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瓷娃娃是什麽意思?
成骨不全癥,又稱脆骨癥,患者有個別名——“瓷娃娃”,形象地說明了這種疾病的特點:就像瓷娃娃遇到碰撞會碎壹樣,成骨不全癥患者摔倒碰撞容易骨折。
在成骨不全的治療和研究方面,北京協和醫院與國際同步,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近日,記者就相關問題采訪了我院內分泌科李梅教授。李梅教授及其同事在20多年前就開始關註成骨不全癥,並開展了大量的臨床和基礎研究工作。
成骨不全遺傳病
李梅告訴記者,成骨不全癥是壹種重復骨折的單基因遺傳性骨病,是由於I型膠原編碼的基因突變或與I型膠原代謝和組裝相關的基因突變,導致I型膠原數量減少或結構異常,導致骨密度降低,骨脆性增加。骨骼之所以具有壹定的強度和韌性,是因為其中含有大量的膠原蛋白。骨中90%以上的蛋白質是I型膠原,I型膠原生成不足或結構異常就會發生成骨不全。
李梅說,雖然成骨不全癥是壹種罕見的疾病,但由於人口眾多,在中國並不少見,但仍缺乏流行病學調查數據。美國壹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1000名新生兒中,有1至1.5名患有成骨不全癥,與其他罕見疾病相比,該比例相對較高。這是因為90%左右的成骨不全癥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也就是說,只要父母壹方攜帶突變基因,那麽子女就有50%的發病率。此外,約10%為隱性遺傳。在這種情況下,當父母雙方都攜帶致病基因時,有25%的孩子會有成骨不全的可能。
成骨不全會有什麽後果?李梅說,由於骨脆性增加,患者在輕微外力作用下會出現反復骨折,導致骨骼畸形和疼痛,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部分患者甚至會致殘。多處骨折導致骨骼畸形的患者可能需要手術治療,使家庭承擔了沈重的經濟負擔。
成骨不全癥的嚴重程度和預後根據不同類型而不同。Sillence分類法從臨床的角度,將該病分為0型、2型、3型和4型。1型為輕度;2型為圍產期致死,即出生後不久可能死亡;3型是存活患者中最嚴重的疾病;4型是病情程度在1和3型之間。1型患者由於病情較輕,骨折相對較少,身高受影響較小;3型和4型骨折更頻繁,骨骼畸形更嚴重,身材矮小更常見。李梅說,國外研究表明,1、3、4型大部分患者的壽命與正常人基本相同。除非出現嚴重的胸廓畸形,否則患者可能會出現心肺功能受損,常由肺部感染誘發,導致心力衰竭等情況。
積極使用藥物增加骨骼強度
李梅指出,過去成骨不全癥沒有治愈的方法,但近年來隨著研究的深入,國內外對這種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取得了很大進展。經過治療後,患者的骨折率會降低,生活質量會明顯提高。
因為成骨不全是基因突變引起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改變致病基因,但這種方法還處於研究階段,還沒有用於臨床治療。診所怎麽樣了?李梅指出,要想辦法增加骨密度,增加骨量,提高抗骨折能力。目前國內外使用的藥物主要有兩類:壹類是抑制骨吸收的藥物,即減少骨破壞的藥物;另壹種是促進骨形成,可以增加骨量的藥物。
李梅說,雙膦酸鹽是抑制骨吸收的常用藥物。這些藥物進入骨內後,骨內破骨細胞的活性降低,數量減少,從而減少骨吸收,有利於骨形成大於骨吸收,逐漸增加患者的骨密度。北京協和醫院在這方面做了很多臨床研究,發表了很多論文。他們先是用了第二代靜脈註射帕米膦酸二鈉和第三代伊班膦酸鈉,後來又用了第二代口服阿侖膦酸二鈉和第三代靜脈註射唑來膦酸。目前應用較多的是阿侖膦酸鈉和唑來膦酸。阿侖膦酸鈉為口服制劑,使用方便。唑來膦酸為靜脈制劑,但壹年只用壹次,可減少患者反復就診和用藥的麻煩,依從性好,費用低。李梅建議,雙膦酸鹽進入人體後,50%會去骨骼,50%會隨尿液排出,所以治療前要檢查腎功能,看能不能用。
促進骨形成的藥物是特立帕,它可以增加成骨細胞的活性,從而增加骨量。但李梅表示,這種藥國內外都很少用,因為對兒童沒有適應癥,只能用於成人。目前只有個別雙膦酸鹽類藥物效果不佳的成年患者在試用Tripat,主要是因為其價格較高。
李梅指出,除了上述兩種藥物,患者還應該使用鈣制劑和維生素D,它們是促進骨骼生長的“原料”和營養制劑。對於骨畸形特別嚴重,已經影響運動功能的嚴重患者,也需要進行骨外科手術。此外,還應告知患者特別註意不要摔倒,這樣會明顯增加骨折的風險。加強功能鍛煉,多曬太陽,提高肌肉和身體的協調性也很重要。如果害怕骨折而不動,就會導致廢用性骨質疏松,增加骨折風險,形成惡性循環。
早期發現規範化治療
李梅說,藥物治療是成骨不全的壹種基本而重要的治療方法,應盡早進行。北京協和醫院的壹項年齡分組研究發現,患者在治療初期年齡越小,患者的骨形成越快,骨密度增加越好,骨折發生率降低越明顯。此外,李梅指出,雙膦酸鹽不需要終身使用。對於病情較輕的患者,如1型、4型,用藥4.5年後平均骨密度可達到正常人水平,可停藥觀察。3型或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患者,因為病情嚴重,需要更長時間的治療。所有患者需要根據病情、骨密度增加情況、骨折發生率選擇個體化治療方案,根據治療反應確定療程。
那麽,如何早期發現疾病呢?李梅指出,第壹,看家族史,大部分患者都有家族史。第二,看表現,成骨不全患者除了容易骨折外,還可能有鞏膜發藍、牙本質發育不全、關節韌帶松弛等表現。比如家長發現孩子眼睛發青,有骨折史,就要提高警惕,及時去醫院檢查。第三是測量骨密度。第四是基因檢測。基因檢測不僅可以判斷是否為成骨不全,預測疾病的嚴重程度,還可以指導優生優育。李梅介紹,目前北京協和醫院已經可以通過基因芯片技術,對成骨不全患者的致病基因突變進行鑒定。
李梅強調,成骨不全癥的診治要規範化,否則後果很嚴重。比如有的病人去做按摩等治療,按摩過程中發生骨折。有的患者只重視手術治療,術後藥物治療未能跟上,術後出現反復骨折。另外,在治療過程中,需要監測多項指標,壹方面可以指導治療,另壹方面也可以給患者帶來信心。(記者楊柳翔)
2.脆骨病有哪些表現?
1,藍鞏膜:90%左右。這是因為患者的鞏膜變得半透明,可以看到其下方脈絡膜的顏色。鞏膜的厚度和結構沒有異常,其半透明性是由膠原纖維組織的性質變化引起的。
2、關節過度松弛:尤其是手腕和腳踝。這是由於肌腱和韌帶的膠原組織發育障礙。妳也可能有膝外翻和扁平足。有時還有習慣性肩關節脫位和橈骨頭脫位。
3、頭面部畸形:顱骨發育不良嚴重,出生時顱骨有皮膚感。之後顱骨寬大,頂骨枕骨突出,兩顳球膨出,額骨突出,耳朵下壓,面部成倒三角形。部分患者伴有腦積水。
4.侏儒:這是由於發育比正常人短,脊柱和下肢多發性骨折愈合不正常。
5、皮膚疤痕寬度增加:這也是由於膠原組織的缺陷。
6、牙齒發育不良:牙本質發育不良,乳牙和恒牙均可受累。牙齒發黃或藍灰色,容易得齲齒,脫落早。
7.肌肉無力。
8.耳聾:壹般發生在11 ~ 40歲,約占25%。可能是由於骨性強直導致耳道硬化,鐙骨足板附著在卵圓窗上固定所致,但也有人認為是聽神經出顱底時受壓所致。
9.骨脆性增加:輕傷可引起骨折,重者表現為自發性骨折。先天性患者出生時有多處骨折。骨折多為綠枝,移位少,疼痛小,愈合快,由骨膜下成骨完成,常被忽視,造成連接異常。長骨和肋骨是最常見的部位。多處骨折造成的畸形進壹步減少了骨頭的長度。青春期後,骨折趨勢逐漸減少。