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營養?什麽是營養素?營養學上有哪些環節?營養素有哪些種類,有什麽作用?這些基本概念我們要懂!
什麽是營養?從字面上看,營養這個詞有特定的含義:
“營”字意為“求”;
“養育”壹詞代表“保持健康”。
把兩個詞放在壹起,營養就是求健康。那麽,營養的概念具體是什麽?
營養就是人體不斷從外界攝取食物的全過程,也就是我們每天要“吃”的東西——吃。它們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人體所需的物質,即維持生命活動的營養物質或營養素。它是壹個綜合的生理過程。
吃、消化、吸收、利用四個過程緊密相連,任何壹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影響人體的營養和健康。以“吃”為例。很多女同事熱衷於節食,甚至把“白顧靖”作為自己的精神目標。長此以往,會對他們的健康產生影響。長期過度節食可能會引起壹系列問題,如體重急劇下降、營養缺乏、代謝和內分泌功能紊亂,甚至危及生命。
相反,如果妳吃得太多,也會對妳的身體產生健康影響。比如現在很多家庭非常疼愛獨生子女,天天給他們大魚大肉吃吃喝喝,卻忽略了他們能否消化吸收利用。健康得不到保障,大人小孩都深受其害。所以營養是壹項綜合性的生理活動,每個環節都很重要。
營養素探索▼1。什麽是營養素?食物中經過消化、吸收、代謝後能維持生命活動的物質稱為營養素。簡而言之,就是“食物中對身體有益的物質”。
2.營養素的分類壹般來說,營養素可分為三類:宏量營養素、微量營養素和其他膳食成分。
大量營養素
宏量營養素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
微量營養素
微量營養素主要指礦物質和維生素。這種劃分是基於人體對營養素的需求。相對來說,微量營養素並不為普通大眾所知,所以更有可能是缺乏。
微量營養素的缺乏,剛開始人們不容易察覺,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感覺到。它們的缺乏不會讓人產生饑餓感,所以被稱為“隱性饑餓”,容易被忽視。雖然對它們的需求量很小,但如果長期服用量不夠,可能會出現嚴重短缺,從而導致各種慢性病的風險增加。換句話說,對微量元素的需求不大,但卻不可或缺。然而,如今微量營養素對人體的許多重要功能被不斷發現和研究,越來越受到營養、健康和預防醫學專家的重視。
其他飲食成分
其他膳食成分主要包括:水、膳食纖維、植物營養素、與營養素相關的有機化合物等。這些成分對人體健康也有重要意義。
人體的正常運轉離不開各種營養素的協同作用。那麽,它們在人體內起著什麽作用呢?
3.?營養素的作用不同種類的營養素在體內的生理作用差異很大,但壹般來說,營養素的生理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參與我們身體組織的形成和修復;
提供能量,幫助我們維持體溫;
調節身體的各種正常生命活動。
營養素的這些生理功能是有機統壹的。壹種營養素可以承擔多種生理功能。例如,蛋白質不僅可以構成身體組織,還可以為我們提供能量。而且多種營養素也可能在體內發揮同樣的功能,比如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都可以通過人體內的氧化反應供給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