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怎樣種植和利用紫苜蓿餵豬?

怎樣種植和利用紫苜蓿餵豬?

紫苜蓿又名紫花苜蓿,是多年生豆科植物。據浙江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測定:青刈紫苜蓿(開花期)含水分76.62%,粗蛋白質5.38%,粗脂肪1.24%,粗纖維5.93%,無氮浸出物8.7%,粗灰分2.13%,其中鈣0.19%,磷0.08%;晉南苜蓿(幹物質)含粗蛋白質21.98%,粗脂肪3.5%,粗纖維16.44%,無氮浸出物49.18%,粗灰分8.9%,其中鈣1.5%,磷0.46%。開花期苜蓿幹草中的含粗蛋白質為玉米的2倍多,超過麩皮和米糠的含量;而且蛋白質的品質好,必需氨基酸豐富,能夠彌補壹般谷類飼料如玉米籽粒中色氨酸和賴氨酸的不足。其中礦物質的含量也很多,特別是鈣為玉米的8倍,還含有豐富的各種維生素。所以,是豬優良的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補充飼料。在蛋白質飼料不足的情況下,提倡多種、種好苜蓿,是解決蛋白質飼料的重要途徑。

苜蓿的根系發達,耐旱、耐寒,植株在積雪覆蓋下能耐零下44℃的低溫。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只要土層較厚,不是低窪易澇的地方都可種植。不僅適宜大面積栽培,也可以利用宅旁空地零星種植。再生力強,產量較高,壹年可割3~4次,壹般每公頃產青草45000~60000千克左右。管理好的可產75000千克以上,並可連續利用6~7年。

苜蓿種子很小,頂土力弱,幼苗生長緩慢,易遭雜草危害。因此,種苜蓿的土地要深耕細耙,鎮壓保墑,這是保證苗全、苗壯、無草荒的關鍵。為了促進幼苗生長,提高產量,播種前應結合深翻施入底肥,每公頃最好不少於37500千克,以廄肥摻磷肥為好。

春、夏、秋三季均可種植,但以春秋為好。由於種子在地溫達到5~6℃即能發芽,故可在早春解凍後搶墑播種,當年可收草1~2次。如果春季墑情不好,可以夏播。夏天地溫高,容易拿全苗,幼苗生長旺。風沙大的地方最好采取夏播,以免沙土覆蓋妨礙出苗在北方夏播最晚不要遲於7月中旬,以免影響越冬。氣候溫暖的地區也可在處暑後進行秋播。

播種量,在收草地為每公頃15~22.5千克,收種地宜稀播,播種量可減半。苜蓿的種子中有壹部分是硬皮的,下種後不易吸收水分,發芽慢。所以,播種前應用50~60℃的溫水浸種15~60分鐘,或用碾子進行串壓以提高發芽率。

播種時采取小壟或大壟均可。小壟行距30厘米左右,植株茂密能隱蔽雜草;大壟行距加寬到40~50厘米,以便於鏟趟追肥,通風透光也好,植株長勢旺,害病少。比較幹旱的地區和留種地多是種大壟。在溝壑、河灘種植苜蓿,可以撒播。

苜蓿種子小,頂土力弱,播種深度以1.5~3厘米為宜。播種後6~10天可出苗。播種當年,幼苗生長緩慢,易受雜草危害,越冬能力也差。管理上應做到春鏟、夏趟,防止草荒;秋末培土,使根頸埋在濕土層內,以利越冬;地勢較低春季積水的地方,要註意排水,減少越冬死亡。播後2年以上的苜蓿,枝繁葉茂,管理比較簡單。只要在早春萌芽前,摟凈田間苦枝落葉,提高地溫,就能促進返青生長。有條件的可灌返青水和追肥,以促進返青提早和提高返青率。每次收割後要鏟趟壹次,防止草荒,促進再生。

苜蓿可以青飼、曬制幹草及幹草粉、青貯。收割苜蓿打漿餵豬,宜在植株稍嫩時刈割(幼嫩苜蓿含有皂素,有抑制酶的作用,過量飼餵,容易引起消化道疾病)。曬制幹草打粉餵的,應在現蕾盛期至開花初期刈割,以兼顧飼用價值和產量。過去曬制幹草的方法通常是,在晴天露水消失後刈割,就地平攤晾曬,枝葉萎蔫後摟成5~10千克左右的小堆,風幹2~3天,然後拉回豬場上垛或打成草粉保存,但這種方法曬制的苜蓿營養價值不如人工幹燥苜蓿,主要是對胡蘿蔔素的破壞很大。而人工快速幹燥法,即把剛收割的苜蓿,在800~850℃高溫烘幹機中幹燥2~3秒,水分可降到10%~20%,可保持新鮮苜蓿養分的90%~95%。苜蓿用作青貯時,與禾本科牧草混合青貯,效果更好。

春播的當年可收割1次,秋播的第二年可收割2次,以後每年可收割3~4次,平時刈割,留茬4~5厘米為宜。每年最後壹次刈割不能太遲,宜在10月中旬前後進行,要留茬高壹些,以7~8厘米為合適。這樣可以養根,有利越冬,第二年返青長勢也旺。否則,最後壹次割得太遲,養不好根,容易造成越冬死亡。

采種的苜蓿,要加強田間管理,生長期間不能刈割,否則收不到種子。當植株上的豆莢下部變成黑色、中部變成褐色、上部變成黃色時,即可收割采種。脫粒後的種子要揚凈,妥善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