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膽囊息肉是最好的治療方法嗎?

膽囊息肉是最好的治療方法嗎?

膽囊息肉大多是無害的,惡變的預測與息肉的大小有關。

如何處理這個問題?基本上有兩種選擇:觀察等待和膽囊切除術。

1,息肉等於或大於10 mm,隨著時間推移更容易癌變或變成癌。尤其是大於15mm或更大的息肉,有46%~70%的幾率含有癌細胞。膽囊息肉等於或大於10 mm應選擇膽囊切除術,術中和術後應進行病理檢查。

2.小於10 mm的息肉不會癌變,要定期監測,仔細觀察,超聲隨訪,不用手術治療。可以用利舒搽劑抑制息肉,然後控制飲食,少吃高膽固醇食物,避免膽汁過多,引起息肉生長。

1.什麽是膽囊息肉?

膽囊息肉是膽囊內壁的突出物。

二、膽囊息肉有什麽癥狀?

大多數人是無癥狀的。少數患者上腹部疼痛不適,少數人息肉脫落可引起膽囊梗阻,導致急性膽囊炎。膽囊息肉95%為良性息肉,少數有惡變。如何診斷良性和惡性息肉成為膽囊息肉診斷和治療的關鍵。

三、如何診斷膽囊息肉?

為了更好地觀察膽囊,通常首選超聲檢查。大於6 mm的膽囊息肉診斷率可達100%。

通常超聲可以看到膽囊內息肉的存在、數量、位置以及與膽囊壁的關系。它還可以測量息肉的大小,以幫助預測良性和惡性息肉,並評估潛在的風險。而CT對膽囊息肉的檢出率只有40%,不是檢查的首選。

隨著醫療設備和檢查技術的進步,特別是超聲檢查在健康檢查中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在每年的健康檢查中發現膽囊息肉。近年來,我在對員工健康體檢的調查中還發現,膽囊息肉、甲狀腺結節、腎結石成為最常見的疾病。提到膽囊息肉,很多人對未知的東西“息肉”充滿恐懼。雖然有的不到0.5cm,但還是擔心以後會癌變。壹般他們會問健康檢查人員問題。今天就和大家詳細聊聊以下膽囊息肉,以及膽囊息肉的治療方法。

體檢發現膽囊息肉嚴重嗎?怎麽處理?

膽囊息肉是怎麽產生的?

膽囊息肉的病理名稱是“膽囊息肉樣病變”,簡單來說就是長在膽囊腔內的“疙瘩”。國外對膽囊息肉的流行病學研究結果顯示,接受過超聲檢查的男性中有4.6%,女性中有4.3%患有膽囊息肉。隨著超聲技術的提高和設備的普及,這個數字還會繼續上升。

體檢發現膽囊息肉嚴重嗎?怎麽處理?

膽囊息肉的超聲表現

大多數人會認為是因為年輕人不愛吃早餐。這種說法沒有依據。有些醫生會認為這和身體代謝脂類的方式有關。膽固醇過飽和沈積在膽囊黏膜固有層時,進壹步侵入黏膜間隙,被巨噬細胞吞噬形成泡沫細胞,聚集在間質層,促進膽固醇息肉的形成。這是目前膽固醇息肉增多的主要原因。但其發病與年齡、性別、體重、運動、飲酒、飲食、血脂並無必然聯系。目前醫學界還不能完全確認膽囊息肉的病因,但壹般認為與膽結石、慢性膽囊炎癥,或膽道梗阻引起的膽囊內壓升高有關。發病多見於中青年女性。臨床研究表明,近70%的膽囊息肉患者合並有膽結石。

膽囊息肉(GP)分為良性或惡性,成人超聲檢出率為4.2% ~ 6.9%。息肉可能會癌變,但很少發生。

良性GP細分為:假瘤(膽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膽固醇沈積和增生)、上皮性腫瘤(腺瘤)和間葉性腫瘤(纖維瘤、脂肪瘤和血管瘤),約95%的膽囊息肉是良性的。據壹些文獻報道,膽固醇息肉的發病率占60%。所謂膽固醇息肉,就是膽固醇晶體沈積在膽囊內側,引起黏膜增生。膽固醇性息肉占膽囊所有息肉樣病變的80% ~ 85%,腫瘤性息肉占10% ~ 15%。

“膽囊腺瘤”是壹種值得特別關註的膽囊息肉。雖然它被認為是壹種非腫瘤性息肉,但它是壹種良性病變。但由於其臨床癥狀與膽結石、膽囊炎相似,影像學結果與早期膽囊癌相似,需要通過多項精密檢查才能確診。有學者認為,膽囊腺肌瘤是壹種癌前病變,會增加6.6%的膽囊癌風險,60歲以上老年人發展為惡性腫瘤的概率更高。

惡性GP就是膽囊癌,腺癌最常見。根據國際慣例,美國國家癌癥中心(NCCR)和世衛組織發布的癌癥發病率數據將膽囊和肝外膽管癌合並進行統計,簡稱膽囊癌。根據國家癌癥中心的最新數字,我國膽囊癌發病率為(1.00 ~ 1.30)/65438+萬,並指出膽囊癌不是消化系統和膽道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

在2020年對622,227名65,438+08歲及以上的參與者進行的隊列研究中發現,在20年的隨訪中,膽囊息肉的生長非常普遍。在小於6mm的息肉中,66%長大,而在6-65,438+00 mm的息肉中,53%長大。盡管如此,膽囊癌很少發生在膽囊息肉患者中,總發病率為65,438+065,438+0.3例/65,438+百萬人年,而在觀察至少65,438+0年的患者中,發病率為3.6例/65,438+百萬人年。

但膽囊癌雖然發病率很低,但惡性程度高,預後差。目前,這種疾病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如果早期能切除,化療或放療效果不大,手術是首選。局部晚期腫瘤可累及十二指腸/幽門/肝曲/膽道系統;在這些情況下,腫瘤與受影響的器官壹起被切除,預後很差。因此,有必要加強膽囊癌的早期診斷和治療。

膽囊息肉手術的唯壹指征是癌癥的風險。雖然前面提到,膽囊息肉病變成惡性腫瘤的概率很低,如果是多發性息肉,基底小於10mm的生長緩慢的息肉,大部分會被認為是膽固醇性息肉,不引起癥狀的假性息肉和炎癥性息肉不需要治療。

2019年,BMC胃腸病學發表了壹項研究。從2002年起經過11年的隨訪,發現膽囊息肉患病率增加,8.7%的人群出現新的病變,這可能是超聲技術進步的原因。在最初的51.9%受試者中,息肉持續存在,而在另外的48.1%受試者中,息肉消失,這也說明膽囊息肉可能自行消失。

但是,如果有以下四種膽囊息肉的情況,就需要註意了。

1,單發息肉;

2、如果息肉引起癥狀或可大於65438±0cm;

3.在1年的隨訪期內,息肉持續增長,比上壹次增長了2 mm以上。

4.有膽結石或膽囊腺瘤癥狀,或有膽囊癌家族史。

壹般來說,膽囊息肉的人大多沒有明顯的癥狀。如果情況嚴重,他們可能出現類似膽囊炎或膽結石的癥狀,如惡心、嘔吐、上腹部脹氣、右上腹隱隱作痛,少數甚至疼痛放射至右肩,需要進行膽囊切除術的手術會診。如果沒有膽囊切除術,每年隨訪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