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了酵母粉,方便多了,酸味也不再被混堿面中和,但是她做出來的饅頭不再完美,總有那麽幾個有點崩。
媽媽懷疑是酵母粉的原因,不僅沒有老面好吃,還容易出現個別饅頭扁的情況。
在媽媽的影響下,我從小就學會了做饅頭。雖然我是用瓢畫葫蘆,不知道它的原理,但是饅頭還是可以的。直到上學當廚師,我才接觸到面食。此外,由於行業原因,我走遍全國各地看饅頭的做法,加深了我對饅頭的理解,發現饅頭這種最基本的面食也很有學問。
據個人觀察,我媽的說法不準確,饅頭是扁的。主要有幾個原因,接下來我會詳細分析。
這是很多人忽略的壹點。面粉的質量與產品密切相關。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情況。有時候,妳用的是同壹個品牌同壹個等級的面粉,好的面粉壹拿起來感覺不壹樣。怎麽揉都是沒有力度,蒸的時候會出現死面團。
其實這要麽是買老麥粉,要麽是用沙麥磨的面粉。因為發酵面食要靠面粉的面筋,裏面面筋太弱的面粉很容易因為撐不住發酵的氣而崩掉。
因此,購買面粉時要註意:
①先看生產日期。
②根據執行標準號,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中筋面粉執行標準號為GB/T 1355,為合格面粉。
(3)看面粉的等級。饅頭選專用二級粉或標準粉(普通級)就行,不要選二級粉(屬於飼料粉,太粗糙)。不需要使用特殊的壹級粉,因為經過精細加工後,雖然灰分低,雜質少,但含有的營養成分相對較少,風味略低於標準粉,價格較高。這種特殊的壹級粉通常用來制作高級面食。
發酵時間太長,或者酵母太多。
原理是:對於第壹次發酵(膨松),最好在蒸之前增加1.5倍(適用於口味偏軟的廣式饅頭)或2倍(適用於北方口味偏實的饅頭)。第二次發酵就是只要妳看到體積稍微膨脹。
如果太大,裏面二氧化碳太多,面團就撐不住了,所以熟了就塌了。
酵母與面粉的比例,以及適合發酵多長時間?
①壹般每500克面粉中放入5克酵母粉,比例為100: 1。夏天可以少放點,冬天溫度低,多放壹兩克有助於發酵。
②發酵時間不是壹成不變的,與溫度和濕度有關。
因為面團發酵的原理是:
不管是老面(面粉脂肪)還是安琪酵母粉,都要看酵母的作用!老面是空氣中多種酵母的混合作用,每種酵母的“能力”或“技巧”不同,導致發酵時間把握不好,容易發,饅頭就會發酸。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人們會加入小蘇打(碳酸氫鈉),俗稱“堿”來中和。
這種方式的饅頭有黃點,加的少了是酸的,加的多了有堿澀的味道,很難把握。
兩者的相似之處在於,在適宜的溫度下,酵母吸收面粉中的水、糖等營養物質,變得活躍,開始大量繁殖,產生二氧化碳和酒精,使面團膨脹。
酵母在30~37℃有活性。所以冬季低溫會導致發酵時間長。加入壹些糖有助於發酵。壹斤面粉加30克糖。蒸饅頭清淡,不太甜。如果喜歡面粉的原味,可以不加或者少加。夏天適當縮短,但最好保證30分鐘。比較合適的方法是看面團的狀態,用手指用壹些面粉在面團上戳壹個洞,不會反彈,或者把面團撕開,呈馬蜂窩網狀,說明發酵完成。
面團揉得不均勻,局部水分含量不均勻,硬挺度不壹,導致個別塌陷或收縮。
我媽後來蒸的饅頭出現扁,主要是揉面錯誤,揉了兩次面。母親年紀大了,揉捏力度不夠,揉捏不夠徹底。
其實只要掌握技巧,就能輕松獲得想要的面團狀態。面團呈絮狀後,要用手掌揉面團,不要用手掌正面或手指,放在架子上定型,做成橢圓形,對折,或用掌根揉,向前取出。反復揉面會得到光滑的面團。
第二次揉面團有兩種方法:
①不用嗆面,最後的饅頭口感蓬松。
(2)在面團中加入幹面粉有填充發酵毛孔的優點,使饅頭口感更加細膩、有層次感、堅實。我簡單總結壹下流程。取出第壹次發酵好的面團,反復揉搓。將面團通風成扁長方形,撒上少許幹面粉,然後將面團兩端向內對折,壓平。如此反復幾次,直到幹面粉用完(約40克)。最後分成配料,揉成饅頭胚。
(1)、火太大蒸太多,會塌,表面還會伴有皺皮(如果沒有皺皮,基本排除這壹項)。
2、不蒸,如果饅頭中間有未煮熟的面條,冷卻後會相互粘連,所以會造成崩面。
(3)用冷水或溫水蒸饅頭,比開水後下鍋蒸饅頭成功率高。原理是當溫度逐漸升高時,饅頭內外受熱均勻,穩定性更強。而且鍋裏的開水會影響饅頭胚的發芽,有時候蒸出來的饅頭會有夾心。
至於外面的饅頭店,是怎麽煮和蒸的?其實只要做好前期工作:把面揉好,把面弄醒,肯定可以先把水燒開再蒸。
老饅頭也是用水蒸的。原理是用堿性面中和酸味,冷水蒸會跑堿,所以要這麽做。
做法:用冷水或溫水蒸饅頭,SAIC到了,蒸汽溢出說明氣滿了。這時候熱度猛,鍋內溫度是壹定的。所以可以轉成中火。
蒸發多久好?壹個包子店大小的包子,基本都是SAIC後蒸15分鐘。當然,時間並沒有死亡。畢竟冬夏有別,即使海拔不同,蒸的時間也會有相應的變化。蒸多層饅頭的話,底層和頂層是不壹樣的,多試幾次就有經驗了。
(1)二次喚醒是“二次喚醒”。優點是面團發酵更充分,面筋延展性更強,饅頭結構更穩定,這樣饅頭就不會縮水收縮。第二次上菜時,鍋裏裝滿了足夠的水,並加熱到溫暖的溫度。蒸籠蓋上蒸籠紙,放置饅頭胚,蓋上蓋子。當饅頭胚的大小變得比第二次上菜前略大時,就可以用火蒸了。
需要註意的是:面團醒發的濕度要把握好,尤其是面團第二次醒發時,要蓋上保鮮膜或紗布,防止饅頭胚表面風幹,造成蒸熟後表皮起皺變硬。
(2)饅頭蒸好後馬上煮。內外壓力差大,容易造成個別饅頭塌陷。建議停蒸3-5分鐘後再煮。
③對於蒸籠,不管是不銹鋼的還是竹制的,壹定要保持不透氣,否則蒸汽會漏出來,蒸籠的蓋子會滴水,把壹些饅頭燒成死面,收縮。如果發生這種情況,用濕毛巾蓋住泄漏的地方。
如果用老面做饅頭,這主要是因為面的堿性不足造成的。
饅頭出鍋的時候,有幾個突然幹癟了。主要原因就是我上面說的。如有遺漏,請指出,互相學習。當然,並不是說所有的招數都會導致饅頭塌陷縮水。可能是壹兩個人犯了錯誤,也可能是壹些細節沒有把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