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老火湯是壹個很簡單的烹飪技巧,但是說到食材,老火湯是壹門很高深的學問。嶺南地區,大氣濕熱,長期居住難免熱毒濕氣侵入體內,而老火湯其實就是中醫衍生出來的壹個進補方子。然而,真正的藥湯太苦了。哪怕壹周只喝壹次,也能解決問題。我怕廣州人會成為代代相傳的藥罐家族。不僅要吃到藥的效果,還要吃到嘴的甜。所以,愛吃的廣州人在中醫的苦難中體會到了老火湯,標準詞,誰評價湯好,也是“甜”“潤”。可見,湯和藥在廣州人眼裏的意義是壹樣的。
藥材要慎用。
大家都喜歡在老火湯裏加藥材,不僅湯裏味道鮮美,而且對身體有保健作用。但糖尿病人在選擇藥材時要慎重,如當歸、黨參、西洋參等。雖然有很好的健身效果,但不適合這類患者。因為這些藥材含糖,所以患者要少喝多嘗,每天最多喝1小碗。
老火湯營養不豐富。
廣東女人最會說的就是煮老火湯,往往壹煮就是幾個小時。他們認為老火湯煮得越久越有營養。事實上,經過長時間的烹飪,食物中的許多營養成分都被破壞了。煮的時間越長,蛋白質降解的越多,維生素被破壞的也越多。湯裏只含有極少量的蛋白質溶解物、糖和礦物質,營養不是很豐富。所以,媽媽們不能把喝老火湯作為給孩子補充營養的最好方式。
沒辦法喝湯。
飯前喝湯過多通常會稀釋胃酸,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特別是對於孩子來說,由於胃容量有限,喝太多的湯不僅會影響食欲和消化,還會占據孩子胃的大部分空間,減少其他食物和營養素的攝入。長此以往,孩子的生長發育自然會受到影響。
廣州的孩子大多只是喝湯而不是湯渣。其實蛋白質,煮久了的肉,是不能溶在湯裏的,90%以上的營養成分都留在湯渣裏。如果只喝湯不吃湯渣,營養成分會被浪費。
喝骨頭湯補鈣其實不好。
鈣是中國居民最缺乏的元素之壹。據說給孩子補鈣,家長的首選是喝骨頭湯。其實喝骨頭湯補鈣是沒有科學依據的。2斤排骨含鈣約160 mg,豬骨中只有少量的鈣溶於湯中,吸收率低。研究表明,壹碗骨頭湯中的鈣約為2毫克。按照壹個4歲的孩子每天需要800毫克的鈣來計算,每天需要喝400碗骨頭湯才能滿足需求。所以,即使父母每天給孩子熬骨頭湯,效果也不好,只會占用胃的空間,妨礙孩子多吃牛奶、豆類、海魚、青菜等含鈣豐富的食物。
喝湯要講究
廣東天氣炎熱潮濕,人們需要補充大量水分,多喝湯,這是好事。那麽如何煲湯喝湯才科學呢?煲湯時間不宜過長,壹般2小時為宜。最好飯後喝湯。即使有飯前喝湯的習慣,喝湯時也要少量,適當吃點湯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