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麽藥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又好又快?
潰瘍性結腸炎的病因不明,所以目前藥物治療仍以調節免疫反應和抗感染為主。藥物治療的目的是控制急性炎癥的發作,緩解癥狀,防止疾病復發,預防並發癥和評價藥物治療的效果。潰瘍性結腸炎治療前,首先要了解發病部位、程度以及是原發性還是慢性急性發作。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部位為直腸炎、左半結腸炎和全結腸炎,不同部位的藥物反應和預後不同。對於潰瘍性直腸炎和左側半結腸炎,常采用局部灌腸結合口服,而全結腸病變多采用口服和靜脈用藥,需要使用皮質類固醇。同壹個病的程度不壹樣,用的藥和給藥途徑也不壹樣。壹般病情較輕的患者只需要口服氨基水楊酸類藥物,病情較重的患者需要靜脈註射皮質類固醇。首次藥物治療的效果往往更好,而慢性復發者有時甚至需要免疫抑制劑進行治療。由於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長期使用藥物,只有合理選擇藥物,才能避免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比如柳氮磺吡啶引起的造血系統和肝功能的改變,皮質類固醇引起的水電解質紊亂,易感染,免疫抑制藥物引起的骨髓抑制。如有明顯不良反應,應停藥並及時換藥,以免造成更嚴重的損害。1.氨基水楊酸制劑(1)柳氮磺吡啶(SASP):是5-氨基水楊酸(5- ASA)的磺胺吡啶(SP)通過偶氮鍵連接而成的化合物,是最早用於治療UC的藥物之壹。近50年的臨床應用證實了SASP的療效。通常劑量為每日2 ~ 4g,最大劑量為每日6g,初始劑量為0.5g,每日兩次。2-3天內增加治療劑量,可減少副作用的發生,維持劑量壹般為每天2g。研究表明,SASP適用於活動期UC,尤其適用於輕中型患者。(2)5-氨基水楊酸(5-ASA): 5-ASA是SASP的活性部位,SP與SASP的毒副作用有關,所以用700 mg 5-ASA灌腸液。75%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在臨床和內鏡下均有改善,但SP無效。口服制劑的常用劑量為每天2 ~ 3g。目前有5ASA栓劑,常用劑量為200-1000 mg,每日2-3次,使用方便,能有效防止復發,無明顯副作用。其機理是抑制脂氧合酶降低白三烯水平,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3)奧沙拉嗪:壹種2分子5-ASA偶氮化合物,是近年來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突破。其最大特點是對因副作用而不適合服用SASP的患者有效。壹般口服每天2g。有人治療了160例UC,其中82.5%可以長期服用,9.8%因為腹瀉停止治療。(4)4-氨基水楊酸(4-ASA):壹般用於UC遠端結腸和直腸病變。與安慰劑相比,保留灌腸(2g溶於60ml水中)效果明顯,無副作用。此外,動物實驗數據表明。4-ASA的抗炎作用優於5-ASA,值得臨床進壹步試驗。國外有人用4-ASA灌腸治療UC 10例。灌腸劑成分:4-ASA2g,乳糖2g,矽膠5mg,白色粉末。患者每晚睡前服用60毫升水,持續4周。結果表明,這些患者的病情經治療後明顯好轉。因此,作者認為4-ASA灌腸法治療UC療效顯著,且價格低廉,無副作用。2.糖皮質激素被認為對急性發作有很好的療效。作用的基本機制是非特異性抗炎和抑制免疫反應。適用於N-水楊酸制劑療效不佳的輕中型患者,尤其適用於活動期嚴重、暴發型患者。壹般來說,口服潑尼松40mg/d的危重患者,給予更大劑量的靜脈滴註,氫化可的松200-300 mg/d或地塞米松10mg/d,7-14天後,口服潑尼松60mg/d,逐漸減量停藥。註意不要減量過快,防止反彈,減量期間逐漸加用氨基水楊酸制劑替代激素治療。病變局限於直腸和S型的結腸的患者,可用氫化可的松琥珀酸鈉100mg(氫化可的松不能溶於酒精),潑尼松龍20mg或地塞米松5mg加生理鹽水100ml作為保留灌腸,每日1次,病情好轉後每周2-3次,1 ~ 3個療程。近年來,國外推出了許多新型激素灌腸劑或栓劑,使用方便。3.硫唑嘌呤或6-巰基嘌呤通常用作免疫抑制劑。這種藥物的療效尚未確定。可緩解結腸黏膜炎癥,適用於慢性持續性或復發性病例,尤其適用於對磺胺及腎上腺糖皮質激素無反應的患者。劑量按每日1.5mg/kg體重計算,分三次口服,療程約1個月,可持續緩解病情,但停藥後常復發,並有骨髓抑制等副作用,影響細胞免疫,引起嚴重感染和白細胞減少。色甘酸鈉,20毫克,壹天四次,空腹服用,有助於緩解腸炎癥狀。4.ACTH是維持腎上腺正常功能的重要激素。ACTH與腎上腺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通過G蛋白激活腺苷酸環化酶,促進細胞合成糖皮質激素。不良反應基本和糖皮質激素壹樣。少數患者可能出現過敏性休克。主要適用於應用皮質類固醇無效的暴發性、重度癲癇發作患者。常用劑量為25 ~ 50u/d,靜脈滴註。4.其他藥物(1)甲硝唑:當UC患者腸道厭氧菌大量繁殖時,往往會加重癥狀。甲硝唑可抑制腸道厭氧菌,影響白細胞趨化和部分免疫抑制,改善UC癥狀。每日三次口服0.4g,半個月後改為每日三次0.2g。四周為壹個療程。但有時會出現胃腸道反應。(2)磺胺嘧啶(SG): 2-3g,每日3-4次。(3)酞嗪酮噻唑(PST): 1-2g,壹日三次。(4)復方磺胺甲噁唑:首劑2片,後1-2片,每日2次,飯後服用。(5)抗生素:當抗生素對磺胺類藥物過敏時,可考慮使用氨芐青黴素每日2-4g,口服;頭孢氨芐每日2 ~ 4g,口服。但是這些藥物不能長期使用。如有繼發感染,可肌註或靜脈註射慶大黴素、氨芐青黴素、氯黴素、頭孢菌素。(6)賽庚啶:文獻報道賽庚啶對潰瘍性結腸炎、過敏性結腸炎引起的慢性腹瀉,可減少粘液便次數,改善腹痛。這可能與拮抗5-HT物質對腸道平滑肌的異常興奮作用有關。(7)硫糖鋁:研究表明硫糖鋁能保護潰瘍面,刺激局部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釋放,因此也有細胞保護作用。有人用100ml的10%硫糖鋁作為保留灌腸劑,治療4例UCl4,早晨1次,1 ~ 3周為壹個療程。結果排便次數減少50%,6/12原有便血者止血,總有效率78.6%,無效3例。(8)Cimetformin:UC患者病變腸壁內肥大細胞常增多,受刺激後可釋放大量組胺,導致腸壁充血、水腫、平滑肌痙攣,甚至出現小潰瘍。Cimetformin是壹種組織H2受體拮抗劑,其機制可能與抑制肥大細胞釋放組胺有關。方法:口服西咪替丁0.2g,每日三次,睡前加服0.4g,待病情明顯好轉穩定壹段時間後,再服維持劑量(睡前僅服0.4g)4-8周或更長時間。(9)吲哚美辛:UC的腹瀉是前列腺素(PG)刺激腸黏膜分泌所致,在UC患者急性期直腸黏膜培養中發現PGE2和脂氧合酶產物明顯高於正常,而吲哚美辛是脂氧合酶合成的抑制劑,具有免疫調節作用。因此,吲哚美辛是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有效藥物。方法:口服25 ~ 50mg,每日3 ~ 4次,或用吲哚美辛混懸液100 ~ 150ml灌腸,每日1 ~ 2次。但也有人認為吲哚美辛對治療UC無效。(10)色甘酸二鈉:UC為非特異性腸炎,以ⅲ型過敏反應為主。Heatleg用它灌腸用200mg,壹天四次;100mg口服,壹日三次,四周為壹療程。發現14/20例有效,而安慰劑僅2/26例有效。但有些人無法重復類似的結果,大多數人認為如果不能用偶氮磺胺吡啶耐受,可以用色甘酸二鈉代替。(11)可樂定:每日0.3mg,分三次服用,對重度特發性潰瘍性結腸炎有較好的療效。療效與血漿皮質醇水平的降低和結腸張力的升高平行。(12)人免疫球蛋白:蘇聯學者發現該藥對直腸黏膜的再生有很好的作用,同時對腸道菌群失調有調節作用。作者用它治療了29例潰瘍性結腸炎。隔日肌註0.5 ~ 1.5g(10%溶液5-15ml),1次,三次為壹療程,不加其他藥物。經過7 ~ 10天的治療,2l例有效,特別適用於左側結腸炎、直腸炎及輕中度患者。治療過程中未發現副作用。最近有報道稱,用皮質類固醇和SASP治療,並輔以每日口服魚油5.4g,可提高UC的療效。此外,據報道,同時服用藥物和局部治療具有協同作用,可減少口服SASP和皮質類固醇的劑量。因此,口服結合肛栓或灌腸可減少其副作用,提高療效。(13)中藥:錫類散、黃連素、苦參、雲南白藥等。有壹定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