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秋冬吃山藥,勝過吃補藥。”當下正是吃山藥的好時候,壹般山藥的主流做法,炒或者是燉,那如果是燉山藥,是用菜山藥比較好,還是用鐵棍山藥比較好呢?選錯了的話,壹燉就散,壹點都不軟綿。不同的烹飪方式,選用不同的食材,才能展現它最佳的口感。
山藥,在中國的食用歷史相當的悠久,據說在在周朝的時候,人們就已開始種植山藥了。不過當時還不叫山藥,而是叫“薯蕷”。碰到後來的皇帝,名字忌諱,多次改名之後,才被叫做山藥。山藥和土豆壹樣,名字相當之多,比如山蕷、麻山藥、土薯、山薯蕷、白山藥、毛山藥、光山藥等。
為了加以區分,市場上的山藥主要分為兩種,壹種是菜山藥,壹種是鐵棍山藥,前者適合炒著吃,後者則更適合燉,菜山藥的水分特別的大,燉的時候很容易就燉散了,但是鐵棍山藥,久煮不散,而且口感很軟綿,它吃在嘴裏,不會特別的滑,相反倒是有幾分吃土豆的口感,只不過比土豆要更加的滑口。
從口感上區分這二者,菜山藥口感脆,味淡;鐵棍山藥,軟綿可口、香甜軟糯。單從口感上來講,鐵棍山藥也要更勝壹籌。在《本草綱目》中曾概括了山藥的五大功用:“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皮。”所以說山藥在秋冬還是非常適合吃的,尤其是把它拿來燉鴨邊腿,鹹香適口,怎麽吃都不膩。這蔬菜銹跡斑斑,秋冬進補可少不了,10塊錢壹斤,燉鴨腿吃特鮮嫩。銹跡斑斑說的其實就鐵棍山藥,它因身上有像鐵銹壹樣的痕跡,所以才叫鐵棍山藥。都說藥補不如食補,山藥作為秋天最適宜的說滋補食材,如何制作更好吃呢?壹起看看這道鐵棍山藥燉鴨邊腿吧!
鐵棍山藥燉鴨邊腿食材準備:鐵棍山藥1根、臘鴨邊腿1只、姜片適量、香蔥2根
輔料:植物油、白胡椒粉、雞粉2克
制作過程:
1、鐵棍山藥,沖洗幹凈以後,用削皮器把它的外皮削去,切成段,接著放入到壹個裝有鹽水的大碗中浸泡,這樣可以防止變黑。
2、臘鴨邊腿買回來以後,沖洗幹凈,直接放入到冷水中浸泡,至少需要泡4小時,再撈出來把它剁成小塊。
3、砂鍋中註入適量的植物油,燒熱以後,放入姜片爆香,再把切好的鴨邊腿放進去開始煸炒,把它炒香。
4、加入適量的開水開始燉,大火煮開,轉小火慢燉,至少需要25分鐘,燉出奶白色的湯汁以後,放入我們準備好的山藥。
5、放入山藥燉大概15分鐘左右,基本上就燉至軟爛了,接著放入白胡椒粉1勺,加入雞粉2克進行提鮮。
6、燉爛入味以後,關火出鍋,找壹個大的碗把它盛出來,再撒上蔥花,壹道營養美味的鐵棍山藥燉鴨邊腿湯就做好了。
食刻tip:
1、山藥壹般很難壞,但是記住壹點,買回來的山藥如果不及時吃的話,壹定要放在紙箱上或者是報紙上,保持幹燥。
2、清洗山藥的時候,如果對山藥黏液中的植物堿成分過敏的話,最好是戴上手套處理,這樣就不容易過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