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銀川

銀川

出發去銀川之前,我向本地朋友討教“ 美食 攻略”。手抓、羊雜湯、碗蒸羊羔肉和寧夏菜,在地圖上安排得明明白白,唯獨少了壹碗面。

早聽說銀川的面食花樣繁多,羊肉臊子面、野蘑菇面、生汆面、蒿子面、搓面、羊排小揪面……隨便壹數,就能數出來壹大串。

成立於銀川的布衣樂隊,曾在他們的歌裏這樣唱道:“妳回家吧,困難的時候,媽媽給妳做最喜歡的羊肉面。”

作為愛吃面的北方人,我很能理解這種關乎鄉愁的食物,就像我始終無法給來京的朋友推薦壹碗像樣的炸醬面。

不過比在北京幸運的是,銀川面館的水準並不比家裏的手藝遜色。

歌裏提到的“羊肉面“,正是寧夏人家家都會做的羊肉臊子面。

每個地方的食物,都有屬於自己的“底色。 對於銀川人來說,“羊肉臊子”就是面條的“百變底色”。 將羊肉、土豆、木耳、青蘿蔔、西紅柿和豆腐切丁,炒香後倒開水,下手搟面,是北方很常見的熗鍋面的手法。

在此基礎上,加入賀蘭山的野生紫蘑菇,就是野蘑菇面;若將羊肉替換成羊小排,面條用面片替代,就是羊排小揪面;蒿子面在和面時,加入野生蒿草籽的粉末和堿面,吃起來有雜糧的口感,面條彈韌勁道。

興慶區的西部邊緣,是銀川的老城區,也最 美食 最為集中的地界。 我住的酒店後面,就有壹家幹凈整潔的面館,名叫“玉蓮”。老板是個熱情爽朗的姑娘,面館傳到她這裏,已經是第三代了。

“隨便點,我家的面都好吃,不過最招牌的還是羊肉臊子面。”

面條上桌,湯裏飄著誘人的紅油,並不辣,而是西紅柿使然。豆腐嫩、羊肉香,面條筋度也相當優秀,食材先炒再煮,鮮味已融進湯裏—— 誰說“北方面吃面,南方面吃澆頭”,寧夏的面就做到了二者兼顧。

打眼看去,寧夏的面食秉承的是西北風格。比如臊子面,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隔壁陜西的岐山臊子面,而小揪面這種面片,又很像西北普遍存在的“面片湯”。直到老板壹句不經意的提問,才打開了“塞上江南”的另壹面細膩。

“要不要來點小菜?”

面條配涼菜,是吃面的常見路數,但 銀川面館裏小菜的精細程度,完全顛覆了我對西北面食“面多菜少”的刻板印象。

小菜通常只收兩塊錢,在點單的地方壹字排開:脆生生的青蘿蔔絲、土豆絲、泡蓮花菜、豆芽拌豆腐絲和各種小醬菜,最多可以拼三、四種,配面吃真是有滋有味。別看碟子不大,老板會給妳堆得冒尖尖,配壹碗面綽綽有余,真讓人擔心面館會不會虧本。

某種程度上說,小菜與面的水準直接掛鉤。水靈靈的小菜拌的好吃,面也不會差到哪裏去。那些看起來蔫頭耷腦的小菜,就讓人對即將上桌的面條也捏了壹把汗。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北京、上海和陜西等地的年輕人響應國家號召,來到寧夏支援建設,也順勢帶來了家鄉的飲食習慣。 寧夏面條“既重面也重菜”的作風,兼具西北面食的風骨和南方飲食的細膩。

離開銀川以後,我去河南吃羊肉燴面,涼菜的分量和價格大有趕超面條的趨勢,壹個人吃很容易造成浪費。我便愈加懷念起銀川人在“吃”這件事上的精細和體恤了。

我有點後悔前壹天吃“搓面”時,為什麽沒來點兒小菜。那家館子就挨著玉蓮,是城裏為數不多的還保留著老手藝的搓面館。

搓面的粗細與筷子相當,手工與機制的差異肉眼難辨,但壹入口就能感受出雲泥之別。只有用手壹根壹根搓出來的面條,才筋道彈牙,每咀嚼壹口都能讓人發出“Emmm”的贊許。

我努力在吃過的幾十種面條裏搜尋,發現搓面是那麽的獨壹無二。 如果只能選壹種面條代表銀川,我覺得應該是搓面。 它比溫州的手打面更順滑,比新疆的拉條子更柔軟,也比普通的手搟面更勁道。

這家搓面館的手藝相當不錯,與玉蓮難分伯仲。湯頭渲染出羊湯的鮮美,又不會過於油膩。面好,湯也好,若能再配上那麽壹碟小涼菜,吃起來該有多美啊!

寧夏的“融合”,不光體現在面條上,還有主食的混搭風。

面館裏有壹種叫“羊肉調和”的食物,聽起來頗令人費解。因為“調和”在有些北方地區是“鹵”的意思,相當於南方說的澆頭。羊肉調和是羊肉打鹵面嗎?

“調和嘛,就是米飯和面條在壹個碗裏,澆上羊肉臊子吃。以前的老人喜歡這麽搭著吃,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是啥啦,能做調和的店也不多了。”老板自豪地說。

原來“調和”相當於“兩摻”的意思。四川的“鴛鴦蕎面”是紅薯粉和蕎麥面兩摻,河南的胡辣湯跟豆腐腦兩摻,但米飯和面條兩摻,我還是頭壹次聽說。這種做法其實很像家常過日子處理剩菜剩飯的“折籮”,但也恰好反映出寧夏“米面混合”的獨特飲食構成。

寧夏處於甘肅、陜西和內蒙三大省的夾角。不同於西北給人的蒼涼印象,省內河湖眾多,黃河及其支流在吳忠和銀川壹帶孕育出壹片綠洲。身在西北的寧夏人,享受的是仿若江南“魚米之鄉”的待遇。

市中心的“海寶公園”,更是餵紅嘴鷗的好地方,很容易讓人想起這個時節的昆明翠湖。

北方唯二打破“南米北面”格局的地方,壹個在東北,另壹個就在寧夏。 不少寧夏人都有“中午壹碗米,晚上壹碗面”的飲食習慣。

這不禁讓我想起,前幾天在泡饃館,飯搭子點了壹碗“燴肉”(可以理解為特大碗的羊湯加肉)。老板給上了壹個餅子,又問:“夠不夠吃?不夠的話再給妳盛壹碗米飯。”

很難描述在西北喝羊湯,被問“要不要米飯”的魔幻現實感,“羊湯配燒餅”的次元壁就這樣給打破了。

寧夏包容南北的特質,既有 歷史 因素,也離不開自然的恩惠。這大概也是銀川這座“非典型”西北城市的魅力所在。

銀川吃面指南

1. 玉蓮面館:羊肉臊子面、羊肉調和

2. 丫丫搓面:羊肉搓面(我很喜歡這家,是個小館子)

3. 長久壹品清燉土雞:銀川人認可的吃搓面的老字號,搓面和清燉土雞分開經營,但店名用的是同壹個

4. 老鄰居野生蘑菇面·清真:羊肉野生蘑菇面(這家的搓面是機制的,沒啥吃頭,點普通臊子面即可,個人感覺不及玉蓮和丫丫好吃)

5. 沈梅英羊排手搟面:羊排手搟面、小揪面、野蘑菇面。這家被譽為銀川的“手搟面之神”,但我去兩次都跑空,感覺老板營業時間比較隨意。

6. 富源面館:羊肉小揪面

- END -

文 | 西夏

圖 | 西夏&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