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孩子如果有這九種癥狀,就要小心了,這可能是癌癥的征兆。

孩子如果有這九種癥狀,就要小心了,這可能是癌癥的征兆。

還記得“我爸媽賣房子籌900萬救他8歲癌癥孩子:別擔心我,我不覺得疼”的故事嗎?在疾病確診的那壹刻,總會有壹種後悔的哭喊,“要是早點發現就好了?”還有哪些癥狀比較危急,或者我們可以再觀察壹下,是否屬於嚴重疾病,還是有壹些小技巧可以幫助我們判斷的。

18以下的孩子壹定要看兒科!雖然父母發燒時可能會選擇離家最近的診所,但孩子最好的選擇還是看兒科醫生。

“因為在成年之前,兒童的疾病類型和生理狀況與成人不同,很多特殊的癥狀和體征是經過兒科訓練的醫生能夠分辨的;另外,不同年齡段可以使用不同的藥物和劑量,所以我強調,18以下的孩子要看兒科。臺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科醫師顏秀如是說。

可能是兒童癌癥的九大預警信號。壹、不明原因的疼痛(頭痛、四肢痛、胸痛、腹痛)是壹種很容易被誤認為“生長痛”的癥狀,但顏秀如表示,其實生長痛通常不會讓孩子痛得睡不著覺或醒不過來。如果有持續的、固定的疼痛,而且晚上總是特別疼,那就“不正常”了。

生長痛:全身都有生長板,所以到處都會痛,但不會被疼痛驚醒,也不會妨礙白天的活動。腫瘤疼痛:日常疼痛,反復疼痛,尤其是夜間,甚至痛到醒來,疼痛位置往往固定在壹個點上。嚴秀如提醒我,她在國內遇到過壹些高中生,單側膝蓋疼了好幾個星期。她以為只是外傷,但因為晚上經常驚醒,後來被查出是惡性骨肉瘤。

第二,不明原因的淋巴結腫大也是壹種很容易被誤解為“扁桃體腫大”的癥狀。顏秀如說,淋巴結不是扁桃體,而是正常的身體結構,通常分布在頸部、腋窩和腹股溝。

壹般來說,淋巴結會隨著感冒和感染而變大,感冒好了就會變小,所以這種腫脹相對來說無關緊要。但如果在這些部位,如鎖骨或頸部,隆起壹個或幾個堅硬不動的包塊,並且繼續長大不萎縮,“不會痛”,最好向兒科醫生確認情況。

第三,體內有腫塊。不管是四肢、胃部還是胸部的腫塊,只要是身體上有特殊的腫塊,不管是軟的還是硬的,顏秀如提醒,家長在給孩子洗澡的時候可以趁機仔細觀察和觸摸身體。如果發現異常腫塊,請盡快看兒科醫生。

嚴秀如說,她就有過壹個案例,外婆在給孫女洗澡的時候,感覺腹部有壹個腫塊,很硬。現在她覺得不對,警覺地檢查了壹下,才確診為肝母細胞瘤。

四、不明原因的持續發熱這是大家經常困惑的地方,因為孩子發燒壹般是普通感冒,慌慌張張去看病又擔心浪費醫療資源。

壹般來說,兒童病毒感染壹般在3-5天後自行消失。如果他們連續發燒超過3天,並擔心並發癥,如肺炎和中耳炎,他們應該及早就醫。但如果有以下任何跡象,妳也應該小心癌癥和免疫功能不全的可能性:

反復發燒幾個月,呈現“發燒,退燒,隔幾天再發燒”的模式,卻找不出明確的感染原因。反復感染幾個月或者經常發作小感冒,生長發育發生變化(變瘦,長不高,發育裏程停滯甚至倒退),如果半年內體重下降,或者身高體重跟不上,甚至發育裏程“倒退”,或者開始食欲不振,開始退步。

嚴秀如說,比如1歲到小學的孩子,壹般壹年長2斤左右。如果他們按照生長曲線生長,最近3-6個月體重沒有增加,甚至變瘦了,那麽可能就有問題了。

尤其是學齡前的孩子,因為不會表達自己的不適,可以關註自己的身體動作和成長裏程,比如已經會走路,突然容易摔倒,或者已經會坐著,突然變得不穩,所以要特別小心。

舉個例子,壹個學齡前的孩子,本來已經會走路,愛走路,漸漸的不願意走路了,經常摔倒,壹直被抱著。壹開始他媽媽以為他被慣壞了,直到他晚上哭鬧嘔吐,才被確診為惡性腦瘤。

六、貧血、出血、臉色蒼白孩子臉色變得蒼白,看起來像是貧血的癥狀,感覺很疲倦,沒有力氣,食欲不振,或者變得非常容易出血,比如淤血、流鼻血、刷牙時明顯出血,或者身體上無緣無故地出現許多紫斑、紅點,這可能是血小板和凝血功能不良的征兆。

七、神經系統癥狀、腦高壓跡象

反復頭痛,莫名其妙或反復劇烈嘔吐,頭痛嘔吐,“夕陽眼”常出現在深夜或清晨:瞳孔“落”在眼睛下方,其上可見大量白眼,這是壹種特殊的征象。如果是嬰幼兒,尤其是1.5歲以前的孩子,除了無緣無故哭鬧厲害,還可以看到和摸到前囟門作為其他突出的體征。

癲癇發作主訴視力模糊,四肢協調性差:走路歪歪扭扭,就會摔倒,不會用筷子,端碗,寫字變醜。妳的身體有壹側異常(比如左手無力)。這些癥狀建議盡早就醫。

八、神經母細胞瘤的特點神經母細胞瘤(女神)是兒童最常見的第四大腫瘤,也是引言中提到的小癌兒童得的癌癥。

如果能早期發現,女神的恢復率高,表現為頸部、腹部或皮膚有堅硬或固定的腫塊;另壹個特別的標誌是“熊貓眼”,這是女神第四階段特有的標誌。通常情況下,眼睛周圍有不明原因的瘀傷,無外傷。如果發現,應立即就醫。

九、視網膜母細胞瘤的癥狀視網膜母細胞瘤是兒童比較少見的腫瘤,但是會有壹個特殊的體征,俗稱“貓眼”。閆秀如說,壹般情況下,我們拍照時,如果光線角度合適,光線對準眼球,照片中瞳孔會變紅,但這樣的孩子可以看到明顯的“白色”瞳孔(也就是貓眼),即使在平時。

但是這種白瞳癥的表現不壹定是視網膜母細胞瘤,但是如果有建議的話,應該去醫院兒科和眼科確認壹下眼部情況。如果視網膜母細胞瘤可以早期診斷和治療,就有更好的機會保留視力。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孩子。不管花多少錢,我都希望孩子們能健康快樂地生活。所以有時候我寧願“謹慎”也不願意放過任何危險的可能。也希望家長能通過9大警情的提醒,更加了解孩子的身體狀況。

本文是HEHO健康和兒童癌癥基金會的聯合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