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覆顛倒,心中懊憹。煩熱,胸中窒者,心中結痛,但頭汗出;下利後更煩,按之心下濡者,為虛煩也。
1、“虛煩”:不是真正的那種虛證,而是陽明火郁證引起的煩躁實證,反復顛倒(起臥反復折騰);
2、“胸中窒”以及“心中結痛”,包括胃脘和食道的燒灼疼痛,這就是梔子類方治療胃、食管疾病的機理(陽明火郁,胃食管嘈雜燒灼);
3、但頭汗:陽明內熱上攻致頭痛,迫熱外出(茵陳蒿湯是陽明濕熱上迫);
4、心中懊憹:是饑非饑,是餓非餓,是脹非脹,是痛非痛,難以名狀的狀態叫嘈雜。
二、組成
梔子十四個,擘?香豉四合,綿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梔子,得二升半,內豉,煮取壹升半,去滓,分為二服,溫進壹服,得吐者,止後服。
三、方解
梔子:味苦寒。主五內邪氣,胃中熱氣,面赤酒皰皶鼻,白癩,赤癩,瘡瘍。
豆豉:解表除煩,宣郁解毒,治傷寒熱痛、頭痛煩躁,胸悶。
四、辨證要點
1、身熱,心中懊憹為目標,伴有胃脘嘈雜不適,或有失眠。
2、舌質紅,舌苔薄黃,脈數。
3、心下不甚堅硬膨滿,但也不軟弱。
五、臨床運用
1、治療陽明火郁引起的失眠
2、胃脘食管嘈雜,火郁胃脘疼痛
3、子宮出血,鼻出血等病
4、煩躁,不能眠,抑郁
5、葉天士在梔子豉湯基礎上加入杏仁,栝蔞皮,郁金,橘皮等藥物治療上焦衛分證
六、病機辨證
陽明火郁證
七、常用加減
1、梔子豉湯加甘草(少氣者:甘草,補益溫中);
2、梔子豉湯加生姜(若嘔者:生姜散寒止嘔);
3、去豆豉,加大黃(酒黃疸,心中懊惱);
4、梔子豉湯加升降散治療火郁引起的煩躁失眠;
5、梔子豉湯加枳實厚樸(起臥不安者);
6、梔子豉湯加黃連黃芩湯,治療火郁胃脘燒灼;
7、梔子豉湯加小陷胸湯,治療胃食管炎;
8、梔子豉湯加柏皮甘草(濕熱黃疸,身黃);
9、梔子豉湯加半夏瀉心湯治療火郁胃脘疼痛。
八、類方鑒別
1、梔子厚樸湯(在梔子豉湯基礎上現腹滿者,轉向陽明,內結實熱,“腹滿”,所以去掉豆豉加枳實厚樸消脹除腹滿,枳實、厚樸是陽明藥物)。
2、梔子郁金湯(在梔子豉湯基礎方上郁熱久不解傷津,去掉傷津的豆豉轉而用郁金清郁熱生津,這是溫病慣用手法)。
3、梔子幹姜湯(梔子豉湯基礎上出現太陰證,所以用幹姜代替豆豉,梔子解陽明火郁,幹姜溫太陰虛寒)。
4、黃連阿膠湯治療煩躁失眠才是真正的陽明裏虛熱證的虛熱;梔子豉湯的煩躁才是真正的陽明火郁的實證煩躁。
九、禁忌
凡是梔子豉湯,病人有微溏者(太陰虛)不可服之(梔子幹姜湯除外)。
臨床驗案
1、胃痛煩嘔
俞長榮醫案:鄭某,胃脘疼痛,醫治之,痛不減,反增大便秘結,胸中滿悶不舒,懊憹欲嘔,輾轉難臥,食少神疲,歷七八日。適我下鄉防疫初返,過其門,遂邀診視。按其脈沈弦而滑,驗其舌黃膩而濁,檢其方多桂附、香砂之屬。此本系宿食為用,初只須消導之品,或可獲愈,今遷延多日,釀成“夾食致虛”,補之固不可,下之亦不宜。乃針對“心中懊憹”、“欲嘔”二癥,投以梔子生姜豉湯:?梔子9克,生姜9克,香豉15克,分溫作二服,若壹服吐,便止後服。?病家問價值,我說:壹角左右足矣。病家雲,前方每劑均壹元以上,尚未奏效,今用壹角之藥,何足為力?請先生增藥。我笑答雲:姑試試,或有效。若無效再議未遲。病家半信半疑而去。服後,並無嘔吐,且覺胸舒痛減,遂盡劑。翌日,病家來謝,稱服藥盡劑後,諸癥均瘥,昨夜安然入睡,今晨大便已下,並能進食少許。
(《傷寒論匯要分析》)
2、衄血
月潤老妃,年70歲。鼻衄,滴答流血,服各種止血藥無效。從其神態觀之,實為虛煩(身衰但又神經興奮)之狀。選作梔子豉湯與之,立即奏效。(《腹證奇覽》松川世德之治驗)
3、肛門瘙癢
57歲男子。痔核手術3次之後,肛門周圍瘙癢,入夜癢尤甚,身熱,虛煩不得眠。得心中懊憹等《傷寒論》條文之提示,與梔子甘草豉湯,服3周痊愈。(大冢敬節氏《漢方診療三十年》)
4、食道炎
因自做熱餅急食之,食道燙傷,疼痛而咽食困難。胸中窒,心中結痛,擬與梔子豉湯,但因無香豉,煎山梔與甘草二味,服1貼有顯效,異常驚奇。(大冢敬節氏《漢方診療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