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端午節有哪些習俗?除了吃粽子,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

端午節有哪些習俗?除了吃粽子,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

端午節有哪些習俗?除了吃粽子,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

1,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人的另壹個傳統習俗。粽子,又稱“粟米”、“粽子”。歷史悠久,花樣繁多。

在五月底的早上,家家戶戶都吃粽子來紀念屈原。壹般都是前壹天包粽子,晚上煮,早上吃。粽子主要是用嫩蘆葦葉和竹葉做的,統稱粽子葉。粽子的傳統形態是三角形,壹般以內瓤命名。糯米叫大米粽子,赤小豆粽子叫赤小豆粽子,棗粽子叫棗粽子。棗子餃子諧音“初中”,所以吃的最多,打算讀書的孩子可以早點拿冠軍。過去,進士們在參加科舉考試的那天早上會吃棗餃子。到現在為止,在中學和大學的入學考試日的早上,家長們都要為考生做棗子餃子。煮粽子的鍋裏壹定要煮雞蛋,有條件的話煮點鴨蛋鵝蛋。吃完蘸糖的甜粽子,要吃蘸鹽的雞蛋。據說五月底吃粽子鍋裏的煮雞蛋,夏天不會生瘡;中午把粽子鍋裏煮好的鴨蛋鵝蛋放在太陽底下曬壹會兒再吃,就不會頭疼壹夏天了。

2.龍舟比賽

民間賽龍舟是端午節的壹項重要活動,在中國南方非常受歡迎和重視。最早應該算是古越人祭祀水神或龍神的壹種祭祀活動,其起源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賽龍舟是我國傳統的民間水上運動和娛樂項目,已流傳兩千多年。多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劃船比賽。其實“龍舟賽”早在戰國時期就有了。在鼓中雕刻龍形獨木舟和玩賽跑遊戲是儀式中娛樂神和人的半宗教和半娛樂的節目。後來,各地的人們除了紀念屈原,還賦予了賽龍舟不同的含義。

3.點雄黃酒

將雄黃浸泡在酒中,再將雄黃酒抹在人的額頭、耳朵、鼻子、手掌等處,以期遠離毒蟲,消災防病。

4.佩戴香包

在端午節的時候,給孩子們戴上香囊或錢包是壹種很好的裝飾品,可以遠離惡靈和瘟疫。

5、掛艾草

端午節期間,人們喜歡在大門兩側懸掛艾草,這意味著消除疾病,趕走厄運,給家人帶來好運。

6.系上彩色的繩子

在古代,五種顏色被認為是吉祥的顏色,所以在端午節時,孩子們的手腕、腳踝或脖子上會綁上五顏六色的繩子,這意味著避免災難、遠離疾病、安全和長壽。

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也叫端午節,是中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壹。“段”和“楚”的意思是壹樣的,叫“段五”就跟叫“吳楚”壹樣。因段武之名,古人也分別稱五月前幾日為“段”。宋陳梁元《廣濟端午》雲:“史靜城塵人以五月初壹為初壹,初二為初二,計為初五。”五月的五月是“正午”月份。因為正午是“太陽”,所以端午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亮,孩子,通信都是五,所以我們稱五,也稱午。端午節和崇武節的名稱在唐朝以前就有了,因為唐太宗的生日是在八月初五。為了把五天改為中午,就叫端午節和重陽節。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端午節是夏季最大的民間節日,它的許多節日活動都與夏季有關

至日的夏天就要到了,所以它被稱為。周初的《地方誌》中說:“仲夏的端午節又叫五月五日,也和夏季的至日壹樣。這就是唐宋時期人們所說的端午。吳的《梁璐夢》說:“五日以五節為重,亦稱蘭陵節。“因為古代有用日本蘭花湯洗澡的習俗,所以叫它。”戴《李記》說:“五月五日,是儲蘭女兒沐浴的日子。在舊習俗中,女孩在端午節必須佩戴護身符、簪花,娘家還要接女兒歸寧“躲端午節”,所以有此稱呼。邦《萬部雜記》(卷十七)說:“五月女兒節是端午節。從5月1日到5月5日,戴和武都萬習俗裝飾他們的小女孩,他們的僧侶也回到他們的家鄉,因為他們被稱為中秋節的女兒節。也被稱為“朱明”。都是從陰陽的角度定義的。田明汝城的《西遊記》(卷二十)說:“端午節是壹天中的節日。“《懷仁縣誌》雲:“初五,壹個名端陽,壹個名朱門地臘。道教每年有“五蠟”(即天蠟、地蠟、德蠟、人蠟、王侯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