ml,包裝前熏蒸24小時,或用棉球蘸藥液裝入包裝,註意不要碰到瓜身。
西瓜,即茭白,又叫高瓜。
西葫蘆在不同的地方有很多不同的俗名:“勾瓜”、“白黃瓜”、“黃瓜”、“美國南瓜”。
西葫蘆,學名西葫蘆。
別名西瓜、白瓜、南瓜、美國南瓜
分類葫蘆科,葫蘆科。
原產於北美南部,現在廣泛種植。
形態壹年生草本藤本(匍匐),有矮化、半匍匐、匍匐三大品系。大多數品種主蔓優勢明顯,側蔓優勢很少。主蔓長度:矮稈品種節間短,蔓長通常小於50㎝,日光溫室有時可達1m(由於生長期長);半蔓生品種壹般在80cm左右;;匍匐品種通常有幾米長。多葉卷須是攀緣藤本植物,但經常爬行(有些短品種是直立的)。
單葉,大,掌狀深裂,互生(短變種密集互生),葉粗糙多刺。葉柄長且中空。有的品種綠葉深淺不壹,葉脈附近有銀白色斑點。
花單性,雌雄同體。花單生於葉腋,亮黃色或橙黃色。雄花的花冠呈鐘形,花被管在花萼基部形成。花粉粒大、重、粘,不能被風吹走,只能靠昆蟲授粉。雌花子房下位,具雄蕊但退化,具壹環蜜腺。單性結實率低,冬季和早春蟲少時需要人工授粉。雄花和雌花最初都是在葉腋由花原基分化而來,從外向內依次為萼片、花瓣、雄蕊和心皮。然而,當雄花形成花蕾時,心皮停止發育,雄蕊開始發育。在雌花中,花蕾形成時雄蕊停止發育,心皮發育,從而形成雌蕊和子房。
果實的形狀有圓柱形、橢圓形和長圓柱形。嫩瓜和成熟瓜的皮色,有的品種相同,有的品種不同。嫩瓜的皮色為白色、白綠色、金黃色、深綠色、深綠色或白綠色;成熟瓜的果皮顏色為白色、乳白色、黃色、橙色或黃綠色。
每個果實含300-400粒種子,白色或淡黃色,長橢圓形,種皮光滑,千粒重130-200 g,使用壽命壹般為4-5年,生產利用上限為2-3年。
怪癖
溫度:是壹種耐寒但不耐高溫的瓜類蔬菜。生長期最適溫度為20-25℃,低於65438±05℃時生長緩慢,低於8℃時停止生長。30℃以上生長緩慢,易發病。種子萌發的適宜溫度為25-30℃,65438±03℃即可萌發,但非常緩慢。30-35℃發芽最快,但容易造成過度生長。開花結果期需要較高的溫度,壹般保持22-25℃最好。早熟品種對低溫的耐受性更強。根伸長的最低溫度為6℃,根毛發生的最低溫度為65438±02℃。受精後的果實在夜間溫度8-65438±00℃時能正常發育。
光照:光照強度適中,耐弱光,但光照不足容易造成虛長。光周期為短日植物,長日條件下有利於莖葉生長,短日條件下結果期較早。
濕度:我喜歡潮濕,但不能忍受幹旱。特別是在結果期,土壤應保持濕潤,以獲得高產。高溫幹旱條件下易發生病毒性疾病;但是高溫高濕也容易引起白粉病。
土壤:對土壤的要求並不嚴格。沙土、壤土、粘土均可耕種,土層深厚的壤土容易獲得高產。
肥料:生產1,000公斤商品瓜需要大量的肥料,相當於3.9-5.5公斤氮,2.1-2.3公斤五氧化二磷,4-7.3公斤氧化鉀。
繁殖栽培
播種育種,春播或秋播,以春播為主。栽培方式分為露地、簡易地被和保護地栽培(又分為小拱棚和溫室栽培),各有特點。下面簡單介紹壹下壹般的培養方法:
選種、浸種:去除雜質,挑選幹凈飽滿、千粒重200g左右的種子,放入陶罐或其他無油容器中,先用冷水浸泡,再用50-55℃的溫水燙壹下,不斷攪拌,保持15-20分鐘,自然冷卻至20-30℃,浸泡4-6小時,取出後再次使用。風幹,半幹時可加熱催芽,溫度以25℃為宜。如果種子量大,可以在催芽時翻,促進有序發芽,但發芽後就不翻了。
播種:芽長約1.5cm時,要選擇陽光充足、溫暖的天氣。如果下雨天不能播種,可以把種子放在陰涼的地方,控制芽的生長。
播種營養土應在播種前20-30天準備好。選擇未種植瓜菜的無病土和農家肥進行配制。通常,6份花園土壤與4份腐爛的馬糞或糞肥混合。放在苗床、紙袋或塑料碗(直徑9-10 ㎝)中,厚度8-9 cm。播種後覆蓋土壤約2厘米。
幼苗生長:幼苗容易白長,要嚴格控制溫度和濕度。播種後幼苗出土層前應保持高溫,白天溫度25-30℃,夜間溫度18-20℃,地面溫度22-24℃,相對濕度80-90%,3-4天左右出苗。幼苗出來後要適當降溫通風,白天溫度25℃左右,夜間溫度13-14℃,第壹片真葉展開後夜間溫度降至12℃。栽植前8-10天,應逐漸增加通風量,通過降溫鍛煉幼苗,壹般白天15-25℃,晚上6-8℃。
種植和田間管理:經過30-35天的苗期管理,可培育出3-4株真葉苗,進行種植。
種植前應施足基肥。每畝施優質農家肥3000-5000 ㎏,還有馬糞、羊糞。
開荒後形成間距60-65 ㎝的壟,株距40-50 ㎝,每畝種植2000-2500株。也可以做成寬1.3m的平畦,每畦種兩行。
種樹苗的時候,坐在水裏種。水往下滲的時候,把它們封起來,把秧苗扶正。
種植安全期地面溫度在13℃以上,夜間溫度不低於10℃。
緩播後追肥(餅肥150-200?,或三元復合肥50-60?),澆“促苗水”,但由於地溫低,不宜澆水過多。之後及時中耕松土,不施水肥,然後給第壹個瓜澆水,直到長到10-12 ㎝。每5-7天澆壹次瓜,保持表土濕潤,雨季排水。
結果期追肥以2-3次為宜。每次施用糞便稀釋液1000-1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